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考研政治综合预测20题(一)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2009-01-14

 中国医药考试网 2005-11-9 15:15:531   内容提要:综合预测题的现实针对性很强,多是直接联系重大现实问题,因此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有的是几种学科结合起来的综合问题。这种综合问题可出各种题型,但以分析题为重点。
  
  第1题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原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命题缘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今年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个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体制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实践探索的产物,也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它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参照思路,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答案知识范围(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的区别是: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它们的联系是: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客观事物本来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有机统一,人们认识事物也总是从认识一个个具体事物的特殊矛盾开始的,从其中概括出对于事物普遍矛盾的认识,又以这种对于普遍矛盾的认识作指导,去进一步研究具体事物的特殊矛盾,并以此丰富对于普遍矛盾的认识。这是一个从特殊到普遍、又从普遍到特殊的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全面地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理解和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答案知识范围(二)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从根本上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及演化过程。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及整个社会形态,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由此规律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赢得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优势,最终才能保证社会不断进步和社会理想目标的实现。
  
  答案知识范围(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表现
  
  新中国成立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过去的25年中,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4%,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去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美元。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成效,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答案知识范围(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具体表现
  
  1.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更替,从根本上说,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先进文化逐步战胜落后文化的过程,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历史经验证明,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单纯依靠上层建筑的作用来巩固的。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进步,归根结底要看它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深化了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它解决了已经取得政权的共产党应该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在革命时期,党的先进性表现在通过革命斗争来体现生产力发展要求;但在建设时期,党的先进性就直接体现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如果不能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就难以体现党的先进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其根本之处就在于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引领了社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而从最根本的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证明,要推动社会进步,就必须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第2题运用辩证法关于发展的一般原理,分析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命题缘由
  
  “科学发展观”是今年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个知识点。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提出发展战略、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政策的思想基础。
  
  答案知识范围(一)
  
  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一般原理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尽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伴随有下降、重复、循环等各种运动形式,但发展始终是运动多向性中的主流。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不同于增长,它不仅是指数量的增加,更是指结构的改变和优化、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创新。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事物发展。
  
  答案知识范围(二)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想、破解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答案知识范围(三)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阶段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观念的一个飞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更好地推进发展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伟大实践。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普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要适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十六大提案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结构变动深刻、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愈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为妥善应对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基本原则,从而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顺利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解决好科学发展问题;而要解决好科学发展的问题,就要按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项事业,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我们既要深化改革、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又要考虑人们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既要保持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既要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又要维护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又要确保马克思主义在价值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等,这些既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权控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亟待解决的问题。
  
  答案知识范围(四)
  
  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坚持“五个统筹”。
  
  1.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3.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4.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各方面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3题运用人口、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理,分析如何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命题缘由
  
  人口、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着破坏环境的问题,胡锦涛强调,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答案知识范围(一)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地理环境、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自然前提。
  
  1.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的含义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土壤、气候、山脉、河流、矿藏以及植物和动物等等。
  
  (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理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在于:它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人类社会只要存在,它就必然处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之中。人类通过劳动,从中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脱离地理环境,人类是无法存在和发展的。
  
  地理环境对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第一,地理环境的好坏、自然条件的优劣,对于劳动生产率、生产发展速度有重要影响,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第二,地理环境可以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产部门的发展和分布,决定着它的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
  
  第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上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3)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批判
  
  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但不能把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夸大为决定作用,那就陷入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误区。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的更替,相对不变的地理环境不能说明显著变动的社会生活。相反,地理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的大小,必然受到社会生产发展的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4)掌握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作用的原理的现实意义
  
  这一原理启示我们要重视地理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我国地理环境的优势,科学地进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2.人口因素
  
  (1)人口因素的含义
  
  人口因素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状况。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理
  
  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在于:它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但因此也需要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离开一定数量的人口,社会就无法存在和发展。
  
  人口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人口数量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适度的人口对社会发展起加速作用,过密或过疏的人口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第二,人口的质量和构成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上,具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口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口的职业构成、教育构成、技术熟练程度的构成等,成为生产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但同样不能曲意夸大它的作用,说成是决定因素,那同样会坠入历史唯心主义。马尔萨斯人口论就是如此。
  
  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的更替。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社会物质生产状况来实现的。
  
  (3)掌握人口因素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作用的原理的现实意义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答案知识范围(二)
  
  当前中国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表现
  
  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特征。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为:
  
  1.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进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恶化;
  
  2.环境问题不仅表现为人(社会)与自然的矛盾,而且越来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在环境问题中的分量加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问题成为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内容,普通居民对环境问题也负有越来越大的责任;
  
