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二战狗,一战考北外汉硕的时候,专业课成绩237(专业一:124,专业二:113),总分345,去年汉硕国家线是320,北外专业线239。北外真的很“傲娇”,英语、政治你只要过了国家线(去年国家线是42)就可以,我唯独卡你的专业课。所以我失去了复试的资格。我没有调剂,因为不想将就。北外在北京有好的名气,而且它的涉外平台、国际项目也很不错,这是它“高冷”的资本,我也认了。
我一直都在反省自己一战的时候为什么失败,老实说,我着手准备考研很早,很早就定了自己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13年的4月份我就开始去听各个辅导班的政治、英语讲座了,5月份就开始买书背单词、做真题了,只能说,没有找到学习方法,就算准备得再早,也都是徒劳。7、8月我住在高中同桌家,每天去首都图书馆看书,那两个月,主攻专业一,自己整理了笔记和课后习题。9月16回学校,20号开始全身心投入复习。我为自己制定了苛刻又充实的时间表,早上6:20起,7点到图书馆,11点吃中饭,11:40要回图书馆……晚上等闭馆再回宿舍,1:30睡。我把自己绷得很紧,很严肃,一向话痨的我竟然也有懒得说话的时候,严肃到舍友都不敢跟我说话。我不敢说,我是百分之百按照时间表去执行的,也不敢说每天都保证了高效率,但是,在别人看来,我真的很努力。对,就是这个“在别人看来”,让我对自己的一战充满了信心。所以,我的失败其实出乎我的意料,虽然考完以后我也会和周围的朋友们说自己哪里哪里没答好,但我始终心存侥幸。直到去年年底,死党张给我发了这样一段话: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所致的。什么熬夜看书看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个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原来,我一战备考期间做的最到位的事情就是“感动自己”,我每天刷着时间表,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却忽视了《高效率》,忽视了学习中的《全神贯注》。
还好,我的毕业季是温暖的,还好那阵子我是在学校度过的,我依然用吃、喝、玩、乐犒劳了自己,虽然我大四一年的战果几乎为零。
第二次,我决定在家备考。我果断放弃了油田的考试,也没有一边工作一边复习(我们学院院长很赞同的一种备考方式),总之就是不要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全力以赴。在家复习真的很折磨人,我妈为了不打扰我学习,看了四个月的IPAD,我也没怎么下过楼,我家安静得就连楼上说了什么我都知道。额所以,如果你没有和谐的家庭关系,又无法自我排解负能量,我强烈建议还是留在学校复习吧。
步入正题,一点小小建议,我们各取所需哈。(二战专业一132,专业二124,复试成绩82)。
《现代汉语》,千万不要觉得二战了就能有扎实的基础,反正我仍旧是从头看起。北外考得很基础,但是也很细致,所以就算是批注、小字、表格都需要看到,不要只看自己认为的重点,往往你认为不会考的最后都会出现你面前。由于之前整理过笔记了,所以我这次没有重复整理,我一直都用一个北语语用的学姐的笔记做梳理,辅助看看程娟、郑贵友两位老师的课件。黄廖本我觉得有些细碎,所以整理笔记很有必要。切忌只刷遍数,无论是看书还是背书,只要你自己觉得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做你手边的练习题了,查漏补缺。北外的真题非常重要,重复出题的概率很高,无论学硕还是专硕,比如去年考的“主谓谓语句”、“对比分析同形词和多义词”今年又考了。总之,以历年真题为参考,根据题型抓重点,论述题注重解题思路。
《古代汉语》,我只看了一、二册,虽然分值大概30分左右,还是得看。我古汉基础不好,上课也没有好好听。所以我相当于是自学。我每天给古汉的时间是2个小时,先读,读到熟为止,每年古汉都会考句读,这需要强烈的语感。然后通篇翻译,自己读译文还是你自己根据注释笔头翻译都好,最后都要自己只看原文口头翻译一遍。我买了北外本科生的资料,平时就做做练习题。如果有时间的话,看看古汉通论前的常用词,对着例句看,一些不常用的解释看多了也就记住了。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我一战的时候,这本书就看了很多遍,也整理过笔记,做过框架图,所以对整本书的结构层次算是比较清楚的了。熟悉到只看目录就知道这章的内容,出一个名词你就知道去哪里找。这本书看起来很无聊,但是背的又很多。重点放在“习得篇”“教学篇”,“基础篇”的第四章也多看看。这几年出在这科的题型多以名词解释和简答为主,我认为这分是稳拿的。我今年做的工作就是整理名词解释(190个)和简答题(52个),然后就是背,反复背,忘了接着背。最近新出了一道案例分析题,今年分值竟达到20分。我建议多看看朱勇老师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会有帮助的。
《中国文化要略》,文化已经有三年没考外国文化了,至于要不要看,自己看看有没有时间吧。文化部分的题型就是填空、名解、问答。所以我还是把所有的名解事先整理了一遍,填空和问答什么的用的是一战买的资料,还是比较全的(额、但是今年的填空还是有很多不会)。不要脱离教材,《中国文化要略》这本书还是要看熟。这科没有什么复习捷径,就是背。(P.S.至于它今年为什么要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我也不知了……但你可以用历史知识来答嘛)
《教育心理学》,重点章节“学习理论”和“学习心理”(特别是学习动机),题型依然有名解和简答,去年有判断,今年有选择,所以看的时候还得要细看、要理解、会举一反三。比如你要知道“有意义学习”分为“认知派”和“人本派”两种;“复述策略”都有哪几种。我在复习时常常发现有些名词解释、概念和《引论》有重合的地方,比如学习策略,学习迁移(学习迁移在心理学竟然分出了六类,而且今年还考了),所以如果可以,还是分开记忆吧,不要怕麻烦,万一北外哪一年同一个名词解释出现在两个不同的科目里呢。这本书有点厚,看起来比较枯燥,有些地方不太好理解,所以建议早点准备。
案例分析,看了一遍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但我觉得《引论》中的第四章你多看看就足够用了,另外看看《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多了解些实际案例,扩展思路。今年我没写完,可能是我把时间过多的放在小案例上了,个人觉得,今年没有去年的好下笔。
下面分享备考参考书: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著,增订五版,以及配套《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 著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 著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 著
《古代汉语》王力一、二册以及配套《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胡培俊 著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著
《教育心理学》第2版,陈琦 刘儒德 主编
《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程裕祯著和配套《中国文化要略考研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 著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朱勇 著
http://tieba.baidu.com/p/369703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