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内容来自免费考研论坛,请点击查看全文
http://bbs.free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26994
==============================
人的问题
1、问题来源的解释
2、心理治疗需要了解根本原因吗?
3、心理治疗者本身允许有心理问题吗?
允许、但其自身心理问题会影响到受访者。
4、咨询与治疗的目的,凭什么助人。
人是什么?
人≠人体
↓
精神(认识)→死 死前:长命;对抗
死后
一、死亡 没有自我意识
人们希望死了以后还能保持自我意识(精神),所以有鬼的说法,但不可能,科学战胜不了迷信,因为科学满足不了人的保持自我意识需要。
①延年益寿——于是,人们要对抗死亡,人们开始和别人作比较(价值观念体系),比他人有价值,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
②在死亡来临之前,活得更好→对抗死亡,比他人更有价值。
你对抗死亡的价值是什么?
二、荒诞
人永远在追求价值,又永远体验不到价值。因为只有得不到的理想才有价值
价值的证明不依赖过去,也不依赖现在,而是依赖将来发生的某事与今天事物的关联。
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必须设置更高一层的目标。
追求荒诞是人的本性;人永远带着荒诞感生活,带着高傲的观念,过着紧张而庸俗的生活。
三、道德运气
人不会根据道德素质,而只会根据道德行为作出判断,而通常依据人的道德运气判断,所以,道德判断取决于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因为:
1、现象是生成的
2、人所处环境的决定
3、以前环境决定现在的运气
4、行动和(计划)结合造成的运气
四、平等、公平
人际关系 人的社会性远远超过他的生物性
人是社会性动物,要群策群力,使社会进步。所以,必然要有等级制度
群体力量强大,等级制、群体特征,是一种不平等制度。
要公平=在这个等级觉得不公平而要求上一个等级,实际上需要的就是不公平
人追求平等,消灭等级制,是一个悖论。
五、价值的不完整性
五类价值观(冲突)
1、承诺与义务:对某人/团体/机关作出一个承诺后去完成、贡献这个义务
2、实现普遍权利:(与他人比较)作为人的权利和个人的权利
3、效用:一个人做的事情对别人福祉的影响
4、完美主义:追求成就和创造的内在价值,用理性实现的快乐
5、执着:对个人计划事业的追求(外在价值)
人们通常希望自己一个行为指向所有价值,所以价值不完整。但这五种价值观是冲突不相容的。行为单一选择性决定了价值单一体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六、性反常
第二节 人的问题的延伸——心理障碍的发生
一、缺乏同理——死亡的延伸
1、来访者不理解价值是多元的,对死亡的看法取决于个人价值体系。 每一价值判断都有道理,人们只认为自己的价值体系是真理,但道理≠公理≠真理。
罗杰斯:“有同理心就叫心理咨询”;咨询师要有同理心,咨询过程体现同理心,咨询结果是当事人要发展同理心。
2、不同社会阶段价值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价值的阶级性。
3、当事人认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是唯一的,导致了宗教信仰热。
二、异化——荒诞的延伸
异化——一个事物的发展是使这个事物走向自身的对立面。
劳动的异化:从爱劳动 到 只爱劳动成果
学习的异化:对知识的兴趣→用知识换取兴趣
教育的异化:从喜欢学习 到 只喜欢学习的结果
人际关系的异化: 从有归属的需要 →人格的尊重(争取)
批评与自我批评:攻击人格和自我攻击人格 →攻击人格 从讨论问题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
三、超人意识——平等、公平的延伸
自卑:想要成为超人但得不到满足的人就容易自卑
超越自卑→接受自卑;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是超人的设计
焦虑:如何才能成为超人
人性的特点:人之患,好为人师,想比别人优胜
自我和环境的对立性,个人环境是自我的一部分,因此总是抱怨环境
---------------------------------
四、永恒的爱情——性反常的延伸
爱情——超价值的价值;来心理咨询师寻找爱情的解释(定义、指称),因为爱情是性反常,所有爱情是“虚无”,但人们认为爱情有价值,于是不断地追求爱情,但始终得不到,于是爱情就成为了人类的一种情结。因为“爱”是超价值的,所以与“爱”结合的人也是超价值的;人想成为超价值的,所以人想与“爱”结合
把爱情拉回道德的范畴,必须性反常,将爱与爱情联系,将精神之爱与肉体之爱对立起来。
有些人通过性爱、情爱来实现自我价值(强化、认可自我)
五、矛盾的怪圈——价值不完整性的延伸
1、缺失感,企图一个行为指向所有价值;但不可能,所以人生不满意
所以强迫补充学术感;强迫思考/行为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越来越大;
多种行为 多种价值指向
2、为了实现多种价值,人们作出多种承诺,由于多种承诺,人整天折腾,筋疲力尽,结果: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差距越来越大
六、君子和小人——道德运气的延伸
自罪:认为自己没有遵守道德规范要求
自杀:彻底否认自己道德价值系统
灰色的世界:道德判断总是否定的
反社会:否认人类一切社会道德规范
变态人格:完全否认社会道德规范中与自我人格相反的部分
第三节 咨询心理学的工作分析
一、 本质分析:通过特殊的咨询背景下,改变行为和意识倾向
咨询者和当事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操作过程
人的感觉都带有主观的意识性;
统觉:带有个人意识倾向的感知觉;
(TAT统觉测验)个人意识倾向投射。
“我”——生理我:对外部生理特征的认识
心理我:①个体对自身心理特征差异倾向认识
②个体对自身个性特征倾向
③个体对自身群体位置意识认识
社会我:个体对自身群体特征的认识
三十而立:自我意识确立
四十而不惑:诱惑(诱以官禄德)
人努力改变自己的生理/外部形象,为的是官和财。
心理咨询是一种哲学的应用
1、关于罗杰斯的正向选择观点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以人为本。
哲学基本问题:人为什么能认识世界?
