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职GCT语文每周一练(第七周)

Freekaoyan.com/2009-01-04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座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青冢在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左右。据说清初墓前尚有石虎两列、石狮一个,还有绿琉璃瓦残片,好像在墓前原来有一个享殿。现在这些东西都没有了,只有一个石虎伏在阶台下面结伴这位远嫁的姑娘。 
  据内蒙的同志说,除青冢外,在大青山南麓还有十几个昭君墓。我们就看到了两个昭君墓,另一个在包头市的黄河南岸。其实这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个古代的堡垒。在这个堡垒附近,还有一个古城遗址。 
  王昭君究竟埋葬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的昭君墓。显然,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有好感,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然而现在还有人反对昭君出塞,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在封建时代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能像我们今天一样,通过各族人民之间的共同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主要的是依靠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而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又主要的是决定于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的一种形式。当然,和亲也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些和亲是被迫的,但有些也不是被迫的,昭君出塞就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存在。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那么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 
  (摘自翦伯赞《内蒙访古》,《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人民出版社,1992) 
  1.在内蒙出现多处昭君墓的原因在于: 
  A.内蒙人民对王昭君有好感 
  B.作者对王昭君有好感 
  C.统治者对王昭君有好感 
  D.中原人民对王昭君有好感 
  2.作者亲眼看到的昭君墓有: 
  A.一个 
  B.两个 
  C.十几个 
  D.几十个 
  3.关于昭君出塞,作者的观点是: 
  A.昭君出塞反映了民族和国家的屈辱。 
  B.昭君出塞是朝廷强迫的。 
  C.昭君出塞是汉族统治阶级软弱的结果。 
  D.昭君出塞促进了民族友好关系的发展。 
  4.对这一段关于和亲政策的阐析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和亲是封建时代取得民族和解的惟一方法。 
  B.把和亲看作民族国家的屈辱是毫无道理的。 
  C.和亲是封建时代民族关系和解的最好方法。 
  D.应提倡采用和亲的办法解决各种民族矛盾。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