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肺的病机__不信不给高积分
肺的病机,即是肺的阴阳、气血失调病理状态。
肺是脏腑中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的一个脏器组织。由肺脏、肺系(包括与肺相连的气道、喉咙等组织)、经脉等所组成。其经脉下络大肠,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此外,尚有某些组织器官如皮毛、鼻窍等与肺有着密切联系。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朝百脉以助心推动营血的循行,通调水道以促进水液代谢的进行。肺气尚能宣发卫气于体表,以发挥其温煦肌肤,保卫机体的作用。
引起肺脏病变的原因,多为外邪的侵袭,此与其司呼吸,与外界相通,主皮毛的生理特点有关。当然亦有因他脏病变影响而致者。肺的阴阳、气血失调,主要表现为肺气的宣降失常,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从而使呼吸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及卫外屏障功能失调或障碍,同时亦可影响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血液的运行失调。
应当指出,由于肺是主气之脏,故关于肺阳的升散作用,多概括于肺气的宣发功能之内。为此,肺的阳气失调,多论及肺的气虚,而不再单论及肺的阳虚。又由于肺具有朝百脉的功能,周身百脉之血,均朝会于肺,故肺之血虚,亦极为罕见,因之,多论及肺阴之不足,而少涉及于血。所以,肺的阴阳、气血失调,主要表现于肺气的失调及肺阴的失调等方面。
肺气的失调
由于肺主一身之气而司呼吸,故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又调节着全身的气机和水液代谢。因此,肺气的失调,主要表现在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失常,以及肺气虚损等方面。
(1)肺气宣发和肃降失常
(2)肺气虚损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是肺气升降出入功能活动的两个方面,宣发与肃降虽有区别,但相反相成,二者又常相互影响。肺气宣发和肃降失常病机的形成,多由于外邪侵袭犯肺,或因痰浊内阻肺络,或因肝升太过,气火上逆犯肺等所致。亦可由于肺气不足,宣肃无能,或肺阴亏虚,燥热内生,宣肃不利等因素所造成。
其病理表现:主要在于肺气失于宣发和失于肃降两方面。
肺气失于宣发:又称肺气不宣。肺气不宣则肺司呼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气机不利,呼吸不畅,甚则肺气壅阻,可见鼻塞、多嚏、喉痒喘咳、胸闷不畅等症。肺气失宣,也可致卫气郁滞不得散越,腠理闭塞而无汗。若肺气虚损,宣发无力,则卫气不能固密腠理皮毛,因而肌表不固,开合失司,而见自汗,易于感冒等病理表现。若肺阴素虚,
则宣发失司,
阴不敛阳,津随阳泄,而见盗汗等症。
肺气失于肃降:又称肺失清肃。肺失肃降,是指肺气下降和清洁呼吸道的功能减退而言,从而可见咳逆上气,痰多喘满等症。
肺气失宣或肺失肃降,均可导致肺气上逆,肺气上逆则咳逆、气喘;肺失宣降则可影响及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使水液代谢失常或障碍,从而导致尿少或水肿等病证。其进一步发展,亦均能损耗肺气或肺阴,导致肺气虚损或肺阴不足。
肺气虚损,其形成多因肺失宣降,久病不愈,伤及肺气;或劳伤过度,耗损肺气,或久咳伤肺,以致肺气虚弱等所致。
其病理表现是肺气不足,则呼吸机能减退,体内外气体交换出入不足,可出现呼吸气短等症。若影响及津液的输布代谢,水津不能气化,则可聚痰成饮,甚至产生水肿。肺气虚损,亦可导致卫阳虚弱,腠理疏松,肌表不固,卫外功能减退,而致表虚自汗,易患感冒。
肺阴的失调
肺阴失调,主要指肺的阴津亏损和阴虚火旺,从而使肺脏本身及相合之鼻窍、皮毛等组织器官失于滋润,出现虚热内生之病理状态。其形成,多由于燥热之邪灼肺,或痰火内郁伤肺,或五志过极化火灼肺,以及久咳耗伤肺阴等所致。
其病理表现则是肺燥失润,气机升降失司,阴虚则内热自生,甚则虚火灼伤肺络而出血。因而可出现一系列干燥失润及虚热见症,如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气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颧红,五心烦热,甚则痰中带血或咯血等症。若肺阴虚津亏,久延不复,则常可损及于肾,而致肺肾阴虚。
肺病常见症状
肺病临床常见症状有咳嗽、气短、哮、喘、胸闷疼痛、咯痰、咯血、声哑失音、鼻衄、自汗等。其发生机理分析如下:
肺病临床常见症状 含义 发生机理
咳嗽 为肺的呼吸功能失常最常见症状之一。主要是由于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
气短 为自觉呼吸气短,气不够用,稍事操劳则更甚(即轻度呼吸困难)的症状。 多由肺气虚损、呼吸功能衰减所致。
哮 为喉有痰鸣如水鸡之声。 主要是由于痰气交阻,气机升降出纳失常,肺系气道鸣息不畅所致。
喘 即喘息。为呼吸明显短促而困难之症状。 主要是由于肺热壅盛,气机壅阻,或肺肾两虚,肾不纳气,以致呼纳失权所致。
胸闷疼痛 多由风、寒、燥、热之邪,或痰、瘀、水饮等壅遏肺气,气机阻塞不通,或肺络为邪所闭,气血滞涩不畅所致。胸为气海,肺气不利,则胸部窒闷;肺络为邪所阻,气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发疼痛。
' 咯痰、咯血 咯痰,主要是由于肺失宣肃,津液气化输布障碍,聚而成痰,或因脾虚,痰湿内聚上泛所致。咯血,多为痰热化火,肝火犯肺,灼伤肺络所致。
声哑失音 多由于外邪犯肺,肺气失宣,声道不利,而致声哑失音,称之为“金实不鸣”。或由于肺虚阴津不足,声道失于滋润而致声哑失音,则称之为“金破不鸣”。
鼻衄 即鼻出血。 主要是由于肺胃蕴热,或肝火上炎,灼伤肺窍脉络,热迫血妄行所致。
自汗 动则汗出,即为自汗。 主要是由于肺气虚损,卫表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所致。
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肺的病机)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0-27
相关话题/中医
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针灸复习(历年针灸治疗 已考)