萨特:世界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精神的,而是人的;人是世界的本源。
潜能:人有发展自我的要求/趋势/能力,这种能力是潜在的,那就是每人都有的,而不只是某种能力
2、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影响:
(NLP神经语言程序,通过说一些话来改变你的思维。)
一、内容分析
1、引起检讨自我的个性特征;
2、引导检讨自我的价值体系;
3、引导对某事物价值的评价;
4、强化多元价值思维模式;
5、及时强化他的语义结构。
二、目标
1、发展当事人平衡各种价值观能力
问题不是不懂得价值观,而是要明白
①各种价值观存在合理性;
②价值观存在和冲突的合理性、现实性;
③荒诞普遍存在
④荒诞的体现不能阻止人们追求美好;
⑤遭遇非独特性。
2、①让当事人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
②帮助发展自我意识;
③认识和接受痛苦是自我接受和认识的基础;
④重新认识自我存在的方式(方向和地位);
⑤从自我的必然王国走向自我自由王国。
---------------------------------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分析
错误观点——极端自尊、自强、自立、但并不愉快/没有神经症状/行为、心理没有缺陷
1、讨论快乐和痛苦的原则——
由主观理解而导致的
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是痛快——只有和痛苦伴随的快乐才是真正的。
所以当事人的痛苦也就是他的快乐,我们失去的是绕在脖子上的枷锁,得到的是全世界。
心理咨询教人带着枷锁去跳舞,因为人的问题是无法摆脱的。
2、治疗原则——体现教学和教育的原则
心理咨商(平等传达);心理辅导(引导、教导)
形而上学=哲学,研究对象是有形的,精神与物质相对立
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术≠精神分析
1、人格对话的过程
Fred:人创造太多精神观点来束缚自己
2、把人原始化:把当事人从一个神→人→兽→人
咨询师把当事人的假面具外衣剥下来,退化到真实本质的水平;在意识上,让其了(退 化)解自己是什么东西
一、特点:
1、没有交换
2、不公平
3、游戏规则由咨询师来定
语言散漫、不完整
二、金钱
在金钱之前,人们是多么的虚伪
1、从咨询者考虑
2、从当事人考虑 若不付钱或少于他能承担的合理数,分析不能进行。
付钱:为了改变自己而作的牺牲,付钱以后会产生动力,否则逃避改变
(不付钱?)如果讨好咨询师(因为付钱了),只能让他的欺骗人格发展,欺骗自己,欺骗别人。逃避发展
完整的人格≠不收钱的人格
①发现分析师的人格完整,敢于打破人格的虚伪
②真诚正直,敢于打破金钱的虚伪
③消除当事人患病得意,使当事人不能回避问题。因为人一直认为生病时能得到好处,不然他会花很多时间试探咨询者内心。
昂贵收费使当事人不依赖、被动,而是主动解决。
④当事人的自罪感减轻
⑤防止咨询者攻击当事人
⑥防止咨询师反转移
⑦昂贵的收费给患者一个出路
3、频率
会话频率升高,反转移可能性增大;会谈时间很长,当事人易不说话或乱说话;
开始3个月 1次/天 3小时/次;3个月后,一周2-3次
4、退化过程
不给予积极的反应,只给予积极的关注,给当事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特权。
使当事人从开始感满足→到逐渐感到挫折感
退化中的转移现象 当事人给咨询师指派道德角色
①退化过程
eg:我很理智地对咨询者说我的困难
咨询师不理会(积极关注、消极对待)
我发怒,我想是否我说的还没达到咨询师的要求,所以他才……
我开始调动我的全部力量去想去说,他就会理我了。
咨询师还是不理我(我更不舒服,发怒)
算了,将我内心完全暴露了
还是不理……
最丑恶的一面暴露了:“求你了,说说话吧!……哼,狗东西!”(忽然舒服了)
---------------------------------
②人格退化
社会人格 ← 患者的痛苦是在于他披着厚厚的外衣让他理解自己
其实也存在被他否定的人格(否定不等于不存在)
理想人格
现实人格
(被)否定的人格
前期人格
┊
婴儿人格
患精神病是人格的退化
精神分析核心:让人格退化后。漫长的过程← 再成长(重新),因为漫长,所以精神分析要做很长的时间
Freud:精神分析作为一种疗法,其关键在于转移即暗示,包含着转移
人格逆行过程,无论知觉,概念化,行为都退化,到了更原始的人格
退化与进行都需要长时间,是一辈子
精神病是有理想人格然后一步步退化
随着治疗,问题渐渐越多,症状越重,退化到一定程度就反转,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问题没有发现。被否定的东西不是不存在(斯文人说粗话)
每一个人遇到生活环境不能处理时,就人格退化,完成退化,揭露一些虚伪的东西。
进行性退化的高低潮
退化、反馈、解释、满足,又受挫折,又退化,又满足
1、患者并非一直感到受挫(因为有人在倾听),自我意识也呈现出意外的欢快,越说越相信自己所说,一切咄咄逼人的罪恶感释放,一种新的成长可能发生。
2、咨询师并不对其发展作任何表示,患者认为在一切保护水平下的东西都说了。掉入深渊,开始丧气。
Freud:当咨询者和患者觉得最糟糕,最痛苦,最反抗,甚至破口大骂,咨询师骗人时,可能最大的进展就在此。
1、关于所欲求的事物的性质和内涵的退化。(受词的退化)
2、为了得到所欲求之物而使用的技巧的退化。(动词)
3、关于期望来源或间隔对象方面的退化。(间接受词的退化)
4、当事人本身性格和特色的退化。(主词的退化)
受词的退化:喜爱→爱的表现→等于爱的替代→
我 希望获得 褒扬
(从咨询师那)
当事人的需要并不到此为止
失恋:想把对方攒在手里,想找爱的证据迹象。
爱混淆了语言当中的多种含义
受词的退化:从“爱”→爱的证明
(抽象)
你如果爱我的话,你总得证明给我看
当事人逐步明白他想要什么,而不是开始来的时候申明的东西。
动词的退化:
eg: 我要讨好他,以获得爱→我要报复他,给他好看,惹他,伤害他,就像他伤害我一样→我要欺骗他→我要害他→我要假装顺他的意思,然后再取笑他→我要使他痛苦→我要使他失望→我要和他争论→我要迷惑他→我要羞辱他→使他出洋相→我要向他人说他的坏话→我要造他的谣,我要设法攻击他。
人格退化 但社会生存能力进步了
宾格被控
eg:这个水龙头是谁关的?
