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江苏省一所普通二本院校,本科对外汉语专业,报考的学校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考了377分,政治64,英语59,专业一134,专业二120。说实话,这次考试政治和英语的成绩让我大跌眼镜,因为我估分都是70左右,专业课倒是出乎意料。总体来说还可以吧。下面就来说说如何准备北外汉硕吧,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考试科目
政治 100分
英语一/小语种 100分
专业一 150分(现代汉语120分 古代汉语30分)
专业二 150分(中国文化40分、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40分、教育心理学30分、跨文化交际40分)
二、参考书目及试题类型
(一)专业课
每个学校所用的教材不同,即使是同一专业,所学的内容也会有些差别,因此弄清楚要看什么书很重要。拿北外来说,官网上给的参考书目: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五版;王力《古代汉语》;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几本是北外钦定的,因此它们的重要性大家都懂得吧。下面先来说说这些书怎么看。
1、现代汉语
北外非常注重专业课,进不进复试主要是看专业排名,因此无论大家是不是跨考,都得非常重视这一门。现代汉语分上下两册,上册由绪论、语音、文字、词汇四部分组成,下册由语法和修辞两部分组成。虽然我本科就是对外汉语专业,但当时现汉的成绩真的不怎么样,100分的试卷,最高分90+,我才70+。但是基础不好,不代表学不好这门课,只要你肯下工夫,总有提高的空间。
《现代汉语》我是配合着《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这本书从三月份开始看的,大概一共看了有六七遍吧(实话说,六七遍真的不算多)。第一遍梳理框架,先大概了解两册书讲了些什么内容。第二遍的时候,我就开始结合老师上课时的笔记自己整理,因为我整理的特别细,所以耗时比较长,第二遍看完大概已经快到暑假了,我是每天看1-2节的内容,边看边做笔记。这个阶段很重要,千万别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我有些强迫症,一旦开始做笔记,就会追求完整性和一致性,就是笔记的格式、重难点标记、用笔的颜色等等必须前后一致,虽然有些麻烦,但是养成习惯就好了。开始会觉得做笔记很费时间,但是等真正写完笔记的时候,会觉得整本书的内容已经在脑海里了。按照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来说,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的一种,有利于加深记忆。第三四遍的时候,我开始看一些各校历年真题,自己先思考怎么答题,然后把考点都标注在笔记上。这样有利于复习时明确重难点,也有助于了解出题思路和答题思路。第五六遍时,也就到了查缺补漏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主要是针对自己的薄弱板块进行加强。第七遍,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学校历年的试卷,分析试题,预测出题重点,从而进行相关考点的复习。这一步也就是掌握所谓的应试技巧了。
北外的题比较基础,因此课本一定要细看。以下是我个人对试卷的一些分析:汉语基础知识部分:填空的考点很细,名词解释一般是三个,语音、词汇、语法各一个。简答题一般出在语音和词汇部分,语音部分喜欢考音变,词汇部分同音词、多义词、同形词考的几率很大。语言分析部分:修改语病必考,语音部分必考一组辅音或元音的发音特点,还有同义词辨析等等。汉语应用能力部分,常考注音、笔顺、笔画、改错别字等。
推荐:有多余时间的话可以看看
黄伯荣《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问答》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彭小川、李守纪、王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2、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说实话我没时间看了,就放弃了。但是根据其他人的经验,大家只需要看前两册就好了。
古代汉语通常会给一段短文,常考加点词义、一段话加标点和翻译句子。
推荐:
王力《古代汉语》同步辅导与练习(上册)(配第1册、第2册)
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是我认为最难看的一本书,此难看非彼难看。这本书我大概是从9月份看的,看了四五遍,背了一遍吧。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前几章都属于一看就能理解就懂的,但是从第五章开始,各种假说、理论、教学法(重点)就来了,都是很理论的东西,反正我是看了好几遍才有点印象,背了一遍才记住点儿。这本书我自己没有做笔记,在网上搜了搜资料,然后自己补充了,把电子稿打印出来背的,后面有些枯燥,但是重点就在后面。狂背就可以了。
题型的话有判断、名词解释和分析题。判断比较简单,名词解释基本能总结到,分析题比较灵活。
初试这本书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这本书对于对外汉语专业来说非常重要。很多对外汉语教师面试什么的参考教材也是这本,在考研前后我曾参加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和汉办志愿者的选拔考试,都用到了这本书,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看看,打好基础。
4、中国文化要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本书是难以概括的。但是好在北外的题不偏,中国文化部分的题目基本上是从这本书里出的。我买的时候,刚好出版了配套的考研笔记,两本书结合起来看就好了。文化篇的识记办法因人而异,就我而言,就是多读多看。我当时是从三、四月开始看的,和现汉同步开始,看了三四遍书,然后打印了一份笔记熟读了一遍。
就题型而言,有填空、名词解释和简答。填空题很细,这个看平时积累,名词解释和简答没有死答案,所以平时看书的时候就要学会多总结。
5、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很厚,知识点也比较琐碎复杂。大家抓紧时间背就好了。我是从10月底看的吧,时间很紧,因为考研时间提前了一个星期,所以大家还是提早准备吧。
就题型而言,有选择、名词解释和简答。
6、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很薄,内容比较精简,这本书不必要专门花时间看,可以当做饭后读物或者放松的时候看。
只有一道论述题,分值很大,40分。会给一段案例,然后要求写不少于1500字的案例分析。这个有答题套路而言,大家需要多看一些相关的案例,然后学着自己写写分析,把握以下时间和字数。(因为时间关系,我当时字数没写够。= =)
推荐:
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北外老师出的书)
三、我来谈谈考研这件事
为什么要考研?有一句话挺合适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丑就要多读书啊”。呵呵。其实我考研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想从事对外汉语教师这份工作,而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能够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遇。其实说白了还不是自己出身普通,长相一般,本科又不是985、211嘛。
我是那种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好的那种人,所以我不怕自己专业基础不好,报的学校目标太高,我就怕自己半路退缩,还好我没有。从2014年3月开始慢慢准备,到2014年12月28号走出考场,9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大概有8个月的时间我是在孤军作战,好朋友大多没有选择考研这条路,懒得为了考研找个研友磨合,于是便自己一个人开始这场硬仗。没有占到考研教室的位置,便拿着一大摞的书开始在图书馆和通宵自习室奔波;舍友还在熟睡,一个人悄悄起床洗漱出门;状态好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到图书馆的自习室,状态不好的时候,也只能一个人默默悲伤;图书馆每天九点关门,然后再背着书走十几分钟到通宵自习室;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宿舍,舍友已经入睡,还得做什么都尽可能小声;好不容易可以睡觉了,因为鼻炎的关系,只能用嘴呼吸,一晚上口干舌燥;考研期间,因为担任学生会主要干部,一段时间内大会小会连着开,加上看不完的课本,让人焦头烂额,濒临崩溃;偶尔刷刷朋友圈,看到的又是朋友们去看电影,吃好吃的,心理落差还是蛮大的;也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便会把一些励志的句子作为屏保,激励自己。
其实考研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但是,只要坚持下来,你就会感谢昨天的自己。你可以喊累,但是想想还有那么多人都在奋不顾身,甚至父母仍在为了你而打拼,这就是你必须坚守的理由。别想什么二战,你没有资格轻易放弃!
希望下定决定考研的孩子们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http://weibo.com/p/100160381496227860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