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个回答
我是浙大的文物与博物馆学2014级本科生,开学了就是大三。
浙大的培养制度不知道大家晓不晓得,第一年大类培养,之后选专业,第二年才是正式的专业学习,也就是说我们有一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浙大的文科一向不是很强,因此人文大类想转走的每年的比例还是很高的,当初其实自己的绩点还是不错的,想转个社科念念其实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但是一开始就没做那个打算,因为还是对文博挺感兴趣的,也是真的怀有一颗虔诚学习的心的,因此没有什么犹豫就进了文博系。
基本上我们的专业课都是在大二修的,也就是说我们已经上了一年专业课了。这里不是瞎扯淡凑字数啊,毕竟浙大的培养方案是真的奇葩,有必要说明一下,不然容易被误解。
这一年的感受,就是文博真的很神奇,抛开日后的就业不说,文博真的能让你学到很多,包括三观的改变。
首先想说说,浙大的文博都包含了哪些方面?
(为什么强调浙大呢,因为觉得每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应该是不一样的吧~)
- 文物学 这里包括基础的文物学入门以及具体的文物介绍,比如古建筑、古陶瓷、古钱币、青铜器等等(古文字不知道算不算···);文物保护与修复,这里涉及到化学、物理等相关知识,(我肯定不会告诉你,我们系文物修复的老师之前学的是化学);文物鉴定(你们爱的鉴宝来了==)
- 考古学 通论内容有考古学通论(入门)跟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进阶)两个课程,至于具体的还有田野考古与水下考古,科技考古,艺术考古等。我们学校的两个考古的本科老师都是科技考古的,一个是研究旧石器时代的,一个是新石器时代及之后的。至于什么是科技考古,这里就不深入介绍了,大家自行度娘吧,感觉我肯定没她讲得专业。
- 博物馆学 课程有博物馆学概论,更高阶的有展示策划与设计,平时还有一些博物馆的实习与调查以及博物馆经营的课程;从博物馆衍生出来的比如博物馆的藏品,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就有了文化遗产导论,文化遗产数据统计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
- 人类学 自认为是最神奇的课程了,对于一群文科生来说,有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涉及很多生物化学知识,活脱脱给你来一个解剖入门。文化人类学偏向文科,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部分,我还打算在我们系的公众号( 微信可以搜 浙里文博犬)上推一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哦~
- 其他 包括美术素描基础,计算机图像处理,文物摄影,中国科技史,史学理论等等杂七杂八的课。
- 平时学习氛围还是比较轻松的,作业不多,其实还是靠自觉的,不多读书单靠老师上课讲的东西是不够的,本科虽然学得很浅,但是想学习的话,途径还是很多的,比如可以开始跟着自己感兴趣的老师做一些项目,浙大的老师平时自己带的项目都很多,锻炼的机会也不少,一些学长学姐自己做的项目也需要有人帮忙(打打下手),还有的一些博物馆、文化遗产研究院等也会招一些实习。别说没用,很多项目我们都是直接拿来做科研项目资料的。
- 关于以后的就业。想本科毕业就出去工作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基本不用想,就业去向一般是转行、继续读研或者出国,国内读研的比例会稍微高于出国,毕竟也不是所有人都出得起国嘛,然后有哪些国外学校比较适合,我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可以肯定告诉你,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因为国外的专业命名没有像文博这么广泛,还是专业划分很细的,比如考古,艺术与博物馆等,在国外,博物馆基本还是与艺术挂钩的,所以,你懂得了。