是我关的 (自我评价高)
是张三叫我关的(有问题找张三)
是张三关的(没有我)
自卑者:低头、耸肩、碎步、说话小声、省略“我”
要把“我”来作陈述句
个体对外部生理特征,内部心理,群体特征的认识。动词退化导致宾格被控的解除。
动词退化以后,良心谴责会带来惭愧
咨询师应积极关注,消极对待。
潜意识上升到意识(本能的攻击上升到意识能动性的策略,对什么人有用)
间接受词的退化
1、当患者发现分析师对他的情绪变化又感兴趣,但又无动于衷,不为所动,乃是一件令人安全而又鼓舞的一件事。——这是一种挫折感的解药。
2、宾格补足语的退化
eg: 医生:你帮我除去头痛
你帮我除去恐惧
你帮我找到恐惧的原因
你能让我了解我的过去吗?
以前是不自觉的退化,现在是当事人主动要求转化的过程
摆动
Freud:当事人一步一步,回旋地退回到他孩童时代的自我;患者使用更成人的心智方面来观察他的退化部分,超我在跟弗洛伊德合作,自我退为更原始的状态。(一部分退化,一部分合作)即当事人向你倾诉时,总分不清他在以哪个“我”来说话。
二十问法“我是……”(现实与理想,现在与过去的混淆)
按照自我的三个方面来回答
客观情况 主观情况反映
自我退化,从这种混淆中摆脱出来
阻抗:驱使自我观察部分放弃其高超地位与退化中自我结合的一种冲动(阻止其结合)
咨询师必须抗拒他自身的退化,不然只能经验的观察,也不能“共情”,即咨询师也在退化。
退化:以当时的自我形态描述过去的情绪及其它。
退化的反转
1、当经历了主词、动词、受词、间接受词的退化后
他坦诚的接受了自我,了解了他们错误认识、解释、处置的方法及行为,继而就宽恕了他人。他在退化中证明了他所珍视的期望和爱的对象以求取的方法,是不切实际的,患者就可以抛弃儿童的东西了。这时,他“修通”了。
2、咨询师在患者的退化和反转中,曾被幻想成各种人物。(投射,指派)
退化和进化都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3、为什么会发生反转移及修通,这还没有论清楚,是精神分析的一个谜。
转移和反转移的关系
1、转移关系: Freud说“患者将分析师当成另一个人的反应倾向”
glover在目前处境重复早年经验所发展出的态度;
Menninger在通化过程中,在患者的自由联想时,潜意识里将不切实际的角色与身份强安在分析师身上。
2、之所以出现转移关系,就是因为在自由联想时,分析师以释意、摘论、阐释的方法与当事人进行对答应,充当了当事人在自由联想时的对话角色。所以,他可以认识当事人的情绪,可以让当事人快乐、悲伤、仇恨……。
方法
(1)释意——归纳段落大意,将当事人口述的主要内容提取一段反馈给他。
(2)摘论——以提纲方法,往往意味着咨询结束;总结后提纲,中心思想。
(3)阐释——用一种理论去描述一个事实;理论暗藏在谈话中,而没有明确指出
3、反向转移关系:分析师以当事人对分析师的转移认定作出反应。
“他说我是***女,看他那个狗样儿,混蛋,滚吧!”分析师人格也在退化
4、反转移的侦测和矫正
转移关系是希望发生的,但反转移则不希望发生,这是发生在咨询师身上的。
阻抗
定义
5种阻抗作用
1、潜抑阻抗作用:源自于自我以拦阻的方式试图控制危险情景无时无刻。
2、转移关系阻抗作用:不能预期分析师是否能承担指派角色,而表现出失望、错觉。当事人由一种愤怒态度转为亲切。
3、新近收获阻抗作用:自我不愿意放弃患病得意的经过。
4、反复冲动性阻抗:源自于本我的阻力。纵然自我已允诺自我放弃自我阻抗,但本我认为将损失会增大,若坚持阻抗则获利。
5、受罚性阻抗作用:自我诋毁,自我惩罚,社会化形式与文化相适应。这是拒绝退化的最好的手段。
乐欲化阻抗:在咨询中,因为有人倾听当事人的话,于是,这种倾听引起了当事人的愉快,当事人的愉快又使咨询师愉快,于是当事人就不断的说咨询师想听的话,于是当事人就避免了退化。实际上并没有治疗。
以上5种阻抗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行动化和乐欲化
干预和解释
解释——释意、阐释、摘要
1、阻抗的解释:直接指出阻抗
2、转移关系:直接指患者的指派
3、内容解释:现在患者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主要用阐释方法,用于潜意识,分析人格(潜意识理论和人格理论)
典型问句:这件事给你造成什么影响?
注意:当事人还没有充分达到相应的理解水平时,咨询师不要对他说关于潜意识的事情
当挫折感难以忍受时,干预与解释最有效(咨询师对他不理会的那种挫折),积极关注、积极反馈。
存在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一、哲学思想
第三势力(第一势力是精神分析,第二势力是行为主义)
在哲学中,存在主义也宣称自己是第三势力
存在主义:萨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人想出来的,若没有人,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所以,问题以人为起源,以人为世界的本源
潜能:人天生就有的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趋势和能力
发展:不能与死亡相比较,只能与他人相比较
---------------------------------
不许(禁止,法律)
契约——不
不许不(提倡,道德)
存在就是“不中求是”
从死亡————延伸到有“价值感”————需要契约。但是,每件事都有不同的价值体系,若要按照契约行事,则无法生活,因为契约间是有矛盾的
个人总是在“不”的体系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些契约,管理自己的生活
“我在故我思”:我选择了这样的生存,所以我进行了这样的思考
人的行为必须在契约中考察,契约保证了社会的发展,但禁锢了个人的发展
二、如何看待精神病(广义)
缺乏精神生活存在的本质
名曰“存在综合症”——对“不”和“是”缺乏认识,咨询就是要发展这些认识
存在综合症的表现:
1、逃避死亡
患者在死亡之前没有把精力放在发展自己的潜能上,而放在逃避死亡上。生活无意义感,生活是为了逃避而不是创造。
2、(社会意义上的)孤独感、无奈感、期望得到保护,也就是精神上需要被人认同、支持。若没有别人就认为自己不能支配自己。
3、人必须规划生活(“不”中求“是”),但没有能力作困难的选择
当面对困难时就有危机:
(1)、妄想与固执:妄想自己能同时作多种选择,而兼顾到所有契约
(2)、忧郁:害怕过困难的生活(害怕自由自在的生活?)
