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择校——对自身信心不足,又觉得没法做到太过用功,所以刚开始定的是上海的一所二本,专业是这所学校很有名的汉语言文字学。好吧,我承认当时觉得能考上这个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甚至还去上海看了看。暑假的时候经不住长辈的信任和朋友的鼓励,再加上一直以来都有“低估”自己实力的传统,我决定要考就考个大的吧。首先挑出了可以接受的城市,然后挑出了这些城市的著名学校,再去看他们的参考书目以及网上的风评,筛选出了几个学校,再根据其历年真题来判断合不合自己的口味,我表示很喜欢南开出的题。南开很透明,起码会把你的分数排名明明白白的摆出来,没几个学校是这样,再加上天津是我喜欢的城市,虽然没去过但总觉得这地方很欢乐。于是就南开了。个人认为,选学校最好是选择你愿意留在那生活的吧,因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家乡本科研究生都不在一地儿怪浪费的,择校的过程愿意的可以参考一下,我觉得对我来说很有用。
关于资料——凡事还得靠自己,运气好的可以有师兄姐们给你经验资料,但人家也没义务知无不言言不不尽不是?人家也有很多功课和事情要做。所以比较听不惯有些人抱怨师兄姐们“没人性”。况且轻易得来的会不珍惜,一堆资料,真的会好好看么?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全部打印,就靠着这些了,二是心里还觉得不踏实,自己再去各种搜索。所以还是自己来的好,知道怎么选择,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主要的资料就是网上各种搜。个人觉得考研期间最珍贵的是我的各校历年的真题,每门专业课有40多套卷子吧,我用了好久才做完,又用了更久的时间把答案一个个核实正确并扩展。
关于研友——我写的点会不会太碎?很多人在考研的时候会有固定的位置,周围可能是认识的同学,亦或是陌生人,时间久了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回宿舍。我是没有的,因为我选择的地方不是考研大军的专用场所,而是阅览室,每天早上8点开门晚上10点关门,周围的人每天都是新鲜的。我承认是自己不想那么辛苦,不想每天早出晚归,所以阅览室的时间很对我的胃口,我可以说服自己是“逼不得已”才执行这个作息。继续研友,从小到大我属于上厕所也会拉个人一起去的群居物种,一个人独来独往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但总得培养这种忍受寂寞的能力啊。于是避开每天的吃饭高峰,晚上回宿舍的路上听听歌,要不就给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打个电话倾诉一下。时间久了,觉得一个人自在的不得了。当然,也不是完全要做孤家寡人,偶尔会和考同专业的朋友吃个饭吐槽一下,更重要的是,我们一起对真题答案,节省时间提高正确率。其实有研友也挺好的,但不要过多投入于此,比如吃了饭聊个没完什么的…
关于作息——这个不太好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习惯。开始准备是在暑假,每天做一两篇阅读,看几页政治,然后聚会、聚会、聚会…所以8月底回到学校才算是真正开始。真心觉得时间有些不够用,以至于几度快要崩溃,不过第二天就整理好心情继续图书馆了。建议最好最迟暑假就要认真对待吧。回到学校,每天7点半起床,差不多8点半到图书馆,11点吃午饭,吃完学会再趴在桌子上睡会,趴在桌子上睡觉真的很辛苦…下午1点左右学习,到5点去吃饭,然后6点继续,一直到晚上快10点回宿舍。每天差不多学习10小时左右吧,对于我来说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当然,效率是比较高的。还有,每周我都会给自己放一天的假,玩玩游戏看看电影,学不进去或是比较烦躁的时候就喜欢跟朋友出来聚个餐聊聊天,美其名曰“对自己的奖励”。有段时间早上总睡懒觉不想起床,就在床头贴了张纸,上面写着鼓励与“威胁”自己的话。后来又玩游戏到不能自已,也是采用了这个办法,觉得还是有些效果的。考研,不能把自己逼得太辛苦太累,也不能老找借口放松,这个度还得自己掌握。
关于专业课——南开的书目说真心话并不多。现汉的话不需要记忆,重在理解,做真题的时候注意总结归纳,比如关于笔画的题,大可以把所有做错的题集中到一个本上,还有近义词的辨析,推荐《现代汉语八百词》或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或者《对外汉语教学虚词辨析》,不需要细细看,作为查找的工具就好了,多看看就能找出近义词辨析的下手点,然后总结!因为本科对外汉语的,所以以前买过两本现代汉语的习题集作为平时练习,没写多少,这次直接拿来用了。古汉的话,个人比较喜欢吧,所以没费多大力气,也没看指定书目,只是把本科阶段用过的王力先生的版本拿出来做了做通论部分的笔记,后来也花了一些时间去记繁体字,因为12年的时候有考到这个,我们这次的话就没考。还有,古汉以前也买过习题集,这次也做了全本,尤其是断句。剩下的就是教育学引论、文化要略和跨文化交际。引论本科就学过,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怎么这么乱啊,后来看多了就觉得好有条理,很有体系…书好好看了2遍吧,笔记背了2、3遍,书越背越薄的感觉。文化那本书很喜欢,看了4、5遍,笔记背了2遍,后来又搜到一些外国文学、中国文化的习题,好好做了做背了背。背的时候采用了很多“邪门”的方法,比如编了顺口溜…当然一定不能为了编而编,把时间花在这个上面就不划算了,仅仅是针对比较难记的点,举个例子,南宋画院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四个名字真是记得这个忘了那个,于是就编了“立(李)马留(马)下(夏)”…额,我不能说这是个好方法,但确实记住了。大家可以酌情参考,但千万别投入太多“感情”。跨文化交际这个书很薄,用两天就看完了,当时觉得没什么知识点可背,后来写真题的时候发现这本书还是可以用到的,尤其是案例分析。说到案例分析,当初先在网上下载了几篇范文,找出里面涉及到的方法,然后又参考了一些前辈的经验,加上跨文化交际那本书上所提到的,自己总结出了一些可以用于写作的知识点,把这些点,怎么说呢,圆滑地硬套进去。这些总结的工作必须自己来!练习了三个案例,都是南开历年出的。
关于初试过程——不想回忆。
关于复试过程——老师很NICE,无需太紧张。
写了不少了,就到这里咯。复习方法见仁见智,虽然考上了但并不代表我的方法就一定正确,写出来只是想尽自己的一点点力量,给师弟妹们一些参考。最后,祝大家复习顺利,考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