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由世界一流大学引路。对中国而言,一流大学是必需品,而非奢侈品,”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福家今天在南开大学说:“正如一支交响乐团不能没有小提琴,也少不了大提琴,大学一定要定位准确,注重办学特色,如果所有高校都追求‘大而全’,中国就不会诞生世界一流大学。”
杨福家认为,只有大学各具特色,各发其音,高等教育事业才能奏出动人的乐章。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都是世界名校,却并不搞“大而全”,而是注重发展特色。
在21日举行的“南开名人讲座”上,杨福家为300余名师生发表了题为“从中外教育比较看一流大学”的演讲,并回答了现场提问。他从中外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院校之间的对比中,分析了中外高校在学校定位、入学标准、入学程序、教师选拔、育人环境、办学体制等方面的10大差异,对中国高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路上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了精彩的阐述,对中国高校发展中出现的怪现象进行了批判。
杨福家认为,研究生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有密切关系:“很多诺贝尔奖得主的成果都是他们的博士毕业论文。如果一所高校拥有一批世界范围的优秀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并为此拼命工作,这所大学就离世界一流不远了。”他主张西方的宽进严出,反对中国“一卷定终身”的入学考试制度。
但他同时反对研究生的大幅扩招:“将研究生人数多寡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指标是很荒唐的。普林斯顿大学6500名学生中仅有1400名研究生,这并不妨碍它稳居世界顶尖高校的行列。”他介绍说,英国高校的扩招主要是在高等职业学校。
对于国内正在兴起的“学院”更名“大学”热,杨福家则表示不可理解:“难道叫某某学院就很丢脸,叫大学就提高了档次?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哪个要改称‘大学’?”
杨福家认为“教育”与“培训”是不一样的,网络学院的出现就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原理。他还反对当前高校将专业分得过于细致。他说,在很多世界名校中,本科生是不分专业的,这样,哈佛非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听到世界级的自然科学家讲课,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科学生也有机会接受最严格的人文教育。
他主张中国高校要延揽“大师”,更要有“大爱”,即宽容的学术环境。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该校一位教授9年未发表一篇论文而能在学校立足,最终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如果在中国,不到两年就下岗了”。他鼓励中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延揽人才,特别是从政府和企业中选拔师资。他说,中国此前选拔师资是“从学校到学校”,过分追求学术型人才,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