(3)、内疚:放弃选择的权利和责任。带着内疚的选择是有问题的,因为它参照的是内疚而不是实际情况
(4)、强迫:不敢参与现实生活的借口。不敢想象将来的生活,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逃避出来。
三、存在人本主义的应用
1、治疗原则:更多的指出对人的存在的条件的适合途径,在“不”当中的存在的思考。
2、目标:①让当事人注重“成为什么人”而不是 只专注于“是什么人” ②让当事人认识生活的意义,认识自己的创造力,开发潜能 ③激励患者接受治疗的挫折体验,相信自己能够改变
Perls皮尔斯《进出垃圾堆》 萨特《存在与虚无》《呕吐》
四、治疗程序和技术
1、程序
(1)、协助当事人认定自己界定知觉的方式、生活的意义、对世界的假设、对事物的价值判断
感觉:我们在思辨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能把现在的感知对象纳入原来的知识体系
统觉:带有个人意识倾向的感知觉
发生在当事人身上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但是,为什么只有他前来咨询?所以,应该关心当事人为什么来咨询,而不是事情的本身
(2)、鼓励当事人思考自己价值观的来源,从探讨中顿悟价值观与重建态度。
Berne《人玩的游戏》《你ok,我ok》
(3)、把了解到的事情和改变了的态度变为现实。
2、技巧
(1)、观察(图像式想象) 扩展意识范围,集中意识倾向
a、当事人突破安全感,交换整个过程(隐私)
b、双方对当事人的自我作出评价,让他领悟在许多方面受经验束缚。
c、虽然不能改变生活中的这些事情,却可以改变对这些事情的反应
d、自己并非注定有一个过去,也并非一定有一个与过去一样的将来
他的现在是由过去的期望决定的,未来由现在的期望决定,面对的应该是现在的期望
e、过于担忧死亡,难以歌颂生命
f、能够接受自己的限制,才能接受自己的价值
咨询师不应该对患者说具体该怎么办
人要是完美,就体会不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责任
使当事人明白自己用了什么方法来支配自己,鼓励当事人采取比现在更充实的存在方式
个人是生命的决定者,拒绝把责任推卸给其他因素。若推卸给别人,就是逃避选择的权利
无能=不会选择自由
当事人主要解决的问题:
1、确定自己曾经用了什么方法,让别人控制了自己
2、鼓励当事人探索更充实的存在方式(更有价值感)e.g.:“你已经以这种方式生活了很长时间,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能否换一种更充实的存在方式?”
3、缺乏一致性、真实性、可靠性 eg“我不想伤害他的” 这与自我意识有关
只有自我认同不良的人,才渴望得到别人的掌声
(3)追求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放弃这种追求方式)
当人有陌生感和失落感时,最容易迎合别人的期望,用自己取悦别人,若这种取悦失败,则更痛苦,这是地位追逐的游戏。
(4)让当事人明白追求的意义。受限制的存在是人们接受治疗的原因,人本主义认为,真正的存在是“不中求是”——选择,被他们所选择的东西限制了,就放弃了他们再选择的权利,一天不作新的选择,一天不能好。所以,要注重现在、具体的事,而不是那些伟大的理想
有存在就有选择,有选择就有期望,有期望就有焦虑,所以,焦虑是积极的,所以要忍耐、接受焦虑,而不是焦虑焦虑
在治疗中,如果当事人没有焦虑,则改变的机率很低。焦虑由不确定性引起,要忍耐不确定性,让当事人在焦虑中思考,接受焦虑。
(5)觉察死亡与存在的问题
死亡与存在纠缠,为了成长而放弃一些生活方式,不是生命的死亡,而是生活方式的死亡,必须让一些生活方式死亡,也就是不存在。
对存在人本主义的批评:缺乏严紧的科学精神
影响:
1、罗杰斯的“镜子理论”——咨询师要让当事人明白自己是什么
2、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问题(自我包括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
两种自我的差距是精神病的来源
现实我:三个自我的 体现
理想我:
它们之间差距小了会引起自卑,差距大了会引起狂妄、精神分裂
3、自我扑克
完形(格式塔)治疗 Perls
一、主要概念
1、人性观
个人能有效的处理个人的生活,能够有效的觉察自己和周围的事物
Perls名句:真正的知识是由知觉者立即体验而产生的
2、此时(the now)
不问why,而问what、how,鼓励对现在的觉察
表现现在,从过去发展到现在,而不是纠缠于过去。
但不忽视过去,只是不把过去看成用过去解释现在,这是自欺欺人,用现在的眼光看过去已经对过去赋予了某种意义。
3、 未竟事物:一件未做完的事,因为收到社会的压抑,人的情绪在过去的事件中没有充分的表现出来,情绪体验没有充分表达。
把没有表达出来的充分表达,充分地体验。
4、逃避。越悔恨,越逃避;缺乏/掩盖想象力。
5、神经官能症的各个层次
从外到内:虚假层(迷失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恐惧层(人们避免被别人看到自己否定的一面,担心暴露自己。这是自我相对成熟,能看到自我人格否定的一面)——僵局(当事人认为,没有别人帮助,没有环境支持,就无法生存成长。所以人设法操控环境。人要超越这种感觉)——内爆层——爆发层(不为痛苦和快乐所束缚,很理性)
往往,人的感情判断对于理性判断,但还常常认为自己的感情判断就是理性判断
6、接触与抗拒接触(自己的内心经验)——自我防卫
Polster抗拒接触的5种形式:
(1)、内化:不加批评的接受别人的批评赞扬。小时候培养出来的“听大人的话”——懒惰、缺乏创造性
(2)、投射:不承认自我的某部分,反而投射到环境(他人身上)中去
(3)、回射:把我们愿意为别人做的事情转移到自己身上(因为怕攻击别人,所以攻击自己)
e.g.:受到批评后,本应该责备他人,却转为责备自己“我该死”
自我批评:害怕攻击别人而攻击自己
---------------------------------
(4)、解迷:精神混乱现象
当事人的表述复杂混乱,却没有实质的东西 e.g.:过分幽默、过于内化、过多发问
