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个回答
谢邀
知识是需要获得的,获得是需要代价的。
你在衡量你所付的代价和你的获得是不是成正比,我觉得这种做法本身就有点有悖你的初衷。换个角度去想,你想去获得好的知识,美国是合适的,我觉得你下一步应该去想在父母支持我的情况下,我应该怎么去减少家庭负担。你可能回国之后真的学的好了,一两年就把钱赚回来了吧。所以说。。。
建筑学确实是一个很需要眼界的专业,而你有条件应该去看看的,所以我建议你去,计划好自己的道路明确目标才不会迷茫。
曾经也为了类似的问题纠结到夜不能寐,后来想到的答案是问问你自己这一百万能否换来有对应价值的人生,不是将来要多久才能挣回这些钱,而是这些钱能买到的东西是不是对你和你家人的人生很重要。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比较幸运的是还有机会去纠结这样的选项,每次我想到有很多人可能连选项都没有的时候,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会豁然开朗。
最后说一句,以我个人为例,作为一个小镇少年,我觉得真正改变我人生的是高考复读的那一年,而不是决定出国留学的那一年。希望你能明白,祝一切顺利。
GSD?MIT?
我会试着降低这个数字,不是说生活学习上亏待自己,想想其他办法(我还没想出来),然后还是要出去。
说说我的过去,给题主参考一下。
家里中产阶级,父母攒了大半辈子还算有点资产,退休后养老金正常消费花不完。
我在大一下学期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移动工作站,美行1.4w,我爸妈给我出七千,剩下的用生活费来还,还要算利息。
当时很多人耻笑我,特别是女生,她们非常不理解我省吃俭用,然后用生活费还父母的债有什么意义。
我们家不重男轻女,但是对我这个唯一的后代看得很重。我妈在我人生前十六年对我简直苛刻,一言一行不在纲常,都会引发大地震。以至于引发了我青春期的剧烈反抗。高二以后,对我的态度开始逐渐改变,最后变成了溺爱,几乎有求必应。老爸一直不善表达,不过对我也是相当严厉,也非常看重我这一代单传。
高考完,我爸说,以后自己做决定。
大一的时候,觉得建筑学的积累是一辈子的事,必须出去看看。想过出国,如果去美国,就得我爸妈卖一套房子来供我读书。早就过了年少轻狂不顾一切的年纪,考虑再三,决定去最省钱的德国。
最后找爸妈商议,他们供我业余学德语,留学钱自己想办法解决。
后来的日子就是省吃俭用的贫苦大学生活。不去兼职,当时感觉在人生里少有的安静学习的时光去干这些低价值的破事,是极大的浪费。现在仍然这么觉得。
每学期省下的钱,一部分还债,一部分用来出去旅行。
还是学生,打算在国内考研,读完研工作几年,继续省吃俭用,省下钱去德国读书。
如果日后没有大的变故或者际遇,我之后几年的轨迹就是如此了。
所以我的意见就是,自力更生,想去哪儿就自己挣钱去,尽量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出于对建筑设计追求)我考虑的是:
mit哈佛等顶级名校>清华+导师大佬>东南or同济or天大+大佬>世界top10>华工+大佬>重大哈工大西建+大佬>国外非top名校>大佬>老八校无大佬=国外一般名校
大概是这样一个生物链。
如果出于体验交流扩展人生宽度,就是另外的考虑了。
一家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