- 有个比较有趣的经历想跟大家分享,有一次带一个国外回来的老师参观我们的校史馆,刚好老师是教艺术与展览那块的,听说我是博物馆专业的,就跟我聊了一会,她说我们国内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够专业,本科学习是在戕害学生,这样的培养模式太不负责任了。我听完心都凉了,老师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她说的是展览设计方面的,你要知道展览除了怎么摆,用什么颜色的灯光等这些是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学生干的事情,你要学会这些大可以自己去学,那我还说那些会摆的艺术生不懂博物馆怎么建的呢,那他们的本科学习是不是还得加上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这里没有攻击艺术生啊)你需要搞清楚的是你在本科学习中到底想要得到什么,你对哪个部分最感兴趣,然后你可以继续打算你大四毕业之后的路,如果你喜欢考古,你可以去学习更专业的考古知识,你喜欢博物馆,就去博物馆实习,接触大量文物。这才是本科学习的目的,其实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博这一个专业。
- 关于之前说的三观改变。我记得我们一开始上考古学的时候,这是我们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那时候年轻啊,好奇,也一直觉得考古特神秘,特牛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是在逆流,你们的选择是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外界对考古有各种各样的误解,他们可以有误解,但是你们不可以,如果你们是为了以后高薪来学的,我没有建议你转专业啊,我建议你直接转行,因为考古包括整个文博专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十几年的积累,你要沉得住气。那个老师大概三十多岁,副教授了,研究生导师,这个年纪混到副教授已经很不容易了。老师还说如果真的选择这个专业就要做好当女博士的准备,我们系的女老师都是女博士,但是三十岁之前还是嫁了,让我们不要慌,要一直一直踏踏实实地往前走。考古学的老师基本都是走田野考古路线的,所以实地是必须的,条件也挺艰苦的。听完这些,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真的想深入一门专业,自然是要持续不断学习的,任何学习都应当纯粹。 还有就是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历史的东西,比如人类是怎么开始用火的,怎么开始直立行走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木器怎么开始使用的,怎么制造出来的等等,你会发现,所有你现在觉得很理所当然的东西,它的产生是一代代人不断尝试的结果,感觉特别神圣,也会分外珍惜现在的生活。
- 另外就是这个专业的涉及面真的很广,比如我刚才说的人类学里面就涉及到生物知识,文物保护修复涉及物理化学知识。像我们专业的很多老师有化学出身的,有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当然也有考古、人类学出身的,研究方向也不一样。这个时候选择就真的很重要。
最后,想打个广告,我们系的公众号 浙里文博犬有关于我们专业的介绍还有一些活动,微博也有相关内容的推送。欢迎大家关注~~~
本人陕师大文博专业本科在读。
学文博的感觉就是这个专业涉及的领域其实非常广泛(包括管理、教育、艺术设计、历史素养、播音主持技巧、市场营销、媒体传播、心理、法律、物化生等等相关知识),缺陷是会给学生比较大的压力、也会比较迷茫,优点则是领域宽泛容易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关的结合点。简而言之,这专业有自带的万金油属性。
课程设置比较新奇吧,像我们学校的这个专业就有文物绘图、文物保护(要进实验室动手)、各式文物鉴赏之类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也有像陈列与设计这类对学生个人艺术素养要求比较高的课程....总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会比较高,不过个人感觉读出来后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也会比较好....还是因为前面提过的万金油属性。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文博专业的三大核心学科是博物馆学、文物学、考古学,重要相关学科是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学习的内容跟历史学关联不像一般想象的那样大,要是因为喜欢历史想来学这个专业的,一定三思!至少在课程设计上,这个专业并不把历史基础教育放在首位。
