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hypothalamus regulation peptides: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腺垂体活动,因此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154. 调质和递质: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产生一类化学物质,他们并不是在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因此把这类化学物质称为调质。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155. 异相(反常相)睡眠:睡眠中出现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它与慢波睡眠不同,称为异相睡眠。
156. 第二信使:通常把激素称为第一信使,激素与靶位受体结合后,生成某些物质,这些物质是联系激素引起生物学效应的重要物质,称为第二信使。例如:cAMP、cGMP等。
157. 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是由三个亚单位组成的蛋白质,其上有鸟苷酸结合位点,它是激素受体和腺苷酸环化酶之间起耦联作用的调节蛋白。
158. MPTP造成的震颤麻痹:基底神经节尤其是中脑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被破坏,引起的以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的综合征,称为震颤麻痹。
159. 长时程增强(LTP):当先以一串电脉冲刺激海马的传入神经纤维,再用单个刺激来测试其单个细胞电活动变化时,则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峰电位波幅增大,峰电位的潜伏期缩短,这种易化现象持续时间长可达10小时以上,故称长时程增强。
160. 局部神经元回路:由局部回路神经元及其突起构成的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联系通路。
161. 运动单位:由一个alpha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其大小决定于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数目的多少;同一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可以和其它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交叉分布,增大其面积。
162. 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它们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
163.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它通过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是多突触接替,易受药物阻滞。
164.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如,心肌缺血时可发生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的疼痛。
165. decerebrate rigidity:去大脑动物(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在肌紧张方面表现亢进现象,动物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
166. 肾上腺素纤维:有些神经元的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等介质,称这些神经纤维为肾上腺素纤维,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就是肾上腺素纤维。
167. γ-环路: 指间接通过肌梭传入冲动的改变来兴奋α运动神经元的回路。
168. cholinergic receptor,胆碱能受体:效应器上的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物质为受体,若阿托品与受体结合阻断其作用,则这种受体为胆碱能受体,它有M型和N型两种。
169. 姿势反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
170. 生长抑素:是广泛存在于下丘脑、大脑皮层、脊髓、胃肠等组织的由116个氨基酸的大分子裂解而来的十四肽,其分子结构呈环状。它是一种作用范围比较广泛的神经激素,主要抑制腺垂体生长激素的基础释放。
171. 强化:刺激物之间的加强作用,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172. 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具有许多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合成和释放激素,故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他们产生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神经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到末梢而释放。
173. 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肽能激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腺垂体的活动,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174. 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因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就会引起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它有两种类型:即腱反射和肌紧张。
175. 诱发电位:指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引起的电位变化。
176. 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传入侧枝性抑制,指在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刺激某一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其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
177. axoplasmic transport:轴浆运输,是指神经元胞体与轴突之间经常进行的物质运输和交换。
178. 行波理论: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方式进行的,内淋巴的振动首先在靠近卵圆窗孔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此波动再以行波的沿基底膜向耳蜗的顶部方向传播。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的行波都从基底膜的底部即靠近卵圆窗处开始。频率越低,传播越远,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基底膜顶部,且最大振幅出现后,行波很快消失;高频率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振动只局限于卵圆窗附近。
179. 感受器电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转变成特殊的感受细胞的电反应产生的电位。
180. 暗适应:人从亮处入暗室,先是看不清东西,稍后,视敏度才逐渐提高,恢复了暗处的视力。这是眼对光的敏感度在暗光处逐渐提高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视锥细胞色素合成量增加。(2)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合成增加(主要原因)。
181. 微音器电位: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可以记录出一种与声刺激频率一致的电位变化。潜伏期短,没有不应期,对缺氧相对敏感。
182. 简化眼: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一些和正常眼在折光效果上相同,但更为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或模型。
183. Visual acuity:视锐敏度,视力,视敏度,表示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大小的限度,大致相当于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
184. 适宜刺激:各种感受器各有各自的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这就是说用某种能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刺激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这一刺激形式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85. 听阈和听域:通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在16~20000Hz之间,而且对于其中每一个频率都有一个能刚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称为听阈。不同频率振动的听阈和最大可听阈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称为听域,包括了所能听到的各个频率声音,所有可听强度。
186. 感觉器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作用,但传入神经纤维的冲动频率有开始下降的现象。
187. 眼震颤:前庭反应中躯体旋转运动时出现的眼球的特殊运动。
188. 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后转换称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成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189. 视野:单眼注视前方一点固定不动所看到的范围。
190. 换能器: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后转换成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成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因此可以把感受器又称生物换能器。
191. 生物节律:机体内的各种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人和动物的生物节律,按其频率的高低,可分为高频(周期低于一天,如心动周期、呼吸周期等),中频(日周期),和低频(周期长于一天,如月经周期)三种节律。
192.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193.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而将血液分成4型的血型系统。凡红细胞膜只含A凝集原的为A型,如存在B凝集原的,为B型,若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就称为AB型,这两种凝集原都没有则称为O型。
194. 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195. 血浆清除率:是指两肾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内能将多少mL血浆中所含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的mL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196. 视敏度:表示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大小的限度,大致相当于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
197.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198.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反射。分两部成分:肺扩张反射(肺充气或扩张时抑制吸气的反射);肺缩小反射(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反射)。
199. 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理学效应,但它的存在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这种作用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200. 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动物(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在肌紧张方面表现亢进现象,动物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
201.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其正常值是55%~65%。
202. 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203. 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
204. 分节运动: 小肠的一种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舒张和收缩运动,它的反复运动能把食糜有效的推送到小肠的远端。
205. 肾糖阈: 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糖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60-180mg/100mL时,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极限,此时的血糖浓度即为肾糖阈。
206. 月经周期: 女性生殖周期称为月经周期。
207. Facilitated diffusion: 易化扩散:不溶或少溶于脂质的物质在一些特殊蛋白分子的协助下完成跨膜转运。【载体介导(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和通道介导】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208. Local excitation:由阈下刺激引起局部膜去极化(局部反应),引起邻近一小片膜产生类似去极化。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及电刺激产生的电紧张电位。特点:分级;不传导;可以相加或相减;随时间和距离而衰减。
209. Stroke volume: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210. Pulmonary strenth reflex: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它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两种成分。
211. Inhibitore postsynaptic potential: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由抑制性突触兴奋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膜发生的超极化膜电位变化。
212. 量子式释放:在轴突末梢的轴浆中,除了有许多线粒体外,还含有大量直径约50nm的特殊结构的囊泡,囊泡内含有Ach,Ach首先轴浆中合成,然后存储在囊泡内,每个囊泡内储存的Ach是相当稳定的,而且当它们被释放时,也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式释放。
213. 血液凝固: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血液就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为血液凝固。
214. 正性变时作用:心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膜上的β受体结合引起的心率增加,称为正性变时作用。
215. 最大通气量:尽力做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216. 脑—肠肽: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也存在于胃肠道内的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为脑—肠肽,已知的脑—肠肽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激素,神经降压素等20余种。
217. 辐射散热: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外界较冷的物质的散热形式。
218. 听阈:通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在16~20000Hz之间,而且对于其中每一个频率都有一个能刚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称为听阈。
219. 上行激动系统: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它通过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是多突触接替,易受药物阻滞。
220. 神经分泌:有些神经元除了有神经元的功能外还能分泌一些激素影响机体的功能,这种现象为神经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