(5)、混淆:自我和环境的混淆(分不清内在体验和外在体验)
7、能量和能量障碍
精神和生理综合的能量,若不能把这种能量充分发挥出来,精神会处于紧张状况,且会通过生理变化表现发挥出来,而当事人并不自觉察出来。Eg:强迫症。
(1)、能量的发挥要有价值
(2)、能量的发挥是否有障碍
(3)、寻找能量发挥被阻碍的方式
(4)、进一步寻找未竟事物
二、治疗的目标和过程
1、目标
(1)、对自己越来越多的觉察
(2)、承担自己拥有的经验,让…………转移到自己的情感
(3)、发展技巧获得价值观,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又不伤害别人
(4)、觉察自己所以知觉、对知觉内容思考
(5)、能接纳自己行为的结果和责任
(6)、从受环境支持 转化为 内在支持
(7)、逐渐能向他人求助和向他人提供帮助b
概括:马斯洛——生活是定型、沉浮 我们一直扮演我们的角色,却很少创造我们的存在。
2、治疗者功能和角色
向当事人挑战:促使当事人动用、觉察他的感觉,用眼睛、耳朵接触当事人,而不是用抽象思考分析、判断。
Eg: 观察他抖手、脚、声音等分析他能量阻碍地方咨询,不需要太多理性。
3、过程:当事人承受起来,找出僵局,当事人纠缠的地方,把外在知识转化为外在知识。当事人总是扮演懦弱、愚蠢、无助的角色来操纵环境,而让咨询者扮演一个能者的角色。所以,完形治疗拒绝同情当事人的遭遇。
三、语言技术(重要) 关注当事人语言的特点
1、它说(it talks)eg:“现在交朋友很难啊”
2、你说(you talk)eg:甲:“你穿得挺好看的”乙:“你要是穿得不好看,别人会看着你的”
“你”泛指所有人
3、提问题 当事人会因为咨询者回答不出问题而得意
所以,应该要让当事人用陈述句陈述自己的问题。罗杰斯认为有的问题反映了咨询者的价值观 eg:你为什么去减肥?or 你为什么不去减肥?
4、否定语言的力量
当事人:“不愿……但是……”一方面把自己限定在某个角色,另一方面又否定该角色的价值。咨询者应该引导当事人用这样的陈述表达:“可能……也许……”
把绝对的语言改为相对的语言
判断当事人有否改变的标准:当事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在语义上是否发生了变化
eg:绝对的语言转化成相对的语言
四、方法与技术
1、对话练习
通过扮演某一角色,把当事人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两者立场的斗争来达到平衡
典型形式:hot chair(空椅子)技术
辅导员必须控制当事人对这另外一张椅子谈话,使当事人可以站在对方角色的立场思考,可以体会对方的立场,使内心达到平衡,承担相反的观念。
(所以,在争论时,让对方重复你讲的话是有用的)
2、绕圈子(团体治疗)
先由辅导员讲一句话,再依次把这句话传下去,那句话要有反有正。(如何确定?)
指导语+讨论 仔细考虑,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行为,冲击性大,平时人们不会随便,不敢说碍于情面不能说
eg(1)、“我不喜欢你,你熄了灯还讲话,我希望你改变,我们做好朋友”
讨论:当你批评别人和被别人批评时的感受如何?
3、“我负责”(先陈述一句话,再加上一句“我对这件事负责”)
建立自我责任感,纯机械方法,避免当事人自己感觉的投射。
eg:我感到很无聊,但我会对这样的无聊负责
4、投射
Perls认为,个体容易看得别人身上的缺点,因为这正是自己身上的缺点的投射——讨厌别人,其实是讨厌自己
5、倒转技术(体验与当事人相反的行为)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另外一面
eg:让认为自己很温柔、顺从的人表演一个女巫(邪恶、叛逆),扩大认识,感受到自我否定的部分。当事人的困惑在于掩饰了的自我的一部分
6、预演练习(在团体中预演现实的角色,看如何达到别人的要求)
舞台恐惧:怕忘了台词。所以当事人花很多的时间来控制自己预演的方法
大部分舞台恐惧是:(1)、怕上舞台后忘了台词(2)、真的忘了台词以后紧张 前者占主要
7、夸张练习
目的:让当事人把细微的身体语言夸大,把矛盾的语言夸大,让当事人觉察这些微妙的线索
方法:夸大动作、手势、表情,到激烈的程度,使其内在意义更清晰
eg:“我去,不,没去,去过公园了”“我很自信的,我常常问别人的意见”大声说
8、感觉留置(与未竟事物有关)
停留在当时的感觉,充分体验,让压抑的情感流露出来
9、梦境治疗
Perls:梦是现状的表现——把梦演出来(1)、记录(2)、写成剧本(3)、找齐角色,演出来
弗洛伊德:梦是过去的表现
阿德勒:梦是现在的需求
荣格:梦预示着未来
评价:短、平、快,有效而危险,因此,使用完形治疗时要小心,很容易就创伤当事人的心理。完形治疗的滥用是危险的,治疗者也可能用这些技术愚弄当事人。初学者和能力不足者应小心。
交往分析
《人玩的游戏》
一、基本思想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产物
人在社会交往中有一种固定的形态,其中包括成人、儿童、父母
二、内容
1、抚慰经济
社会通过父母的语言、行为塑造儿童,通过尊重、关怀,把社会观念加在儿童身上。
大人在喂小孩时,把观念也喂进去。父母代表社会观念在喂小孩。
儿童出生时都是王子、公主,父母把他们变成了青蛙。
观念喂大→自我意识在形成,即父母提供生理和精神营养。
2、抚慰饥饿症
儿童吃去观念后→自我→想吃和过去的观念一致的观念。
Eg:小时候,父母常对他说:“你要长得漂漂亮亮、老老实实。”那他以后就希望别人对他说:“你很漂亮,很老实。”这样心理才一致,平衡。
早期教育:抚慰经济史,是父母操纵的结果,非有目的地教育,但结果是必然的。
对精神病的解释:找不到与过去经验一致的经验
3、人性观
Berne反对反应决定论,也反对唯心主义论。所有人都有能力超越抚慰模式(人本主义);人在成长当中应向抚慰模式挑战。所以,咨询者决不能接受当事人的诉说。
4、自我状态:
P 自认权威(父母形态)“应该、必须”
A 逻辑思维形态(成人形态)“因为……所以……”
C 情感冲动(儿童形态)“我就喜欢……”
