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泌尿系统学习概要
2、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和特征(附肾盂肾炎)
概要:本章内容较多,极易混淆。故作表加以比较。可分为三个部分,肾小球疾病、肾盂疾病、膀胱疾病。本页只讲前两部分。以肾小球病变为重点,表中内容只是提纲挈领加以简述,具体
病理类型 | 临床表现 | 光镜 | 电镜 | 免疫荧光 | 发病机理 | 预后 | 特征 |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急性肾炎综合症,多见于儿童 | 1、主要为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2、以中性白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及红细胞漏出 | 基底膜上皮内侧出现驼峰样沉积物 | 颗粒样荧光 | 免疫复合物 | 绝大多数儿童痊愈 | 与链球菌感染后有关,又称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称:大红肾 |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 急进型肾炎综合症,多见于成人 | 1、50%以上的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2、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压,发生萎缩,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性 | 基底膜灶性破裂或缺损 | 线型或颗粒关荧光 | 抗基底膜抗体(25%)或免疫复合物(25%)其它不明 | 很差,急性肾功能衰竭 | 新月体形成 |
膜性肾小球肾炎 | 肾病综合症,多见于成人 |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肾小球内增生现象及炎症细胞现象不明显,银染基底膜呈梳齿状改变 | 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电子致密物虫蚀样空洞;基底膜增厚和钉突 | 颗粒样荧光 | 免疫复合物 | 大多数在较长时间内发展为慢性肾炎 | 成人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又称膜性肾病 |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肾病综合症及肾炎综合症,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 1、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 2、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分层状银染基底膜叶双轨征 | Ⅰ型、基底膜内皮细胞下电子致密物沉积,最多见 Ⅱ型基底致密物层内高致密带状 Ⅲ型少见 | 颗粒状荧光 | 免疫复合物 | 预后差,大多数在较长时间后民展为慢性肾炎 | 系膜毛细血管型肾炎,有时有低补体血症。 |
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 | 肾病综合症,多见于儿童 | 1、肾小球无明显病变 2、肾小球上皮细胞脂质沉积 | 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或消失 | 可能为淋巴细胞功能异常;肾小球阴离子丧失 | 预后较好 | 脂性肾病,儿童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 |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 慢性肾炎综合症,多见于成人 | 1、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 2、残存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扩大 | 各型肾炎后期变化 | 预后较差,大多数发展为尿毒症 | 终末肾,颗粒性固缩肾,与高血压,肾盂肾炎。粥样硬化肾区分 | ||
附: 肾盂肾炎 | 肾盂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女性多见,有急慢性之分 | 化脓性炎症,急性多由皮质向髓质伸展的放射状病灶,可有脓肿形成,镜下见大量中性细胞浸润。慢性多有疤痕形成,表面高低不平,双侧不对称 | 急性肾盂肾炎与G-杆菌感染有关,特别是大肠杆菌。可分为上行性感染和血源性感染,以上行性多见,多存有诱因。慢性多由急性转变而来,可能与L型菌或免疫有关,可反复发作。 | 急性多伴全身症状,慢性易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