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在职研究生论文: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六个关系”(2)

本站 中国在职研究生网/2010-04-04

虽然文化发展要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但在现实世界中它们并非是完全统一的?长期以来,由于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分离,科学与道德的分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被认为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是分离的?“科学价值中立”?“为科学而科学”等观点,又为这种分离提供解释和理论支持,以至这种分离成为一种传统?实际上,这种分离既不符合客观世界的现实,也不符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既不利于科学的健康发展与繁荣,也不利于人类道德的进步与完善?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把尊重实际?追求真理与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使之融会贯通,贯穿于和谐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五?正确熟悉和处理好经济建设中心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财富的相对宽裕则是小康社会的首要前提和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方针?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在这个阶段,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是解决我国社会一切矛盾的基本前提,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且明确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以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战略眼光,去统筹整个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同时,坚持社会全面发展,克服和防止“单打一”和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相得益彰,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六?正确熟悉和处理好坚持依法治国和贯彻以德治国的关系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依法治国着力于通过约束人的外部行为和建设人的行为文明,来开掘人的内心文明?以德治国则着力于通过提高人的内心觉悟和建设人的动机文明,来端正人的文明行为?新世纪初,江泽民同志科学总结古今中外国家兴亡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法治与德治的相结合,是人类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积极引导人们树立和弘扬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自然观等现代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从而在全社会建立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和谐向上的道德体系,这是坚持以德治国的重要体现?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展开,使两者相互贯通?相互依靠?比如加强文化建设领域的立法工作,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根本,法律?法规?规章相互配套?协调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法律框架,为以德治国保驾护航?这样,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断深入?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的美好追求?我们所要实现的和谐社会不是局部的和谐,而是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具有基础性?普遍性的社会和谐;也不是暂时的和谐,而是长远的?可持续的社会和谐?其中具有基础性?普遍性且长远的?可持续的社会和谐,就是文化和谐?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和谐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境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灵魂?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更不可能有社会和谐的实现?我们只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过程中,正确熟悉和处理好相应的重要关系,才能造就深层的文化和谐,进而造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布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