Berne:人们在交往中只以一种形态,那就有病;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在不同交往中采用不同形态,3种形态应达到平衡,体现在不同的情况下3种互相转换。
5、早年训喻——小时候被灌输的典型的社会生活观念
(1)don’t 不要
(2)don’t be 不要成为这样(致命性的)
eg: 我真希望没生命,我就不会这样。
只要你爱我,我就为你付出生命,所以不要那样。
(3)don’t be close 不要信任,不要爱。
Eg: 不要老靠着我。
(4)don’t be important 不要成为重要的人。没有让孩子感觉到意义的感觉。
Eg: “妈,树上有只鸟。”“这有什么新鲜的?!”(这一点都不重要)
(5)don’t be child 不要小孩子气。(我长大了就有人喜欢我)
大人老想着小孩长大,摆脱幼稚,成为神童。
---------------------------------
(6)don’t grow up
eg: 你小时候长得可漂亮。(现在不行了)
你长大了,我就老了,你也在外面了,见不到你了。
(7)don’t success
eg: 你做不了的。(如做饭)
(8)don’t be you 不要成为你自己
eg: 如果你是男孩就好了。
(9)don’t be same and don’t be well 不要太理智,也不要太健康。
Eg: 平时不关心小孩,生病时才关心,让小孩觉得什么都比不上生病。太理智也不受关注。
(10)don’t belongs 不要属于任何团体。
Eg: 不要和成绩差的人玩。
6、抚慰 获得认可的一种方式
(1)、积极的抚慰 eg: “我喜欢你”等友善的语言和身体语言来表示接纳。
(2)、消极的 eg: 贬意、忽视、嘲笑、压抑、剥夺人的尊严。
(3)、有条件的 eg: 如果你怎样……我就……
(4)、无条件的 eg: 我愿意接纳你,因为你是你。
抚慰发生在抚慰经济之前。一天得不到抚慰就不舒服。积极抚慰,有助人积极成长;但消极抚慰有时比积极的还要受欢迎,因为有早年训喻,要与先前一致;消极抚慰比没有抚慰更受欢迎;人有抚慰饥饿症。
7、策略游戏
在一系列的进行的沟通中,结果其中至少有一个玩者觉得不舒服。
游戏本质是:一般人认为游戏是增进人际交往(经历),但其真正的本质是阻止人人们亲密感(人生脚本一部分)
Karpman:每个游戏都可以归为三种角色:压迫者(A)、牺牲者(B)、拯救者(C)
游戏铁三角理论: A
学会游戏策略
成为抚慰替代品
B C
eg:牺牲者扮演弱者而获得权力,压迫者期望别人打他,打后他可以大喊大叫引起注意
帕尼:越会使用游戏策略,心灵的距离也越大(因为交往中相互的形态达不到平衡)
eg: 父亲(压迫者)
孩子(牺牲者) 母亲(拯救者)
8、收集赠券 在游戏中收集不愉快的经历,继续抚慰饥饿症的未竟者。
咨询是为了寻求自己这种心理距离的证据,来证明他是对的
9、生命脚本(一种认识,早年已经形成,别人赋予的)
人按照早年形成的生命脚本来 引进父母的信息、由父母训喻决定,用于维持早年决定所玩的游戏策略、调整我的决定所收集到的赠券、对我们人生戏剧如何演出和收场的期望。
10、生命位置
帕尼:人共用4种生命位置 《你ok,我ok》
(1)我好,你好
主体与环境互相认同
(2)我好,你不好
认可自我,不认可环境,主体多防卫(人群比例最大)
(3)我不好,你好
否认自己,承认环境,归罪于自己
(4)我不好,你不好
典型特征:反社会
既使自己不好,也希望别人受拖累
(2)(3)会主动寻找帮助,(1)(4)不会。
人生的的脚本位置如果没有受大的冲击是不会变的
三、治疗程序与方法
一、结构分析
(1)污染分析
1、父母的自我污染
P污染A 由偏激、偏颇的态度造成,受教条所管理
eg:不要与不同于我们的人来往
2、儿童的污染
C污染A 个体以情绪管理的方式存在
eg:每个人都在挑剔我 我喜欢现在就要
3、同时污染
既不讲理,又情绪化。既教条,又歪曲
(2)排斥作用
1、不变的父母
幼小的时候就有成人状况(如 神童),成人口语,以教条管理
2、不变的成人
以理性自居,把社会教条化、理性化,没有情趣,深不可测,过于理性,得不到情绪体验,难受
3、不变的儿童
以儿童自居,以儿童的心态出现,用儿童的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好处
(3)沟通分析
1、互补沟通(对称沟通) 对方用的形态与自己的对应
eg:A:“我们去游泳吧” B:“(不喜欢)游泳好,但我没有时间(或怕冷)”
立场相同,但行为不同
2、交叉沟通
eg: A:“我们去玩吧” B:“我才没空跟你玩”
3、暧昧沟通
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信息,太暧昧了难以交往
eg:A:“我带你参观教室” B:“我对建筑很感兴趣”(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立场)
可以让来访者记录自己的谈话,然后再作分析
二、脚本与生命位置分析
eg:“我好,你也好”的人,没有创造性,因此,不是最好的生命位置
帕尼:四种生命位置不是绝对的,但多变也不行
三、家庭塑形(心理剧)
让当事人想象一种这样的情景,包括家人和最亲密的人,让他当导演、编剧。请其他人扮演
四、仪式和消遣的分析
人的一些固定的行为习惯、仪式(反映人希望得到抚慰)
如 强迫症
打发空虚无聊,缺乏刺激,不被人爱,无意义与感觉
咨询者:“你想做什么就直接去做,而不需要通过这些仪式表达”通过分析仪式来揭露当事人想掩饰的是什么
五、游戏策略分析(实际上就是对当事人的整体行为进行分析)
帕尼:人的生活是自觉和不自觉的使用游戏策略的过程。在沟通中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反而会得到很糟的感觉
六、脚本分析 (脚本是由别人撰写的)
生命脚本 和 世界观 差不多
人按照脚本去发现生活的意义,在发现意义的过程中人失去了自主性。这是因为这是童年的脚本,而没有了现在的自主性
人本主义的契约概念
人的生活受早期契约影响,所以生活带有强迫性
脚本分析一般用于治疗
指出当事人所依循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其生命脚本从那儿来,应该如何改变
如果不能理解生命脚本的意义,那么人便成为脚本的牺牲者。因为脚本逼人玩游戏策略,玩弄诡计
