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肿瘤
肿瘤
定义: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特点:异常增生、异常分化
命名原则:表明肿瘤的组织来源和肿瘤的良性或恶性(即生物学特性)。
1.良性肿瘤的命名
瘤:来源组织名称+“瘤”
2.恶性肿瘤的命名
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来源组织名称+“癌”。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来源组织名称+“肉瘤”。
癌肉瘤:肿瘤组织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
3.特殊肿瘤命名(了解)
母细胞瘤 | 良性 | 肌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 |
恶性 | 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 | |
“恶性”为首 | 恶性脑膜瘤、恶性畸胎瘤 | |
“病”或人名 | 尤文肉瘤、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 | |
“瘤”结尾 | 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 | |
瘤细胞形态 | 燕麦细胞癌、透明细胞肉瘤、印戒细胞癌 | |
“瘤病” | 良性 | 纤维瘤病、脂肪瘤病 |
组织结构
1.实质:肿瘤细胞总称,根据肿瘤细胞实质的形态可识别肿瘤组织起源,进行肿瘤分类、命名和确定肿瘤良恶性。
2.间质
肿瘤的异型性
定义:肿瘤组织无论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表现:瘤细胞的多形性、核的多形性、细胞质的改变
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良)、浸润性生长(恶)、外生性生长(良恶皆有)
肿瘤的扩散:直接蔓延、转移(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肿瘤的扩散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区别(组织来源不同上皮与间叶)
|
良性肿瘤 |
恶性肿瘤 |
组织分化程度 |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发源组织的形态相似 | 分化低,异型性大,与发源组织的形态差异大 |
核分裂现象 |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 | 多见,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
生长速度 | 缓慢 | 迅速 |
继发变化 | 一般较少见 | 常见坏死、出血、溃疡、感染等 |
生长方式 | 膨胀性或外生性 | 浸润性或外生性 |
转移 | 不转移 | 常有转移 |
复发 | 手术后很少复发 | 易复发 |
对机体影响 |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 严重,压迫、阻塞、破坏组织、感染、转移、恶病质,最后可引起死亡 |
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可发生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全身衰竭、皮肤干枯呈黄褐色。
癌前病变:粘膜白斑,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结肠、直肠息肉状腺瘤,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肝硬化
常见肿瘤举例
分类 | 举例 | 来源组织及好发部位 | |
上皮组织瘤 | 良 | 乳头状瘤 | 皮肤或粘膜,外生性乳头状结构 |
腺瘤(纤维腺瘤、囊腺瘤、多形性腺瘤、息肉状腺瘤) | 腺上皮,多见于甲状腺、卵巢、乳腺、涎腺和肠等 | ||
恶 | 鳞状细胞癌 | 鳞状上皮覆盖或化生的组织或器官 | |
基底细胞癌 | 表皮的基底细胞,多见于老年人面部 | ||
移行上皮癌 | 膀胱或肾盂的移行上皮,常为多发性,乳头状 | ||
腺癌 | 腺上皮,多发生于柱状上皮被覆的粘膜 | ||
间叶组织肿瘤 | 良 | 纤维瘤 | 纤维组织,常见于四肢及躯干的皮下 |
脂肪瘤 | 脂肪组织,多见于四肢及躯干的皮下组织,少恶变 | ||
脉管瘤 | 血管瘤来自血管组织,常见于儿童; 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构成 | ||
平滑肌瘤 | 平滑肌,最多见于子宫 | ||
恶 | 纤维肉瘤 | 纤维组织 | |
脂肪肉瘤 | 深部软组织,40岁以上成年人 | ||
平滑肌肉瘤 | 子宫和胃肠道,中老年多见 | ||
骨肉瘤 | 骨母细胞,常见于四肢长骨 | ||
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 恶 | 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 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 |
白血病 | 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生形成,特征是骨髓内异常的幼稚白细胞弥漫性增生 | ||
其他 | 良、恶畸胎瘤 | ||
皮肤色素痣和黑色素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