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该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上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彩陶上的花纹。结构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其中有些绘画,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鱼形、兽形、鸟形、草木形、轮形(或以为太阳)等等,画得颇为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位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如果在某种情况之下,幸运地还有万一的保留,那就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掘和幸运的发现了。
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创造它们的是劳动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
(节自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
1.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由后以例前”的意思是
A.根据以前的来类推后来的
B.由后来的来规范以前的
C.由以前的来规范后来的
D.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
2.作者认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具有文字性质,其理由是
A.半坡彩陶上的刻画比较简单,因而意义至今尚未阐明。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记号同殷代表铜器上的一些刻画文字极相类似。
C.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虽没有意义,但和器物上的花纹明显不同。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常见,而黑陶上的刻画为数不多。
3.第3自然段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该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已有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只是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B.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
C.彩陶上所画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步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D.彩陶上的花纹说明当时已用颜料和柔软的笔,某些刻画已具有文字的性质。
4.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和龙山文化的黑陶上的刻画符号都是原始文字。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已能解释,而龙山黑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尚未阐明。
C.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字,只是难以保留到今天。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合乎古代“物勒工名”的传统,因此它们是有意义的。
参考答案:D B D C
考试大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