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3月到2013年4月1日,整整一年的艰辛,终于修成正果,一切终于尘埃落定了。激动、感慨等心情都时过境迁,现在,平心静气得坐下来,跟2014年考人大的弟弟妹妹们聊一聊吧。
首先,要声明一件事情。过去,有些人可能认为人大汉硕挺好考的,一是因为跟北大、北师等名校相比,它招的人相对多不少;二是觉得人大汉硕士在苏州,不是北京,所以考的人少点,甚至有人认为汉硕之所以在苏州是因为学校对这专业不太重视,所以不放在本部;三是受到过去一些经验帖的影响,有人会产生错觉,觉得随便一个二本学校跨专业的都能考上,说明这学校真的好考。
在这里,我想郑重声明,以上这些观点真的是有待商榷。
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任何一所名校的研究生都是不容易考的,人大也是一样。特别是今年初试的专业课,给了大家挺大的打击。人大虽然招的人多点(虽然今年已经缩到了50人),但它的“神秘感”给考研增加了不少难度。每年的试题不外露不说(中文考研网注:如需要人大汉硕真题,可到本站精品资料栏目申请人大汉硕会员,即可免费获赠,详见http://www.zwkao.com/jpzlView.aspx?id=4917),就连题型和试题内容,也是千变万化。考研过后,我有机会得到一份2012年的人大真题,对比一番,发现,从考察范围和内容来看,2013跟2012的试题相比,变化得起码有60%,特别是汉语国际教育基础那张卷,12年考的还挺基础的,文化要略那本书要是背完的话,估计能答对70%左右的文化题,但13年的,不管是要略上,还是我们中小学以来一直学的文化常识里,起码我是有快一半的题不会。从学长学姐的经验来看,以往考的更侧重文学方面,但今年,整张卷子考了3、4个音乐家,5、6个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还有1、2个电影作品。艺术方面考得让人手足无措。音乐考了巴赫的哥登堡变奏曲,这个是因为我平时听一些古典音乐,MP3里正好有,所以撞对了,剩下几个难度也跟这个差不多;绘画有道题是:“若给你母亲画个肖像画,请以下哪位画家”,答案里我就认识一个梵高,为了不让他把我妈画成歪脖子歪嘴,果断排除了,剩下三个听都没听说过,也不是那种出现在高中历史书或者电视知识栏目里的人物。汉语基础的话,选择都很简单,但填空比较难,有6、7个题我感觉黄廖本里都找不到答案,后面的题也比较常规,但估计是今年压分了的缘故,大家考的貌似都不怎么高。不好意思啊,学弟学妹们, 隔得有点远,题目实在是想不起来多少了。总之,今年的试题很难,所以大家要注意了,分数线降了30来分的原因不是考的人少了,而是题难了。至于竞争的激烈程度我也不知道,这也是“神秘感”的一部分。人大历年不公布初复试成绩排名,历年考前也都不公布报考人数,这给人们自身评估及报考造成了一定困扰。不只是汉硕,人大别的专业也是这样,参加复试时候遇到好多考别的专业的同学,大家一致给出了“琢磨不定”四个字来概括人大。这个“琢磨不定”也造成在某种程度上,有人认为人大汉硕甚至比其他名校更难考。
人大汉硕之所以在苏州的原因,根本不是学校不重视,或者有些人嘴上说的“不正规”什么的,之所以在苏州是因为人大的国际学院在苏州,作为专硕,本身是跟职业接轨的,实践的重要性让学校将汉硕放在国际学院名下培养,这是非常正确理性的。同时,苏州独墅湖校区除了人大以外,还有西安交大,中科大,东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众多高校分校云集,所以,放苏州不是学校不重视什么的,而是战略发展需求。
再有,每年都有很多二本三本跨专业考上的,并不是因为人大有多好考,而是因为他们都真正下了很大的苦功。
说这些是让大家放弃“投机取巧”的心,可不是为了击退大家前进的信心啊。人大题虽然变动很大,但毕竟是应试,总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足够得努力,掌握一定技巧,保持一定消息灵通度,都是能考上的。题难分降,题易分涨,不管题目再怎么变,我们只要紧紧握住最基础的哪些东西,都还是能考上的。我的经验是,紧抓了基础就能过线,但要高出线40分以上的高分,还是需要知识的广博度,要靠平时积累。
决定是否考人大汉硕,首先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
1、“我英语水平怎么样?”大三如果还没有过四级的同学们,就劝你换个学校吧,人大对英语的要求还是挺高的,招简上虽然没说,但今年的复试通知上是要求我们带六级成绩单了的。
2、“我毅力怎么样?能不能吃苦?”既然走上了考研这条路,这一年的时间都注定了是和“苦”联系在一起的。反正就我个人而言,整整一年平均每天都是学习9小时以上的,最后两个月都是12小时以上。(注:我英语底子不错,六级过530;我是本专业,现汉和汉教都有底子,英语底子薄弱或者“三跨”的同学建议投入更多时间)有好多同学人很聪明,但大一大二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毅力把考研坚持下去。我给的建议是,决定考不考研之前,先给自己两周的时间测试自己,看看能不能在这两周以内按照作息时间表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平均每日8小时左右有效学习时间),要是动不动就坐不住自习室,动不动回寝室睡觉的话,还请慎重选择考人大。
