卫生办主任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永远的1977》,值得铭记的1977
去年冬天,我看了朋友给我寄来的由北大出版社出版的《永远的1977》,对那一段历史和所有回忆过去的人所抱有的那种百感交集、感怀至深的心情有了深切的感触。
公元1977年,在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星光一闪,但是,它却因为“恢复高考”这样一个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历史事件注定成为一些人终生铭记的人生拐点,这一年的恢复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生命轨迹。对于当事人来说,这是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永远的1977》就是一本记录当初的亲历者讲述那些往事,讲述他们的奋斗、喜悦、泪水和他们的观念、理想和价值取向的书。30年后的20xx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邀请39位参加过1977年高考的知名人士,一同回首30年前的峥嵘1977,回顾那场改变命运的考试。
1977年,正是中国从历经磨难,走向振兴的年代,而这一年中走出的幸运者代表的正是一代中国青年不甘沉沦和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实践。
掩卷沉思,1977年,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新中国历史上“一阳初始”、“万象回春”的一年。1977年,我还没有出生,但对当时所有参加高考和未参加高考的人来说,都是他们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1977年,我们父辈的许多人通过高考开始了他们另一种人生,《永远的1977》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瑰丽的人生。
1977年,我国正式恢复高考,那时爸24岁,妈23岁,均未出现在对方的生命里。1年后,他们相遇、相识,携手走过了28个春与秋。
小时候,妈总会对我说,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因为你们可以坐在教室里安安心心地上学,可以有着大好的前程。我总是不解,总会反驳说现在若是让你上学,你也会为了繁琐的功课感到厌倦。她便会用着想当年的口气来跟我一起回忆往事,但总被我的不耐打断。
妈在家排行老大,是一个要强的女人。听姥姥说,那时候她功课很好,每个学期都会拿奖状回来,无奈碰上知识青年下乡运动,妈妈被下放到河南农村锻炼,而由于工作和家庭的种种原因,她错失了当年报考的机会。妈妈每次说起这些的时候,几乎都会忍不住落泪,我也能听出遗憾的味道来。妈妈高中未毕业,也未能有机会读大学,但她现在有这样的作为,完全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她是我敬爱的人。
看罢此书,我在思索,如果她选择了高考,那是不是会有另一种人生了?没有人知道,因为这只是如果。
每个人都喜欢说如果,如果当初怎么样,那现在会怎么样;在每个人的心中,如果中的世界远比现实好许多。
看了《永远的1977》,我终于清楚了妈妈的那些遗憾。看到当年的那些人为了自己的梦想所做的努力,我为他们执着而落泪,那是许久未曾有过的感动。当父辈们走过30年的峥嵘岁月,回首往事,仍旧会带给我们热血沸腾的感动和悲喜交集的复杂感受。
我的父亲母亲虽然没有参加高考,但却也正是由这一年,中国的命运走向了欣欣向荣的今天。
《永远的1977》让我深思。我想恢复高考的意义,更重要的在于国家的否极泰来,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得失成败。很多人都谈到,其实这一年份的更大意义在于,通过包括恢复高考在内的一系列制度的实施,科学和掌握科学的知识分子在我们国家重新得到了重视。1977年,是后来一系列变革的开端,而这样的标志和开端,也同样适用于我的父辈们及每一个走过1977年的人。
30年,弹指一挥间。
而今,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各项政策在中华大地上如春风一样暖暖飘拂,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幸福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够顺理成章的高考确实是非常幸运的事,正象妈妈所说:“你们是赶上了好时候了!”
回顾历史,深深感叹,岁月如歌、如梭,往事如梦、如烟。
正象一位作者所说:“1977年的冬天,教育史上的春天。1977年高考,当代史上浓浓的一笔;历久弥新的记忆;永留史册的传奇!”
永远的1977,那一段值得珍藏的历史,永远铭记在我们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