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论文:论当代青年网络伦理危机

本站 中国在职研究生网/2010-04-04

在职研究生论文:论当代青年网络伦理危机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04年1月15日发布的《第1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于2003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7950万人,从年龄结构看,18—30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高达513%,数字化生存成为了相当一部分年轻网民的主流生活方式。网络全方位地挤压和渗透着大学生的学习、娱乐与交际。网络文化有其独有的平等性与开放性,然而大江奔流,泥沙俱下,隐藏在网络空间的种种不良因素给青年网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带来强烈的感官与心理冲击,有些负面影响不仅仅意味着变革,而且更具有颠覆性,网络伦理危机在青年网民中日渐凸现。

一、网络伦理危机主要表现

1网上聊天语言失范,网络交友心理失衡。网络语言具有形象、便捷的特点,如用由键盘特殊符合组成的图案":-)"表示笑脸,用儿童式的叠词"东东"表示"东西"。此外网络语言更多地具有戏谑性和粗俗化的特点,网络语言越发失去其规范。网上聊天的目的多数是交友。聊天室的语言交流,电子邮件的频繁往来,接下来见面似乎已经成了必然的选择。但受时下部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网络交友存在心理失衡的现象。

2网上论坛无序化,黑客行为英雄化。BBS,即电子公告牌,俗称网上论坛或讨论版,因其提倡百家争鸣而颇受青年网民青睐。但如今的BBS内攻击成风,相互谩骂,发贴内容已与版面主题相去甚远。无序的BBS越来越脱离其初衷。与"数字化生存"接踵而来的就是信息崇拜。信息崇拜的极端表现就是黑客与计算机病毒的出现。黑客是因特网上破坏性最强的群体,已经由最初的恶作剧发展到故意进行数字破坏的程度。其行为的潜在破坏作用几乎可以使因特网自生自灭。

3色情网站流毒匪浅,网络游戏yh难挡。在最近一项名为"网络十大罪状"的民意调查中,网络色情高居第五。网络色情已成为网络空间的公害之一。同时,网络又为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互动游戏空间。星际争霸、CS(反恐精英)等网络游一经推出便席卷网络。成为职业玩家似乎成了相当一部分青年网民的终极目标。

二、网络伦理危机产生的内外根源

1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导致了年轻网民的身份感丧失。在因特网这个由二进制语言构成的虚拟世界里,作为行为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网民,其行为也具有独特的虚拟性。真实身份、行为方式、行为目标得到充分的隐匿或篡改,网上聊天与交友行为都被转化成了二进制的代码。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大学生丧失了现实世界的身份感。网上交流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精神倾诉和情感发泄的空间,也为个体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渠道。网上论坛、网上聊天、网络交友充满了虚拟与yh,网络聊天的隐蔽性也使青年网民责任意识变得淡薄。传统教育所形成的人文精神失落,人文价值失范。

2道德的多源性增加了年轻网民们违反规则的叛逆心理。"后现代主义的道德相对主义,非中心化、多元化、表面化和无终极目标等,在网络世界中找到最适宜生长繁衍的土壤,造成了道德相对主义的盛行。"网络的开放性强调自由和人际的虚拟沟通,道德相对主义鼓励对"真实"与"个性"的追求和张扬。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年轻人所特有的反叛心理。"质疑"权威,"挑战"规则。因此不少大学生把黑客和计算机病毒制造者称为"技术英雄",进而对其进行崇拜和模仿。黑客的追随者们的有些行为纯粹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一定范围内违反规则常常是身心的一种发泄。

3利欲驱动的商业网站带给了年轻网民角色扮演的yh。

网络媒体即网站是除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ISP)、网络用户之外的主要网络利益相关群体之一。网站"注意力制造加广告"的盈利模式不断强化,为吸引年轻网民的眼球,包括知名门户网站在内的众多商业网站无所不用其极。不仅如此,网络游戏服务商们挖空心思给了年轻网民以深层yh,那就是角色扮演类游戏的推出。角色扮演对于充满幻想,而又希望摆脱相关束缚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充满了yh力。被符合异化了的大学生会一切无动于衷,他们的正义感、道德感为符合所麻木,数字化生存的负面效应导致了大学生人格的扭曲和异化,"互联网综合症"严重危害着年轻人的身心健康。

三、以人文的精神关注当代青年网络伦理危机

技术防范是阻止网络道德失范的方式之一。运用网络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查与监控;安装过滤软件,对网站不良信息加以屏蔽;对需要保护的信息进行数字加密,以防泄露;单位内部网络设置防火墙,实现访问控制等都是防范垃圾邮件、过滤色情网站的有效技术措施。但从根本上消除网络伦理危机,不能仅仅依赖技术,还需要给网络注入更多的人文色彩。

1加强网络道德伦理教育,关注人性全面发展。网络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一样,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和原则,由此形成网络道德。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多种媒体应大力宣传网络道德规范,开展网络道德评价,通过网络管理部门来监督和引导网络行为,并把网络道德教育融入到教育系统,形成注重网络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关注网络社会人性的全面发展,使人们对网络伦理形成更多的共识和更迫切的内在要求。要教育网民诚实守信,善待网络,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倾向性评判,慎重使用计算机,不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对自己准备或正在写入的计算机程序所产生的社会后果有充分的估计。内在地培养出自觉的遵守网络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提高自我网络道德教育的能力。

2加强网络媒体行业自律,培养网民高尚的人文操守。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站经营者、网吧等互联网行业,对于网络伦理危机的出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行为给网民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加强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的同时,更要提倡行业自律。无论是新闻网站还是商业网站,都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认识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和特性,强化自律意识,完善自律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互联网行业自律机制。中国互联网协会于2002年3月28日颁发了《中国互联网行为自律公约》,公约在第九条和第十一条分别对网络媒体与上网场所作出如下规定:"第九条(四)引导广大用户文明使用网络,增强网络道德意识,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传播。……第十一条互联网上网场所经营者要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健康文明的上网环境,引导上网人员特别是青少年健康上网。"

作为网络社会的另一行为主体,网民也要自觉培养以人文精神为内核的人文操守。人文操守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人的观念意识、人的心理结构中,自始至终都坚持着对人的关注之情。保持着"充足人心向上之需求"的执着追求。高尚的人文操守是一种引导人性向上、崇善的终极关怀。网民们要始终保持对于虚拟世界各种意识形态的高度警惕,坚决否定和批判虚拟世界中的种种非人道、非人性现象。防止符号世界的异化,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坚持用人文情怀、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守护心灵,遏制人性的异化。在技术意识中渗透人的生命意识,渗透人文内涵的精神信仰,是人文操守对于数字化生存所做的意识规定。 (作者系省委党校区域经济学专业2003级在职研究生班)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