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专家昨天发布调研报告显示,自卑、焦虑、从众成部分研究生就业“心理门槛”。
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曹高举历时两年,与120余名遭遇求职困境的研究生面谈后,完成调研报告《研究生的不良择业心理及其调适》。报告发现,不少学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能客观分析和评价自己,一遇挫折就信心尽失,变成“鸵鸟”消极逃避。有的研究生过度担心,担心选择单位失误造成千古恨。这种焦虑使他们紧张烦躁,甚至可能产生就业恐惧。有的研究生自视过高,认为自己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择业时好高骛远。不少学生喜欢选择大家看好的热门职业,同学之间互相攀比,而没有从自己的专业和能力的发展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丧失了不少择业良机。
专家指出,研究生出现种种不良的择业心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两年,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日趋理性,出现了“不重学历重能力,不重文凭重水平”的趋势。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加大,研究生培养质量降低,直接影响其就业竞争力。此外,一些研究生也忽视专业学习和自身素质提高,导致其能力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曹高举认为,高校应指导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为未来职业发展作策划和准备,并客观认识所面临的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求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