  4.城市环境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并在局部有所缓解。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各项政策措施力度的加强,我国城市环境的一些污染指标上升幅度变小,一些指标(尤其是大城市的一些指标)已开始下降;
  
  5.农村环境问题失控,呈日益蔓延和加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乡镇企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散、转移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6.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7.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颐的客观状况缺乏清醒的认识,公共环境意识水平低下,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8.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交叉、重叠,解决的难度日益加大,经济发展问题、贫困问题、社会风气问题、社会失业问题,尤其是中国的人口问题,都加剧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难度。这些特征的存在与当代中国社会特定的转型过程密切相关。
  
  答案知识范围(三)
  
  发展应当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观。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现代发展必须把握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必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人类社会在曲折发展中所取得的一条宝贵经验。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认真对待资源和态环境问题,才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
  
  答案知识范围(四)
  
  中央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精神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我们确定的工作重点、方向和各项措施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反之,脱离了客观实际,违背了客观规律,就难以取得成功,甚至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我们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第4题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是宏观经济形式在货币问题上的表现、反映。运用经济学有关规律分析在市场经济中如何采取宏观调控手段解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命题缘由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分别对应于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这两种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宏观经济形式在货币问题上的表现和反映。近几年,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需求,促进消费。面对今年市场的通货膨胀问题,中央又采取相应措施抑制膨胀,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非常有必要针对经济发展的实际灵活运用。
  
  答案知识范围(一)
  
  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1.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如何决定的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投入流通中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各种商品的单价);三是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前两个因素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2.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由于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纸币流通规律必然是,纸币的发行量必须和流通中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相适应。
  
  答案知识范围(二)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两种经济现象都来自于纸币的发行量和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不相适应。当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时,就会出现纸币本身的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反之,当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时,就会出现纸币本身的升值,物价下跌,这就是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分别对应于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这两种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宏观经济形势在货币问题的表现和反映。
  
  答案知识范围(三)
  
  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是借助于各种宏观调控手段来进行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主要是指:(1)由政府制定并贯彻实施各种宏观经济政策;(2)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来具体落实这些政策。
  
  答案知识范围(四)
  
  国家控制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手段
  
  由于国情不同,对于价格总水平上升多少才算通货膨胀,各国尺度并不相同,通货膨胀是一个与社会结构和文化相关的主观判断指标。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包括国外输入型)、预期型之分,但不管哪一种类型,按照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通货膨胀起源于“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因此,从短期看,政府可通过紧缩货币和财政政策、放慢货币增长率达到控制通胀的目的;从中长期看,增加供给能力,可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从微观经营机制到宏观调控能力,我国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已大大增强。
  
  首先,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企业活力明显增强,我国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已经转化为总体上供求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的格局。我国的制造业和竞争性服务业均具有充裕的生产能力,企业有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增加供给,不会出现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现象。
  
  其次,我国宏观调控方式已由计划直接调控为主转变为运用财政货币政策间接调控为主,并辅之以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以及法律手段。宏观调控手段增加、能力增强、灵活性提高,我国控制通货膨胀的技巧日臻娴熟,1993年以来,我国基本保持了高增长、低物价的态势。
  
  再次,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方面,我国大量产品供求可通过国际市场调节,对外贸易可发挥价格稳定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通过贸易渠道传导到我国,增加了我国调控物价水平的难度。但总的看,在全球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依存提高以及外资大量流入和巨额外汇储备,保证了我国有足够的财力通过扩大进口平抑物价,约束经济扩张的资源限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国际市场来解除。
  
  答案知识范围(五)
  
  近期通货膨胀问题及中央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
  
  央行10月28日上调了人民币基准利率,这表明中国将更加注重和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央行运用加息的经济手段,将促使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完善,对中国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第一,有利于缓解某些行业投资过快增长的压力。第二,有利于理顺资金价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第三,有利于减少企业占有闲置资金。
  
  专家指出,中国高层一再强调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主要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而此次央行在各方对加息与否众说纷纭之际突然出手,显示中国政府将会更加借重利率、信贷、投资等方面的经济手段,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0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高升。当地时间10月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原油期货价格继突破每桶53美元后,升至每桶53.40美元。伦敦布伦特11月原油期货价格最高曾逼近50美元大关,达到49.75美元/桶。此番价格上涨的诱因是世界第七大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政府与劳工组织就燃料油价格未达成协议,劳工组织计划于10月11日举行全国罢工。
  
  尽管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但是国内成品油涨价的可能性并不大。中石化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油价并未与国际油价完全接轨,价格传导要滞后一个月左右。而且目前国内需要的原油大部分仍依靠国内生产。对于高油价引起的进口成本上升,企业已通过提高成品油出厂价在内部加以消化。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