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跨考生,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个人认为,具体的时间安排各人有异,主要是学习之前一个总体的概念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报名上辅导班意义并不大,并非出题的老师,甚至不是在校老师辅导的,其实大家几遍书看下来,再结合一些好的复习资料,自然知道重点在哪里,而且大纲也有,要求的知识点和范围很明确,关键是你自己建构的知识系统如何,这个别人是帮不了你的。我非常理解跨专业考生的心情,建议大家不要病急乱投医,好好看书和选择资料是关键,以下文字主要也针对跨专业复习的同学,唠叨完毕,总之大家各取所需。
我把复习大概分为三轮复习,不是按时间划分,以学习的程度来进行划分,时间各位根据总结的情况自行安排。
第一轮:最重要的是理解,建议先不带重点的阅读理解经典教材。
普心推荐《心理学和生活》和北师大版的《普通心理学》,前者易于理解,后者条理分明,便于总结;实
验推荐北大的《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最重要的是心理实验的基本知识,也就是变量、误差控制、实验设计、经典心理物理测量、信号检测论,北大版的这方面内容非常详细,而且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接着是统计心理学,跨专业考研又没有高数基础的同学大多害怕这个,其实首先心态放好,明白无论任何背景,你都是可以理解和学好这门课,你就可以战胜它。心理学统计不是数理统计,而是应用统计,学统计最终是要能够有效处理实验数据,因此统计最重要的是要求掌握原理,知道满足怎样的前提条件使用怎样的统计方法和公式。推荐北师大版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再来是心理测量,大纲要求的内容其实不多,最重要的是几个大块,经典测量理论、测验的标准化、信度、效度、常模,后三者与统计部分的相关和回归联系紧密,统计学的好,心理测量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推荐华东师范版的《心理测量》,这本书在这几个重点需要理解掌握的部分着墨很多,全书逻辑结构也较好,同时要拥有一本暨南大学版的《心理与教育测量》,大纲上有一些知识点,这本书上有,但是由于知识涵盖较广也较表面,自学的话,第一轮不带重点的复习阶段建议看华师大版的。
还有就是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我看的是林崇德版的,大多高校也使用的是这个版本的,个人觉得发展心理学内容比较杂,不同阶段心理能力技能发展的关键年龄太多,看的时候比较烦,结构不够好,但是第一轮建议先过一遍,有个概念,最重要的要理解各个发展理论,另外大纲要求的许多考点在这本书上找不到,我当时是动用了各种渠道一一补充的,但第一遍,这些可以先不用理会,把整个书过一遍有一个概念,再之后的阶段再总结,其实结构也就清晰了,内容也不觉得多。
教育心理学是结构最为清晰度的,就分为几个大块,先是各个学派的教育理论,然后就是学习动机和学习的迁移,学习动机和普通心理学动机一章有重合,学习的迁移也是结构完整的一块,也就主要是各家理论。我看的是人教版的,也没有看过别家的,教材就由各位自行选择,基本上几个有名的高校的教材都是可以的,我就不作推荐了。
经过第一轮的学习,应该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有了一种心理学的观点,这个时候就要开始针对考试来进行复习了,第二轮,要把知识整合进大脑,用自己的方式组织知识,通俗的说,是要把书本看薄,也就是认知心理学所说的,让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得到表征。最有效的方式是自己进行总结并进行一定的记忆。你需要按照你自己的理解总结心理学知识,把自己的总结写下来,记忆自己总结的知识,借此也重组巩固了知识。这个阶段会比第一轮复习轻松,但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过会很有成就感,你会发现知识的脉络在你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这个阶段和第一阶段可以循环往复,在总结中发现有不理解的就重新看书学习,再总结整理,整理中有遗忘的又可以看书学习,再整理。知识在不断的重复记忆和提取中就在头脑中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巩固。另外,总结的时候要依据考纲,总结考纲要求的知识点,要有的放矢,同时可以在这个阶段查找考纲上有要求,但自己在第一轮复习时在书本上没有学习到的考点知识。
最后是针对考试的阶段,考试时间三个小时,考的都是基础,但是要拿高分,选择题要失分少,问答题要尽可能详尽,所以最好能在考试时作到知识能自动化的提取,不容许多想,有不少同学把时间耗在选择题的推敲上,结果没多少时间详细的答问答题,甚至根本没有做完。要做到知识能自动化的提取,就是通俗的说要背到烂熟,当然我这里说的都不是死背,我们这个阶段的背,是在第一、二轮学习复习打下的基础上的背。我当时用了个近似疯狂却有效的办法,只要你能坚持下来,你就赢了。我按照艾宾浩斯的曲线,根据新东方背单词的方法来指定的背书计划。这里针对的知识是简答问答题的,当然也会涵盖一些单选多选的内容,总之是一块块的知识那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 A B C D E F G AH BI CJ
晚 A AB BC ACD BDE CEF DFG EGH FHI GIJ
数字代表天,1就是第一天,字母代表知识块,一共分为10个知识块,第一天早上第一件事背A知识块,没有前摄抑制,晚上睡觉前复习A知识,复习的时候所需时间就少,而且也比较轻松;第二天一早,背B知识块,这天晚上睡觉前复习前一天背的A和今早背的B。看起来恐怖,其实经过一、二轮,这些知识都在头脑中有一定的记忆了的,只是要更分类强化这些记忆,坚持下来,会非常有成就感,记忆非常清晰。普心、教育、发展都可以这样做,实验、统计和测量中一些涉及问答题的内容,比如测量的经典测验理论,GT和IRT的比较这种,也是可以用这种方法记忆的。
最后,对照大纲,在头脑中回忆知识,做到胸有成竹就可以从容的上考场了。
补充关于做题的问题,我建议做题可以放在第二轮复习的后期来进行,毕竟这些题都不是标准化试题,你做做题也就是了解一些出题的模式,对复习的指导意义其实是不大的。建议做一些统考前各高校的真题和统考题型的练习题,可以帮助你从另一个方面来检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供另一个角度组织知识。而且也可以从中了解到知识的重点。即使是统计的做题,我也不提倡盲目的做很多题,关键要在学会和理解的基础上,弄透教材后的练习题已经够了。总之,做题只是换个方式组织知识,熟悉考题方式,不提倡多做。关键要放到大纲,放到知识点上来。
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学心理学的人应该将心理学应用于生活才对。需要费劲理解记忆的知识,如背单词,听课,背专业知识,都要作为起床后第一件事来做,避免前摄抑制;复习的东西,放在临睡前来看和记忆,然后就睡觉,避免后摄抑制。不是单一的看书,也听听课,看看录像课程等,以不同的感觉通道接受信息。每次看书的时候,从不同的章节开始,如第一次从前往后,第二次就从后往前,第三次就从中间开始,同样是为了避免前摄和后摄抑制,如果每次都按章节顺序复习,则中间部分的知识记忆就最薄弱。要有计划,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学习,时间和地点就成为了强化刺激,强化你的学习行为,每次在这个时间点和地方坐下来就会很快进入学习。复习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来总结知识,由于记忆的提取具有编码特异性,即信息的编码影响信息的储存,也影响信息的提取,编码、储存和提取的匹配将得到最有效的提取。简单点说,这个知识你知道,但是这个提问的方式很陌生,你也许就不会答这个题,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你要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知识点,这个问题各高校历年的真题可以提供你一些思考的方向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