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各位正打算考研的建筑学学弟学妹们以及跟我一样已经处于尴尬中的群体.
之前有不少学弟学妹曾经问我应不应该考研,而前段时间考研报名,又有一堆学弟学妹问我说学硕和专硕有什么区别?报哪个好?今天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位正在建筑学老八校之一读研的建筑学研究僧,说实话,对于当初是否读研不像很多正在奋战中的学弟学妹一样有那样强烈的意愿,甚至有人不惜二战也要考上研究僧。当时的心态是这样的:要是能够上老八校,那就上一下吧,要是上不了老八校,直接工作也无妨,毕竟设计类行业,个人觉得学历并不是那么太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能力。结果保研的时候非常顺利地进入了老八校行列,听说本校还是国内学术氛围最浓厚的学校,突然燃起了我这颗想要学术的心。心想:自己的能力好像也不怎么样,既然保研了,那就继续学习吧,毕竟对于我这种单纯的少女,继续待在学校总比进入社会当中勾心斗角的强,至少我爹是这样认为的,虽然我妈一直觉得我应该早点出去社会中历练。
于是就产生了我这样一枚老八校建筑学的研究僧。
研一一年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每天都有课,同时伴随着导师的项目,加上自己有时候会做一做兼职补贴生活,所以整个一年下来休息的日子屈指可数,本科的时候,一个学期只做两个设计,一年下来课程设计只做四个,然而研一一年不仅上课,前前后后一共做了N个项目,突然觉得自己战斗力杠杠的!
那个时候只要有人问我:最近在忙什么啊?
回答一定是:赶投标。
重点是投标是一件挺恶心的事情,一个是交标时间,总是选在节假日结束之后交标,比如10月8号,1月4号等等这种奇葩的日子,这些交标时间都意味着你的节假日都是在画图当中度过的。另外一个就是关于中标,其实你的方案是否中标跟你方案设计的好与不好关系并不是很大,主要还是人脉,如果跟评委很熟的话,十有八九这个方案是你中标的。设计这种东西,见仁见智,只要大家不要差别太大,谁也说不好哪个方案就是最合适的,所以即使中标了也没有必要太高兴,不中标也没有必要沮丧,习惯就好。只可惜这个道理我很晚才明白,前面的方案中标了之后我总是非常自豪跟室友“炫耀”说:
“我们的方案又中标了!”
室友都是亲室友,非常捧场过来看一下然后说:“嗯,挺好的”
那个时候一直觉得自己好厉害,做出来的方案跟这么多大院一起竞标居然中标了,满满的自豪感以至于忘记了自己处于一直在加班的苦逼生活状态。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群学弟学妹们面前展示我们那些中标的方案,当时还千叮万嘱说不让拍照,这些都是机密。学弟学妹很期待,瞪大眼睛看着。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直男”说话了:
“怎么都这么丑?”
“what?!很丑吗?这些都是中标方案!”我当时很生气,然后就没给他们继续看下去了。
后来我一直在想这个事情,一个投标做下来,真正在认真推敲的只有前期的体块关系以及平面布局,后面的立面细部处理很多时候可能都是“参考”别人的,甚至有些时候只出了平面图,其他的都交给效果图公司,所以你要说你中标的方案有多么好看,想想也是很难的。效果图公司倒是挺厉害的,他们分分钟弄出来一个像模像样的方案,有些时候可能比我们还要厉害很多。
我最近一直在想研究生一年下来我学到了一些什么?做项目得到了一些什么?失去的东西就不要去计较了,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失去的也不会再回来了。
你要说我是不是现在做方案的能力非常NB了?我觉得也没有,有提高,但是并没有达到质的飞越。因为效果图、总平面填色都有效果图公司,所以PS功力也逐渐退化了,现在要是做一个效果图出来,一定很稀烂吧。说一个很负能量的收获:那就是知道了这个行业方方面面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不仅仅是之前说到的投标,现在就是找个实习都要托关系的,想起前段时间室友找导师,问:老师,不知道您收不收XX年的博士生?对方说:说说你是什么背景的?
室友内心呵呵了:“我是建筑学背景的~”
说到这里好像还没有体现出来我们为什么尴尬了,接着聊:
最近室友A挺郁闷的,有一天在宿舍给自己的老妈打电话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室友A是一个很乐观的妹子,长得很漂亮、身材也很好,心情不好肯定是有原因的。
“没钱、没房、没对象、而且还要两年才能毕业,自己都老大不小了,怎么办啊??”
听着觉得自己也差不多是这样,想想就觉得尴尬,都研究生了,说小也不小,没有固定收入,给导师做项目很多时候是免费的,但是导师让你做你也不敢拒绝,在学校并没有像传说中的“研究生”在搞研究搞科研,天天画图,还要伸手管父母要钱过日子。所以我非常理解为什么我有这么多同学在办考研培训班了,先不说学费要钱,总要过日子吃饭吧,女生都这个年纪了,买点保养品保养一下皮肤也是应该的吧。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我的“老板”对我们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我们还有寒暑假,寒暑假做一点兼职还能赚点小钱,而我的另外一个室友B就不是那么好过了,她连假期也在帮老板干活,很凄凉,她一直很郁闷:
“专硕做项目就算了,为什么学硕也要天天做项目,说好的学硕搞学术研究呢?!”
