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部分公共管理硕士“报国无门”的质疑,有专家预测——
MPA将成为第四代公务员
仅过了7年,我国MPA(公共管理硕士)培养院校已达100所。单从专业学位的培养院校数来看,这个数字位居第三,仅次于有212所培养院校的工程硕士和引进了20多年的MBA。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MPA案例教学研讨暨培训会议”上,全国MPA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家林表示:目前在校和获得MPA学位的学生有3.5万人,约占中国公务员总数的0.5%,即200名公务员中有一名MPA。
自2001年10月首批24所MPA试点院校招生启动以来,7年后的MPA教育既没有像乐观者所言“必将与欧美的MPA一样,成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部门中的中流砥柱”,也没有因为2003年的招生遇冷而一蹶不振。实际上,目前就读MPA的90%以上是在职的公务员,尚不牵涉“出口问题”,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有志于从事公共管理的报考者,“已逐步跨入完善和成熟期”的MPA教育无法回避就业、对接等一系列问题。
公务员相关政策影响MPA招生
公务员相关政策不可避免地影响着 MPA。2001年,MPA首次招生就受到热捧,当年全国报考人数达11847人,但第二年报考人数下降到9532人,2003年更下降到6732人,仅为首届报考人数的50%。“MPA热降温”的说法由此而来。
对此,全国MPA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朱立言教授认为,这包括诸多原因,比如首年招生的累积效应,2003年的非典疫情影响等。但最关键的还是与MPA相关的政策。
全国MPA教指委在MPA教育登陆中国伊始就定下了“二八开”,即学员中在职公务员比例要占80%。而在实际操作中,在职公务员的比例超过90%。因此,从一开始MPA就与公务员培训、干部队伍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公务员相关的政策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着MPA。比如学时问题:MPA专业学位以在职学习为主,但完全占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学习,这让公务员们难以接受。还有学费问题:MPA的学费普遍在3万元~3.5万元之间,加上学习期间的差旅、食宿等费用,2~3年的学习一般需花费5万元左右。
MPA招生回暖发生在2004年,当时人事部下发了60号文件,除了“要充分认识公务员在职攻读MPA专业学位的意义”之外,文件特别指出,“公务员所在单位应对在职攻读MPA专业学位的公务员给予时间保障,可在公务员年休假基础上再增加两周左右的时间,让其参加学校的集中面授。公务员所在单位在其取得MPA专业学位证书之后,可对学习费用给予支持。”
学习时间和费用这类实际问题得到解决,2004年MPA的报名人数激增,此后,随着培养院校的不断增多,报考人数呈逐年增长的势头。今年10月参加MPA专业学位联考的考生破纪录地达到了22875名,其中以工作经验满3年的年轻公务员为主。
有学位没学历意味着什么
和MBA类似,MPA录取后,课程合格可以拿到硕士学位,但没有学历(即毕业证书)。自MPA引入中国起,学历问题就成为困扰MPA专业学位发展的瓶颈。
朱立言指出,MPA在国外称为职业学位,国内译为专业学位,实际上是属于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按理说,拿到MPA学位,就应享受硕士的待遇。但现在有些地方的组织、人事等部门在干部填写的表格上,只有学历栏,没学位栏,在现行公务员人事制度当中,主要还是以学历为考察标准。
2005年10月,一封署名“北京大学MPA联谊会”递交人事部的公开信在各大网站流传。信中,北京大学MPA联谊会以“代表全国3万名公共管理硕士”的名义对2006年公务员招考相关规定予以强烈质疑,文中甚至用了“报国无门”4个字。实际上,“双证”之所以成为焦点,是因为相关政策对MPA硕士地位不予承认。“档案是要看学历的,党校学历也算,MPA说是硕士,但没学历就没人承认。”一位MPA学员抱怨说。
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已开始试点全日制MPA班,招收包括应届本科生在内的30名学员,此举部分解决了学历难题。但又不得不面对公务员凡进必考的政策“红线”。
一位业内人士在分析MPA发展前景时指出,“像MPA这样的专业学位教育,其特点就是要与职业、工作岗位紧密衔接。MBA是靠进入市场实现自身价值的,MPA必须进入政府和公共管理领域,首先取得政府的认可,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MPA将成为第四代公务员?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公务员法》,指明了一个方向:即公务员的专业化。
中国社科院前副院长刘吉曾将中国公务员分为四代,第一代多来源于工农人员,第二代多来源于专业技术人员,第三代多来源于经济管理人员,而第四代将是有公共管理能力的专业化公务员。
显然,以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MPA将成为未来专业化公务员的组成之一。
朱立言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后MPA专业学位除了招收政府部门、政府公共管理机构的在职人员,同时也欢迎非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的人员报名,包括来自NGO和企业的人员。因为MPA专业学位不光是政府管理,还涉及到一些公共管理性比较强的企业,比如民航、铁路、交通,还有大型的国防、军工企业,都有管理的问题。实际上,世界各国的MPA专业学位都不排斥非政府机构的人报考,这为那些有志于从事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的人提供了机会,他们可以参加社会招聘,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朱立言认为,从报考公务员的角度来看,现在越来越多的岗位要求报考者具备基层工作经验,同时要求拥有专业知识和公共管理经验,这意味着,有过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MPA将成为“国考”中最有力的竞争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