坐骨神经痛:大肠俞,腰夹脊,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丘墟 捻转提插泻法。 中风:内关,水沟 中经络: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内关泻,水沟雀啄,三阴交提插补,极泉提插泻。 中脏腑: 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太冲、合谷泻,关元、气海灸法,神阈隔盐灸。 哮喘:实: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 毫针泻法 ...医学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2016年中医考研--针灸穴位总结(精化基础复习版本)
十二正经 手太阴肺经 中府少商 主治概要: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11穴,左右22穴) 尺泽 孔最 列缺 太渊 鱼际 少商 1.尺泽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肺系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0.8~1.2寸, ...医学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针灸复习(特定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间与三间,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上有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与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膀胱义。 中冲劳宫心包络, ...医学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核心笔记总结
中医专业核心笔记总结 一、解表药 1.1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炭) 止血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白芷:祛风解表、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痛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 ...医学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中医基础理论(心的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心的病机 心的病机,即是指心的阴阳气血失调病理状态。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脏器组织,称为君主之官。心由心脏、心系、心脉和心包等所组成,其经脉下络小肠,故与小肠构成表里关系。此外,心与脉、舌等组织器官尚有密切联系。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这是心阴、心阳和心气 ...医学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中医内科肺痨
肺痨 概念:肺痨是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袭肺脏所致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病。由于劳损在肺,故称 肺痨。主要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临床特征。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肺痨病包括西医的肺结核病,肺外结核与本病表现相同者,亦可参照本病论治。 病因:① 感染痨虫 ② 正气虚弱 病机及 ...医学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中医内科咳嗽
咳嗽 [定义]: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侯之一.咳嗽是由六淫外邪袭肺或脏腑功能失调,肺气不清,失于宣降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历史沿革] 一、《内经》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胆咳、大肠咳、小肠咳、膀胱咳、三焦咳rdq ...医学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中医内科哮证
哮证 概念: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 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所致的哮喘。 病因:①外邪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 ...医学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2016年考研中医综合 名词解释总结
1. 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2 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3. 肺金: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 4. 中风: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病可因阴 ...医学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2016年考研中医综合经典资料——中药归纳
一、补益药: 补肺气: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山药、甘草、蜂蜜 补心气:人参、甘草、茯苓、大枣、刺五加 补脾气: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山药、甘草、蜂蜜、茯苓、大枣、刺五加、白扁豆 补气生津:人参、党参、刺五加、太子参 补气安神:人参、刺五加、大枣 补气养血:党参、大枣、紫河车、龙眼肉 补气固表: ...医学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