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迎国庆60年城市新变征文
城镇居民生活60年来剧变缩影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市城镇居民生活随着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内涵有了质的飞跃。过去“吃饱穿暖”己成为历史,现在居民生活:吃讲营养、穿讲品牌、住讲舒适、行讲便捷。新中国成立60年的经济发展史,实际上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
一、城镇居民消费“三大件”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的三大件。从1949年到1978年期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初步工业化国家的历史性过渡。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是非常典型的高积累低消费阶段,国家基本包揽了城市居民所有的生活消费,全体中国人都过着整齐划一的“票证”生活。当时人们省吃俭用追求的家庭财富梦想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三大件。
改革开放后前20年的三大件。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1984年又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拐点:在此之前可以称为消费数量的扩张阶段;此后则是消费质量的提升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居民向小康生活跃进的一个重要时期,“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成为新三大件。
步入21世纪初的三大件。二十一世纪中国进入到了新的自主性的经济增长周期,其动力源于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和消费浪潮的兴起。而这一切则依赖于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产生和不动产、金融和保险类投资成为时尚,城市投资者渐次浮出水面。“住房、汽车、保险”成为新的三大件。
二、城镇居民生活八大剧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家先后7次提高工资水平,加上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城镇居民收入明显增加。20xx年,**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419.83元,是1978年的33.53倍,年均增长12.9%。过去,中国人见面的常用口头语是“吃了吗?”,现在很少能够听到了。20xx年,**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2.26%,比1985年下降了21.25个百分点。“吃”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份量越来越轻了。60年来,人们越来越远离围绕吃、穿辛勤劳作的单调生活,日子不但过得殷实,而且越来越丰富多彩。
精起来的饮食。城镇居民主食消费量不断下降,饭量越来越小;副食的消费量在攀升,吃得花样多质量好了。营养、风味、疗效、方便的饮食已是众多居民的追求。**市城镇居民的年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85年的130.56公斤下降到20xx年的84.48公斤。另一方面,肉类、家禽、鲜蛋、水产品、植物油的消费量成倍增长。居民营养摄取渠道上,来自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比重明显提高,膳食营养状况不断改善。时不时要寻点带“野”字的“粗茶淡饭”调剂口味。
靓起来的衣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带来了居民穿着消费的深刻变化:成衣消费比重明显扩大,并且向中高档转变。城镇居民衣着求新、求美,讲究品牌、时尚,“一季多衣”取代了过去的“一衣多季”。衣着消费的个性化特征明显。中老年青睐中高档服装,年轻一代追逐时装潮流。不同品牌不同风格的专卖店琳琅满目,市场上国际品牌比比皆是,“t”字台上的风采隔日便成为街头时尚。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常用“西装革履”来形容穿得好,如今,品牌加个性化成为新的风景线。虽然衣着消费占居民支出的比重在下降,但消费额在加大,由1985年的人均衣着消费77.64元到20xx年人均衣着消费达到1123元,增长13.46倍。
大起来的住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过去,一家三代挤在一间房子,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现如今,随着住房制度改革,激活了房地产业。老百姓的住房大了,心情也舒畅了。1985年**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2平方米,20xx城镇人均住宅面积达到34平方米,增长4.48倍,与此同时,居住质量和配套性能也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在家具、住房装饰、家庭设备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也成倍增长,享受到了过去“皇帝”都没有享受到现代物质生活。
强起来的医疗保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自身健康问题日益重视,“花钱买健康,健康是财富”已成为居民“小康”中共识,防病保健意识进一步增强,居民用于各种跑步机、按摩器等高档健身器材和滋补保健品支出明显增加。20xx年**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609元,比1985年增长101.5倍。其中,人均购买滋补保健品消费支出74.74元,人均购买医疗器具和保健器材支出8.24元,30年前人们对保健品、保健器材都不敢想。
重起来的教育投入。十多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对于教育的投资和关注的热情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甚至走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