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二战考生,一战报的是北大当代文学,考了33名,二战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终于如愿。一战一股脑冲北大,是因为我最喜欢的老师是出自北大的,其实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都完全没有搞清楚的状态下,就勇气可嘉地报考了,虽然付出的还是比较多的,我从四月份开始真正准备,每天朝六晚十,还是惨遭淘汰了。
其实,后来我想,我应该是不适合文学的,爱看小说,并不代表适合研究文学,我其实比较适合在一定的规则下的创新,不适合天马行空任我想象,因为我常常想偏。
在我确定二战后,又确定了报考汉语国际教育,再确定了江浙沪地区发展,浙江一本太少,上海好学校竞争激烈,所以把眼光放在了江苏省,江苏省的一本院校比较多,在综合比较下,确定了苏州大学,我主要冲着三点去的,一,苏州是个好地方;二,苏州大学文科较强,历史悠久;三,苏州大学汉硕招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我正式复习是在九月份,之前忙着工作,工作期间简单浏览过黄廖本的现代文学,背了背英语单词,看了看文化概论,没有系统记笔记。到了九月份时,在网上买了复习资料,然后正式进入复习,主要精力都放在黄廖本上,当时做了详尽笔记,政治就是做肖1000,英语每天记单词,做两篇阅读。
到了十月份的时候突然发现大纲全变了,参考书也变了,题型也变了。大纲是九月份出来的,我十月份才发现,足足晚了一个月,当时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倒霉,考什么变什么(我考北大的时候也是遇见临时变题型)。后来我跟爸爸还有表妹打电话,再加上自己不服输的性格,所以反而让我下定了决心已定要考上苏州大学。
专业一,十月份、十一月份、十二月份,每月过完一遍《高级汉语》,十月份主要在看,勾画出重点,十一月份根据勾画的内容再整理笔记,容易考的填空题,也一条条列了出来。十二月份重点就是看笔记了、背笔记了,还有就是做真题,提供的真题的答案有些有错误,不可全信,感觉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自己查查。然后做完真题后一定要总结,看看自己薄弱的地方是哪一块,当时我的改错题和句子成分分析题有些心虚,所以着重复习了这块,总之,一定要根据它的题型来复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非常有针对性,少了无用功。
专业二,发现大纲变了后,立刻买了相应的参考书,十月份,总结了西方文化;十一月份总结了中国文化,同时在这两个月把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做了笔记。十二月份就是针对这些笔记进行背诵。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根据时间和分值,我就没有去复习了,因为复习起来又是好大本,我还不如把分值多的复习好。而考试的时候,我才大跌眼镜,复习了的基本上没有怎么考到,而文学方便考得却很多,比如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这不是我考北大当代文学时学的吗)、还有引用了《双城记》的第一段,问这是出自哪本书,表达了什么意思等等。还好,我本科比较喜欢文学,所以虽然压根没有复习到,但是也就凭着记忆加上自己的理解,尽量写了许多字上去,把能想到的都写出来了,所以最后还是得了个差强人意的分数吧。
时间安排:早上9点起床(针对冬天起床困难,所以开启了晚睡晚起的模式),复习英语,11点开始做午饭。下午3点开始复习专业一,6点开始做晚饭。晚上8点开始复习政治,晚上10点开始复习专业二,凌晨1点睡觉。从我的时间安排可以看出,我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各3个小时,而政治和英语都是每天2个小时,但是英语是早上学,早上其实我状态不是很好,有时睡意朦胧,复习效率是比较低的,政治是晚上学,而且是8点到晚上10点的黄金时间,所以状态比较好。这也在我最后考试成绩上体现出来了,今年英语很简单,我却考了个没去年高的分数,后来查了成绩一直为英语担心,害怕过不了线。我的政治和专业课都还考得不错。所以,我现在真正相信了,付出了才会有收获,英语我自认为付出最少,也大意了(一战时考得不错),所以,要付出,要付出,要付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至于复试,我觉得只要你初试进复试是中等以前的名次,那么你复试被淘汰的可能性很小,今年被淘汰的都是后面的,所以,初试成绩才是王道。最后,考研复习,尤其是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即使九月份才开始,都是很有希望的,只要你有信心,只要你能坚持到最后,只要你找对复习方法,只要你的确适合考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那么JUST DO IT! 你一定没有问题的,苏大的汉硕其实可以很简单。
http://bbs.kaoy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31722&extra=page%3D1%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