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质量关系到工程硕士教育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从诞生至今,也只有7个年头。现在还处于创品牌、提高社会认可度的阶段。我们要在生源质量、培养质量、程序规范等等各个环节上狠下功夫。工程硕士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当成业余的事情来办,学校的职能部门要有专人分管。创品牌,要靠大家共同努力。当然,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品牌。学校之间也在竞争。我们在与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在商量工作时,也在考虑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要表彰的工程硕士,不只看他的学位论文做得怎么样,更重要的是他读了工程硕士学位,在生产岗位上为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
关于质量标准,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我想进一步强调的是应树立有时代特征的质量观。这一点是许多教育专家的共同意见。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个多维的、动态的概念,质量标准应注意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适应性就是工程硕士教育所提供的服务能否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就是社会的认可度。多样性就是工程硕士学位的质量标准与工学硕士学位的质量是不同的,工程硕士在不同的工程领域同样存在多样性,所以我们要依据不同的实际做出不同的判断。发展性就是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质量的标准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应随时代的变化来确定质量标准。
四、改革目标
要实现工程硕士教育做大做强,就必须相应的要搞活。要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发展调节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培养单位的积极性、能动性和首创精神,真正地依法自主办学,这就是搞活,也就是改革的目标。
为了搞活,在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2001年起入学联考不统一划定录取分数线,2002年开始对招生质量好、自律性强的学校,实行根据自身培养力量和社会需求自己确定招生规模。现在已经做到80%的培养单位自己确定招生规模。2003年又推出了第一阶段为全国统一的入学资格考试(GCT)和第二阶段由学校自行确定和组织的专业综合测试的入学两段制考试。培养单位新增培养工程硕士的工程领域布点,也从择优布点转为合格布点。逐渐使学校做到自主调节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诸方面以及其间关系的平衡,从而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我们在向学校更加自主方向努力的同时,学校也应增强自律的意识。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培养单位自主权扩大后,眼光不够长远,眼前利益看得过重,忽视了质量。其实这得不偿失,会以损害自己的声誉和丢失市场份额为代价的。
工程硕士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增强全国一盘棋的观念。随着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齐步走的情况就更加减少,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培养单位不论做得如何,也许都会影响到全局,影响到整个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为下好这一盘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还承担了大量的工程硕士教育的公共服务工作。各个培养单位在不同的方位同样做出了很多贡献。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程硕士教育将会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