说到这里就回答了学弟学妹们问的学硕与专硕有什么区别?并没有什么区别,基本上所有老师对于专硕和学硕的培养都是一样的,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基本上也是一样的。
说到“老板”这个词,我突然想起来之前看天下发的一个社评“导师变老板,谁来给学生一条活路?”这里面的老板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无良老板,至少我的老板还是不错的,很少在晚上一两点还在加班的。但是有些老板确实是比较过分的,天天加班到凌晨,学生还要上课,上课总是翘课,任课老师看不惯,于是课程分数都比较低,这样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比如说:课程成绩比较低,就会直接影响学生一年下来的奖学金评定,这个时候总是有一些“圣男圣女”出来说:“都研究生了,还这么在乎成绩干嘛?”在这里我想说句公道话,对于打算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成绩还是很重要的,对于不出国的学生来说,成绩还是比较重要的,毕竟奖学金跟成绩挂钩,奖学金低了,管家里要的钱就越多,笔者表示,这么大的人了,真的抹不开面子,很尴尬!
这又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某学校奖学金评定的时候在知乎上闹得沸沸扬扬,说到底还是因为花了时间在学校,干了很多项目,并没有拿到钱,所以才会在乎那点奖学金吧,笔者表示很能理解。
研究僧们到了研二都在干嘛?
一大波专硕被派往各大设计院实习,成为了另外一个地方的免费劳动力,学硕呢?搞学术吗?很大一部分学硕留在学校继续帮导师干活,当然也有不少研究僧是在自由支配时间的,毕竟到了研二没有课了。我一直在想,这么一大波研究僧创造的价值究竟都在哪里?且不说什么高尚的学术价值,做了这么多项目,经济价值总有吧?为什么还是听到各种对我们不满的声音?人心不足蛇吞象。
研二就应该好好想一下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什么,多花时间阅读各类文献,然而各种师兄师姐却说:“开题报告有什么好着急的,一个星期不就可以搞定吗?”想起之前人民网的一个社评:学术这么严谨的东西,怎么能随随便便呢?
说到工作,就更尴尬了。。。
这几年行业不太景气,要找一个好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看着研三的师兄师姐们到处奔波,我开始心疼研三时候的自己。有时候我就在想,就算找到工作了又怎么样呢?进去设计院之后天天在画图,而且很多时候真的只是画图而已,研究生又怎么样?没有几个人会在意你的想法,很多时候都是别人的想法然后你画出来,特别是大院,这种现象更是严重。之前我一直有大院情结,现在想想这种情结是不是应该放弃了,感觉很多个人事务所做出来的东西更加人性、关注细节、贴近生活。
有个学弟有一次说了一句话让我很震惊,他说:“研究生毕业之后当然出国继续读博士啊,不然我们这几年的研究生毕业出去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行业已经比较饱和了,各种院长、所长什么的职位正在被我们四十多岁的父辈们占着,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只能等待他们当中有人猝死,听说前几天又有人猝死了。。。”
这个话我听了之后真的很震惊,怎么能这么说话呢?等待人家猝死。。。。后来我又想了一下,我们不应该道德绑架,人家说的却是事实,虽然言语比较简单粗暴。我们这一波研究生出去确实只能当个普通的画图员,指不定哪天熬成婆了之后勉强混了一个什么职位过过瘾。
说到这里我只想表达两个意思:
一个是关于考研的,我依然觉得,考不考研真的不是太重要,毕竟考上了也就过着像我们一样尴尬的生活,如果真的对学历比较执着的人,建议出国深造,据我所知,我有一个同学,出国读研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回来之后本校承认了他的学籍,于是直接继续读博了,感觉比我们少两年啊!!!对于我们这些老大不小的人来说,两年差别真的是很大的。
另外一个是关于工作的,关于工作我觉得如果对建筑学很执着的人,建议选择个人事务所,相对于大院来说,真的比较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以及个人的理念,在大院里面阶级真的很严重,我有个师兄在某大院工作了七八年了,依然是一个普通的画图员,这里并不是因为师兄不厉害,实在是因为大院里面的人太多了,人生有几个十年?如果是对建筑学没有那么执着的热爱的话,建议转行,不用回头!
有个在另外一所老八校读研的朋友前两天凌晨三点多发了一个朋友圈:图片是宿舍楼下的晚归登记,上面写满了晚上十二点之后建筑学院的学生晚归的记录,理由:加班。于是我满(gan)意(ga)地笑了,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一大波人跟我一样这样尴尬着。。。。
室友C打算出国深造,最近在忙碌着看这种学校、考英语,笔者正迷茫着,选择工作似乎也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呢?。。。。
嗯,聊多了,画图去了。。。。
文:建筑X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