---------------------------------
四、小结
评价:
1、强调咨询中理性、分析的作用,认为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思想观点,接近人本主义,但也有浓厚的动力学的色彩,所以,可以说,交往分析是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结合,但更倾向人本主义
2、弗洛伊德:不能超越“性本能”,只能改变其表达方式
帕尼:人可以超越生物的东西,还可以超越精神(动力来自精神而非“性”),所以不需要盲目的依据脚本生活
3、更容易导致反社会
贡献:
1、有效,不融入其他学派的治疗
2、游戏策略的发现,揭示人的社会行为的戏剧形式,人格的表现方法。
3、适用于各种文化分析,不仅仅是咨询,甚至文艺作品。
4、敢于向传统思想挑战
5、帮助当事人恢复(被剥夺社会交往权力以后)
限制:太日常、口语经验化;平衡社会关系和社会力量,交往分析强调理性、至性是危险,人们在生活中不能体验。
超个人心理咨询与治疗
一 概述
亚里斯多德:把所有的学科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形而下学——以存在的精神对立面为研究对象,在时空中可被考察,有时空延续性和广延性。Eg.研究笔
第二类:形而上学——精神研究精神自身,不存在有形的东西。Eg.研究为什么会有笔的存在。
马克思“真正的人=思维着的人的精神”
“形而下”是为了摆脱痛苦,但永远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形而上”才能让人感到快乐(精神),即精神快乐在于“形而上”的创造。
超越一切个人经验,不以你经验为判断准则研究,否则就成为自然科学,即“形而下”。
二、主要观点
1、对世界的看法
外面世界看起来是稳定,实际上是变化多端的,人的安全感低,所以希望去操纵这个世界,前提是了解这个世界。实际上我们没有改变这个世界,因为操纵不了,甚至我们改变了,换来更大不稳定性。这过程中人不断成长。人不能主宰自己也不能主宰世界。
2、对痛苦的超越(核心)
超越个人经验体验
个人能自由从事自由的高水平发展(追求形而上学的精神体验)eg:“吐你一口口水,你就是佛了。”就是说,忍得住,超越痛苦,才能成仙成道;并非痛苦不存在,而是觉得无所谓。
三、自我发展的方法,个人和超个人。
前三势力对人的部分经历进行解释,主要集中于“形而下”。第四势力认为应该解释人的“形而上”部分。
形而上观点:生命的痛苦永远不会停止,若学会超越痛苦,便可以痛苦与快乐并存;
自我意识发展与超个人的发展同步。
四、治疗方法
超越痛苦≠消灭痛苦
解决问题为了生存,不是为了消灭痛苦;因为痛苦不能消失,所以,只能在“形而上”(精神领域)寻求摆脱。
***属于超越个人心理学范畴
1、中枢化 各种各样心理因素的平衡
静坐调息法(1956年底刘氏)——气功
2、冥想(传达价值观的基本方法)解除目前某种极端的心理因素对目前心理状态的支持
松弛后放松传达
①横膈膜呼吸放松,
②长时间看一点,意识模糊,离开当时支持精神思想的那个事实。
③系统引导方法
a、引导幻想 接触内在自我,想象;主动诱导、体验一段时间安定与平衡。
b、主动幻想 通过肢体部分的主动幻想
3、生物反馈
通过一定仪器信号反馈报告、控制自己情绪变化,使心理得到平衡。
---------------------------------
五、小结:
1、超个人心理学本身使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离开了现实是此派别的特点。对精神的关注离开了现实,但实际不存在超现实的精神,精神判断观念都源自现实。
2、亚里斯多德的××心理学,是可以让“形而下”转变为“形而上”的。
当超个人心理学走投无路时,也要回头说说“形而下”,但完全时为“上”服务。
3、知识:真——是什么;善——应该是什么(怎么样)
很多人把“真”直接当作“善”,超个人心理学把真和善脱离,或者用简单的事实证明,实际上没那么简单;使用超个人心理学,不要太注重唯心的东西,要试图挖掘“形而上”真正有价值的部分。
行为治疗
(Lazarus)南非长大的美国人,大学主修英语,选修心理学,后获得临床心理学学位,任教于Stanford。奠基著作《行为治疗及超越》。
一、概述
特征:1、行为治疗广义上是一组临床程序,这程序对行为描述理由、原因等,通过心理实验或临床研究得来。
3、 以客观可测量结果为基础,对临床结果实验性、功能性。
侠义:应用基础研究及实验心理学理论以影响行为,借以解决个人及社会问题,并增进人类功能。
三个 1、古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 人是被动的 “吃——干——吃”
2、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 主动 “干——吃——干”
现实中两个条件反射都有;老鼠笼 饲服机构
3、认知治疗 消除行为要在行为发生之前 “猴子偷看蕉”实验
“黑箱”理论,无法打开黑箱,只能通过反应来研究意识,心理也一样,大家都在猜意识,只能通过意识功能——外部表现来研究。
二、主要观点
1、人性观点 采用系统性观点、结构性方法来研究,承认人是生产者,不能同时承认人是
社会文化决定论:人是社会文化制约的产物。
与Marx差别:Marx——反应决定论:人被社会文化所决定时,没有了自己主观的东西。
人是环境所创造的,也是环境的创造者。
目的:增进人们的技术,增进选择,以改变自己环境。
发展方向:①行为上趋向治疗 要当事人行动而非反省、内省;协助他行为而改变生活;
②行为治疗学者关注认识的差异(事件对个人的意义或主观意义的来源);
③更强调个人行为责任,借助学会的自我改变技巧,改变自己的生活 “改变自我→改变生活”;
2、科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清晰叙述、清楚观念
以经验为主的测验,治疗与评价间交互相关;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治疗既是评价也是治疗过程,注重效果与评价的关系
因此,坚持问以下的问题:
应该谁使用何种治疗法?
在何种情况下对谁起到最佳效果?