3、“我决心如何?”不光是考研,任何事都是一样,决心都是最重要的,决心考研就不能给自己留后路,有人一手抓考研,还留着几手去考公务员,去找工作,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除非你特别特别聪明,也足够走运,不然到最后很容易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有就是,决定要考人大,就不要三天两头去张望别的学校。如果你现在实在定不下来考哪个学校,也不要焦虑,直接先复习也行,因为不管是哪些学校,汉硕考的基础内容还是基本一致的,先看现汉,引论和要略。把这三本书掌握牢了,不管哪个学校都有五成以上的把握了。
对于决定考人大的亲们,给些建议如下:
1、信息要灵通。不要以为埋头苦干就能成功,网络是个无底的宝藏,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请深挖之,多渠道了解到有关院校,有关专业是必要的功课。一些考研网站上有很多免费资料可用,一些论坛上也能找到消息灵通的人。但给大家提个醒的是,万事都有个度,放在信息搜集上的时间也不宜过多,否则舍本逐末是得不偿失的。
2、资料永远不嫌多。考研初期和中期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老觉得抓住基础就可以了,觉得自己手头上资料已经够多了。甚至于外校真题什么的我都一直没看没做,幸亏后来室友点醒了我。考试还剩两个月的时候,买来了近三年各高校真题集锦(中文考研网注:《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汇编》在本站精品资料栏目中有,可申请“汉硕真题”会员,即可免费获赠2010-2013年汇编,详见http://www.zwkao.com/jpzlView.aspx?id=4898)。做一做,帮助很大。我时常想,当初手里资料多点的话,分会不会高点。汉硕这个专业的特殊性即它对知识面的要求决定了考研知识分为两大类:一是掌握性知识,即现汉引论要略等最基础的知识,这些要精要细,是要求合上书能熟练列出知识框架,并随问随会的,建议现汉认真看3遍以上,跨专业的4遍以上(一定要理解透,建议买来配套练习册做),引论2遍以上,跨专业3遍以上,要略粗略2遍就可以了(不分专业);另一类是接受性知识,这个主要是文化、教育、心理部分。这部分要广要博,粗略知道遍可。建议考研前期重搜集整理,后期重记忆。你可以在看完要略和大学生必知中国文化的前提下,每天花不到半个小时上网或看书整理一点,于此同时每天花个10到15分钟浏览下自己整理的东西。日复一日的话,你会发现考研后期别人背得恨不得把头皮抓烂的文化部分,你居然这么轻松就掌握了。这一定请大家务必记牢:要一手抓精,一手抓广,文化部分的小知识点务必不能累到“明天”,务必要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来复习!这是唯一事半功倍的捷径!
3、知识掌握必须准确。这里专指现汉。考研这个事吧,最烦心的就是题没有答案,不光是汉硕,别的好些专业也是这样。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我们耐心和钻研精神的时刻了。请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弄准答案,不确定的一定要问老师问同学问会。跨专业的同学建议到文学院听听现汉的课,因为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个知识点,某同学觉得一看就懂了,根本没在意这个知识点,结果他的看法其实是错的,而且错得成系统,一个错带出其他关联知识也是错的。如果考试前纠正过来还好,怕就怕直到考完都不知道自己丢分丢在哪。这种情况在我们本专业内都很容易发生,所以请跨专业的同学务必谨慎,建议买黄廖本的配套练习好好做。那个上面有答案,而且答案正确率在90%以上。
4、古汉和近义词辨析不能放。有人可能认为汉硕的古汉不难,有高中水平就行,而且古汉复习的话,内容庞杂,可以直接扔掉。认为近义词难以琢磨,没法复习,分值也不大,到时候编一编就是了。我想说,文化部分有好多超纲的你扔掉了,教育心理学太难你扔掉了,刘询那本引论有的记不住你扔掉了,你再把古汉和近义词扔掉,你还剩多少?其实古汉和近义词部分跟现汉一样是非常有章可循,触类旁通的东西。比起文化等死记硬背的,这些部分多拿点分其实更容易。古汉不是让你把王力的四本全看。全看也一点必要没有。摘两篇重点篇章出来分析分析,读一读练练语感,多看看常用词部分和通论部分就行了。近义词的话每天看个一两对,日复一日就能掌握辨析规律,哪怕考试遇见你没看过的词,你也能把分析角度写对个八九不离十。这跟“不会吟诗也会吟”一个道理。另一个方面,古汉和近义词的复习其实是很经济的,因为复试试卷里,也有它们。初复试加起来可是有40分的分值!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重要的都说差不多了,剩下的什么保持身体健康,良好心态,要坚持不懈的话我就不赘述了。以后再想到什么再来补充。
最后,不管你考不考研,不管你考不考人大,都祝所有有理想的孩子们展翅高飞,梦想成真!最重要的是,要天天开心哦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