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看到这个题目不少考研高手们会嗤之以鼻,甚至觉得我在装。但我敢用这样的形容词,一方面是因为我在11年的考研中确实笑傲群众了,为自己辛苦一年的准备换来了最好结果。其次,我想用这个身份增加一下说话的分量,减少别的流言,这点后文会进一步写。废话少说,进入正题。
第一个问题,传媒汉教专业好考吗?
我的的答案是,五年内,越来越难考。我们可以大概看一下发展史:10年,中传首开此专业,录取的30余人中有近一半是调剂进入;11年,报考本专业过百人,本着扩招原则,录取31人。在这里,说一个小插曲。我偶尔一次听说,院长提出12年招生的原则是“宁缺勿滥”,至于具体招几个,就不方便说了,我怕人肉。
第二个问题,今年的考试题型会有变化吗?
做过真题的同学可能发现,第一年考题题型和大纲卷基本一样,而11年却变化了,尤其是汉语基础,加大了主观题量。在这里,再次分享一个信息。出题老师不喜欢大纲题型,觉得考题太细分值太散,全是一分两分的客观题。从这点出发,我相信大家都会心里有数,个人认为今年的题型会更像11年的。
第三个问题,最后这两个多月的备考重点是什么?
如果你觉得黄廖版的《现代汉语》已经看得恶心了,掌握得炉火纯青了,那么你可以不用再复习汉语基础部分了。否则,就继续再看一两遍吧。另外,在句子分析和汉字笔顺方面,可以再找找别的书,比如胡裕树的《现汉》。
至于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文化知识我就不多说了,自己找文化常识多看吧!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看好刘珣《对外汉语引论》和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就好。我想重点说的是最后的大题,案例分析。
在读懂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的基础上,文章可以有这种思路:
第一部分,找出案例中的问题点,也就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记住不要加以评论。这些冲突点可以分条列出。
第二部分,针对冲突点找出不同的文化。分别对中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加以详细介绍。比如外国学生直呼中国老师姓名,这里是一个文化冲突点。就要分别介绍中国文化关于对老师的态度,外国文化中对老师的态度。总之一定要全面。
第三部分,运用跨文化交际学的知识探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冲突。尽可能多的出现专业名词。
最后部分,提出解决办法。
以上只是一个梗概,具体内容还是要靠自身的文笔和专业知识填满。
回答了这三个问题,还想稍微说点别的,中传汉教学费和学术类一样,奖学金设置一样。学校对其的重视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作为一个新生专业,被一些所谓的“学院派”轻视,其实说句客观化,比起一些自视清高,一味搞学术搞理论的“大师”,这个专业的现实意义更大。所以,选择这条路的朋友们,加油努力吧,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这个专业的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