即不同人用不同疗法,专项设计。
3、特征与基本假设
①根据实验和已经被证明的原理来改变学习不良;
②注重当事人当时问题与原因,不重历史决定因素;
③强调以外显行为作为行为真正改变的依据,不排除认识的作用;
④用具体客观术语,来用说明治疗目的,为的是日后可以用同样的技巧来进行治疗
⑤明确性、可测量性;
⑥提供新的心理治疗技术,超越已有的心理治疗技术,研究必要;每个个案都是研究过程,可以发展新技术;
⑦治疗有教育性,自我管理、期望;
⑧程序可被裁减以适应当事人。
---------------------------------
三、行为操作(重要)
将当事人行为经过分析套入一固定模式,用于对当事人行为分析,找原因,目的是把模糊字眼转化为明确行为。找行为基线,用语言、文字清晰表现出来
eg:逃学
张三逃学→什么叫逃学→没上几节课→一天没上三节课→张三一天没上三节课 (看得见,算得清)
若“张三一天没上二节课”,张三进步了,治疗有效果了。
Eg:我很烦
行为治疗:烦什么→烦我妈→怕考试 (具体化,抽象观念无法操作)
治疗包括目的、方法
eg:沮丧,原因是考试59分
若他能考60分,治疗就有效了
常用问句:
①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与××发生冲突的例子吗?
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③到底是什么事情导致了这冲突?
④你能说说这种冲突,心理障碍怎么开始?
⑤你所谓的观点(eg:焦虑)是什么?
四、功能分析
A——前导世界——寻找一次行为之前所发生的事情、原因
B——行为分析——事件的结果,前导事情的结果(多种可能性)
C——环境与世界对自己及其他人的意义(B对当事人生活及其他人产生的后果)
需了解前导事件A与后发事件B的关系(怎么反应)
eg:你打完架以后,你是如何度过的,有没有人因为这件事情而发生改变?
五、治疗方法
1、松弛法——所有行为治疗的基础,非单一方法
①自然体验——静坐、平衡;但很容易胡思乱想;
②肢体放松法(苏尔兹放松法)——先绷紧,再放松;反差大,能让人一次感受到;
③意象法——想象、幻想、回忆; eg:闭上眼,想象眼前有朵花……
④催眠
2、系统脱敏(松弛——紧张交替操作)
①先对刺激的强度排列为一个层次表
②学会松弛(接到指令,马上松弛)
③正式治疗(诱导紧张→真正紧张→放松→再诱导……)
使用时注意:①详细记录每一段的时间,观察整体变化情况;
②不要冒进,学会操纵自己的情绪;
③适用于恐惧症、焦虑症,不适用于强迫症。
3、渐进养成法(奖励法)
案例:台湾心理杂志《张老师》记载的《驯夫记》
赫兹博格的研究:工人对工作满意,但从新选择则不会再选现在的工作;因为工人对工作报酬满意,但对不能提供个人能力发展空间这点不满。
满意包括:保卫生命——物质 同时满足才会真正满意
奖励精神——精神
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有效,但不能被察觉,察觉后会容易逆反。
工资:对劳动力的购买;奖金:对劳动态度的肯定;
但现今很多奖金比工资高,这样奖金就成为了物质奖励了。
4、厌恶法(惩罚、或负强化→行为消退)
更注重行为体验(精神或肉体的觉知)
具体:电击法、橡皮筋疗法、催吐等
王志超的研究
***:催眠中厌恶疗法
吸毒:电击
5、思维中断法
同样的,这是一种以行为主义为指导的方法。适用于强迫症。
不让当事人完整的思维,破坏其体验。过程:
引导放松——想象紧张、痛苦的画像——大的冲击(打断其思维)——当事人大声回应——放松
e.g.:某女,强迫症,整天背着一个大包
让其想象被人发现了自己私隐时的恐惧,再施以电击
6、冲击法(内爆法) 让当事人无处可逃
当事人想象最可怕的后果,并不让其中断(矫枉过正)
这种方法的指导思想:神经官能症不能转化为神经分裂症
使用的前提:当事人的自我意识健全(≠自我意识很强)
可以用语言、物品、环境诱导
7、模仿法(学习理论)
对当事人提供范例,让其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
范例:视觉——触觉——嗅觉——味觉
关键:语言激励 学习要领 轻松的气氛
8、代币制
广泛应用于军队、医院、学校、精神病院
涉及到现代管理学中的
“自我管理”:管理自己的东西,管理已有的劳动成果 做不好要罚
“期望管理”:一个大的目标被分解为各种小的目标,于是,永远不会失去对未来的希望
e.g.:训练猩猩做人的日常事务。做得好,奖励一个瓶盖,做不好则扣一个。20个换一垛香蕉
e.g.:逃学 打机
Ⅰ、设立大奖
Ⅱ、寻找布分点(关键)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1)按时睡觉 +1 -2
(2)按时起床 +2 -1
(3)按时到校 +3 -6
……
(4)举手发言 +1
(5)打架 -4
(6)作业成绩每10分+1分
包含有
只奖不扣、只扣不奖、又扣又奖
Ⅲ、估算总分
Ⅳ、协商实施
9、不断打扰法(给当事人不断的插入一些观念)
用人工的强迫 对抗 自发的强迫
注意:如果一开始的治疗有效,插入语的时间间隔就要拉开,否则会矫枉过正
e.g.:学生上课讲话
每天都把当事人叫来,让其把从早到晚的生活细节一一讲述,插入语:“不要说话!继续说”
10、肯定自我训练
行为治疗所认为交往困难的基线(以下的人容易患神经官能症):
(1)不会表现愤怒
(2)不会说“不”
(3)过度有礼貌
(4)难以表达情感和其他积极反应
(5)自觉无权表达思想、信念、情感的人
方法:
1、教导哪些是他人希望的,例如:
对于自卑的人,让其说话时眼神与他人接触,大声讲话,仰头大摇大摆的走路
小技巧:咨询时,用一个闪光的物体引起当事人的注意,再慢慢的像无意识似的的把该物体放到你与当事人的眼睛中间
2、及时反馈,强调当事人的优点,进行赞扬
3、 “心理脱衣舞”(与上面的方法正好相反)
一些人先就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互相攻击对方的人格
应用实例(NLP——神经语言程序)
==============================
心理治疗(王志超)笔记
徐静蕾 免费考研论坛/2006-02-24
相关话题/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考试优惠券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Free考研考试FreeKaoYan.Com
欢迎来到Free考研考试,"为实现人生的Free而奋斗"
© 2020 FreeKaoYa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