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就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专业硕士,毕竟是新生事物,这个专业到底值不值得读,有没有继续读博深造的机会?考博的话会不会受导师歧视,或者说,专业硕士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可?在此一并回答。(本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绝无冒犯任何人之意。)
任何事物都有利必有弊,如果我一味的跟你说汉教如何如何好,那是不现实的,任何新事物也都有成长的过程,如果你觉得汉教至少目前不是让你很满意。那么还可以选择别的专业,没有必要为其成长过程付出代价。呵呵。
此外,关于是否汉教可以考博的问题。我们的同学很多,我不敢保证说谁有考博的想法,毕竟个人理想不同嘛,但肯定不会是一个想考的都没有。至于考博可以考什么方向的,呵呵,我想说的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08(或07)才开始成立硕士点,以前只招在职的,而面向本科生则是09年第一届。而目前,国内还没有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相对应的博士点。那么可以考什么方向呢?我觉得考语言学、对外汉语、现代汉语等都是可以的。但是考博的难度,要看你自己读研期间的努力程度了,呵呵,学汉教不代表你就“不学术”,如果真的是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极好的话,考博的导师凭什么不要你?就算你是学术硕士,考博就一定比专硕有竞争力吗?导师看的是能力,不是最后你拿了几个证,只要你符合报名的条件,剩下的事情都要你自己为之奋斗了。包括必要时使用一些关系等等(我只是说如果,并不是鼓励大家这么去做)。
另外,关于学术硕士(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的争论问题。我是这样看待的:
首先,国家目前的趋势就是专硕扩招,学硕缩招,甚至有可能在未来让专硕占大部分名额,学硕只占一小部分。(只是说有可能,未必准确噢,记不清曾在哪里看到过,中国要学习国外的硕士培养模式,学术硕士占30%,专业硕士占70%,这可能是终极目标)这是国家的教育方针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往的学硕往往毕业时读了一肚子书(这还是好的,还有真的来混证的),毕业后真正投入到工作岗位中时却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因此,专硕的培养目标就是“实践能力”,最理想的效果,用我们老师的话说“一毕业就是成手,拿出去就能独当一面,直接投入到工作岗位”。当然,还是那句话,各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也不一样,能提供的实践机会可能也不一样,但专硕的总体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其次,关于专硕、学硕名称的问题。这一点着实让我们专业硕士的学生有些恼火。看看国家给定的名称,专业硕士是与“学术硕士”或“科学硕士”相对的,言外之意,专业硕士“不学术”,或“不科学”,至少和学硕相比,我们没有他们“学术”或“科学”,而实际真的是这样吗?先说考研时吧,我们09考的时候,有的科目的试题甚至是学硕考试题是一模一样的,而10的时候,国家政策开始转变了,汉办也出台了一个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的新大纲,很多学校是按照新大纲来命题的,还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参考书,没有历年真题可供参考,这样复习起来难度更大!而复试线呢,的确10开始出现了专硕比学硕稍低那么几分的情况,这也仅是今年才开始,而且各学校也不一样。我们考专硕的同学不也是历尽千辛万苦,复习了很长时间才考上的吗?难道我们就一定没有考学硕的付出的多?不见得吧。再说读研以后,各学校的培养模式不同,具体的教学方案也不同,因此专硕和学硕开的课程可能有一样的,也可能有不一样的,还有给两个专业上课的很多老师可能有一样的。而且,我坚决认为,学习一定要靠自己,尤其是读研期间,知识可以有选择性的接受,就算你自己专业没开的课,如果你真的有考博打算的话,那么对你考博有帮助的课你也可以去听,去跟导师交流。难道就一定每天围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转悠吗?这样的人往往成不了大事的。
再次,说一下导师的问题。每个导师都不一样,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也都不一样。但我想说的是,既然确定了目标就排除万难为之努力,而不是整天抱怨我怎么学的是专硕,导师都不重视我,考博的话导师也不承认专硕!谁听说MBA和法硕不能考博了?谁说他们考博就一定受歧视了?汉教也一样,毕竟有它成长的过程。如果你担心自己会成为它成长过程中的试验品的话,那么,大可不必选择此专业,免得自己整天忧心忡忡。不是还有学硕可选吗?
最后总结一下,无论你选择了专硕还是学硕,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能走成什么样,也看自己的努力。还想提醒大家,能抓住新事物的人,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抓住了别人不敢或不愿去尝试的机会,见证着新事物的成长;另一种则是跟不上新事物成长的脚步,被远远甩在后边,最后只能看自己曾经的同侪引领这个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