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本科生毕业后进入考研大军,但许多人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在研究和深造上缺乏激情和进取精神。现在,专心致志地进行研究、力图做出创新性成果的研究生较少,而敷衍了事、随意应付的人却不少。”
在教育界委员讨论中,许多委员直言不讳地点出当前研究生教育中的弊端,坦言研究生教育质量亟待提高。
“带研究生,导师首先要上岗培训”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高抒教授坦言,除了研究生的主观学习态度存在一些问题外,部分导师的工作态度使研究生培养的问题“雪上加霜”。在目前的考核体制下,他们热衷通过尽可能多的科研项目获取科研经费,而科研工作谁来做?自然是研究生。但做得怎么样、研究生应如何培养,这些问题却很少考虑。
“国外有一种研究生把导师称为老板的现象,这本来是幽默的话,意思是导师给研究生提供了生活来源,就像老板给雇员开工资一样。但是,在我们这里,却成了真实的老板和雇员的关系。”高抒委员直言,目前一些高校导师缺乏指导、滥用研究生劳力是常见的现象。这会导致学位论文质量低下,而且给学生以负面的道德示范。许多研究生的论文也是东拼西凑,论文数量急剧上升,但鲜有学术价值。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是严格管理导师队伍。高抒委员提出,带研究生,首先要对导师进行上岗培训。“有些导师,本人没有做过博士论文或者硕士论文写作,更要加强培训。更重要的是,高校工资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年薪制,而不是继续鼓励灰色收入。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可能督促研究生导师把精力放在研究上,为研究生提供好的学术指导和工作条件,关心和解决研究生的生活问题。”
研究生培养要加大“国际化”
“目前本科生毕业后出国现象比较盛行,重点大学毕业生中成绩排在前5%的学生几乎都会首选出国读研。研究生已经成为高校科研工作的主力军,优质生源的流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科研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大学教授王汝成在提案中提醒,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下降,不利于发展我国高水平科技事业,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力度。
“目前启动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对于促进中国高水平大学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是非常有益的。建议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公派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数量和力度,让更多的优秀学生有机会到国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去学习前沿的学术思想、先进的实验技术。”他还建议,要设立专门的经费,资助优秀研究生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或短训班,建设国际化的研究生课程与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与国际接轨,让学生能够了解国际前沿的知识、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