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一门看起来丰富多彩,实际理论却复杂枯燥的学科,各种原理主义错综复杂,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其中的知识点做个清晰地整理,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复习,一起来看看吧。
1.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基本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并组成其他复杂的心理现象。感知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素。
(3)研究方法:内省法。
(4)评价: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的羁绊,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研究脱离实际。
2.机能主义
(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2)基本观点: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整体,即“意识流”。心理学要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即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3)研究方法:现象学方法,对意识进行真实的描述。
(4)评价: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包括教育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的发展等。此外,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也成了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3.行为主义
(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1913年华生发表了《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2)基本观点:①心里学应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其目的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②反对使用内省法,主张实验法;③行为不是遗传决定的,而是环境。
(3)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等。
(4)评价:主张过于极端,否定意识研究,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但强调研究的客观性对于心理学沿着客观科学的道路走下去有着积极意义。
4.格式塔学派
(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2)基本观点:主张心理的整体性,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个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3)研究方法:实验法。
(4)评价: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但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对于知觉、学习及思维等的研究成果具有积极意义。
5.精神分析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2)基本观点: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会受到潜意识(无意识)的影响,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潜意识的方式支配人,并表现在正常和异常行为中。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3)研究方法:自由联想、个案法、释梦等。
(4)评价: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潜意识(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但过分强调潜意识(无意识)的作用,早期的理论具有泛性论的特点;新精神分析学派修正了弗洛伊德原有的理论,更强调社会因素对精神疾病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6.人本主义
(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2)基本观点: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3)研究方法:反对以方法为中心,认为凡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用。
(4)评价: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根据叶浩生主编的《心理学史》,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第二势力是精神分析),但其理论体系不完备,许多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7.认知心理学
1967,奈瑟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1)代表人物:奈瑟、西蒙。
(2)基本观点:人是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对其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人类的行为的。
(3)研究方法:实验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4)评价: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促使了认知神经科学的诞生。认知神经科学主要研究认知功能的脑机制、学习训练与脑的可塑性、脑发育与认 知功能的发展,通常采用脑成像技术,如ERP、fMRI、PET、MEG等。科学家们相信了解心理活动的脑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 的特点;在21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8.新兴流派(补充)
(1)积极心理学:塞利格曼等人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个体和团体的积极因素。
(2)进化心理学:人类的心理机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某一行为有助于个体的存在,那么这种行为倾向就会被自然所选择,并且通过基因遗传保留下来。
(3)超个人心理学:被认为是除了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及人本主义以外的“第四势力”。
跟很多资料一样,我们的整理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切不可过于依赖,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查缺补漏,努力把复习资料的用处最大化。
文章来源:文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