回到题目本身,说到本科读文博是什么体验,那就是感觉本科阶段你接触的不过是皮毛而已,四年的本科阶段就是为你开启下学科大门,培养起你对这个专业的兴趣,至于买不买账全在你自己。真想学到东西,关键还是要读研甚至读博。
以上。
本科某还可以的二本的社会学,考研因为兴趣报的四川大学世界史,一失足被调成文博专硕,又哭又笑地跑来读书<(。_。)>
来之前因为被调剂而毫不知情,以为会有非常成体系的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管理方面的培养和实训;但由于答主一开始就希望能秉着一腔情怀学些和历史更近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东西,得知可以选考古方向之后想都没想就选了考古。但一方面考古学太需要综合积累,两年时间根本不够;另一方面导师是位忙不过来的大佬,除少数人重点培养之外,其他人存在感很低,每次开会得到的最多的指导是被打发去看书,仅一些必要的重大事项得以被安排参与。所以答主在川大的两年,收获得远比想象中要少。
研究生自然比本科生更要“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无论如何缺少与导师的日常沟通是要不得的。首先自己要有多些主动的心理准备,然后在选导师方面,个人经验是学科小白(除非自己有高度的信心信念把东西搞好)尽量别选身兼行政职务的老师,以及博导、老教授级别的老师,否则得到的关照很可能要少不少。很羡慕我室友,同样是考古方向但导师很年轻、刚升硕导不久,与导师的交流和个人关系就比我近很多,找工作的时候也得到了一定的关照。虽然全靠别人帮助的话不是自己的成就,但人生前程总归最好还是要有贵人,如果自己真的有心于学术的话就更是如此了,所以一开始入谁的门也要多点思量。
川大的考古系在全国也是排得比较靠前的,历史学院院长霍巍老师、教授罗二虎老师、白彬老师等都是在全国都具有较高水准和知名度的学者;文博专硕附属于考古系,理应也有不错的质量,霍巍老师也曾说“当今考古学正在逼近瓶颈,历经前人不断研究,创新突破口越来越难找,所以我们可以另辟蹊径,用博物馆来将旧有成果转化为对社会大众的服务”。但由于这个专硕点成立时间不长,学科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如答主方才所说的“成体系的专业技能知识和实训”尚不够完善,尤其对于选择考古方向的人来说可谓是用不多的时间去捡真正考古专业的残羹剩饭了。不过毕竟川大以及川大考古系的知识平台对学生来说是开放共享的,至少在这样一个好的地方,可自己任意动手查阅的资料非常非常多,总归是一大优势。
专硕点还在发展,组织者们考虑到如答主所言的一些不足之处,正在谋划将学制从两年变为三年等改革措施,今后如何就且拭目以待了。
如今答主和他的同班同学们基本都已经实际毕业,部分人这半年几乎全是在全国各地赶路找工作。因为缺乏本科的基础训练、研究生阶段收获也差强人意,基础条件不足的我们这帮人谈不上志存高远(比如说“铁了一条心要去某某处工作”)又身无长技(除了考古方向的人至少还会挖土= =),只能在专业相关且条件相对宽松的岗位一点点碰着先。答主的两位同班好友,其一家在山东,半年间成都、济南之间至少往返三趟,中间又在河南、四川等地寻找机遇;另一位家在山西,湖北、湖南、太原、呼和浩特等地到处参加事业编、公务员考试。答主与他们相比还没那么辛苦,只尝试了武汉市博物馆讲解员(基层做起但无法马上去参加面试,作罢)、武汉黄陂区的盘龙城博物院考古岗(要求本科是考古相关,未通过审核)、南开大学研究生院行政岗(第一次参加事业编类型的考试缺乏经验,未通过)和大连市博物馆(照顾本地生源,报名条件不足未通过),后来于上月成功通过一事业单位笔试,正在准备进一步的资格审查和面试。
当下的情况是事业单位招聘竞争压力并不小,其中有部分存在“萝卜坑”的黑幕,再加上自身条件限制,想进入较好的单位是有难度的。一些小单位、偏远地区的人才引进无需考试且待遇尚佳,但对于离开家乡看世界的人们来说并非最优选,愿意锻炼自己的话倒也可以酌情考虑(事实上本科出自考古科班的人有的在考古岗位上也不见得条件很好,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在成都某郊县文管所已经算是不错了,他的一位老同学则在阿坝州那样较为偏远的地方从事文物工作),答主的一位同学就抓住了成都某郊县文管所的机会。答主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时有点事儿*= =,不想离大城市太远,又希望将来还能近水楼台去读个博等等,于是选择了某大遗址博物院;不过尚未尘埃落定,等最后出结果再来继续分享吧~
以上~答主刚好马上要去交资格复审材料,good luck to myself!隔壁就是博物馆系,一起上过的课有旧石器考古、考古学导论、文物保护学概论、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民族学、科技考古、田野考古学等。高中时的同班同学以为博物馆系不用下工地(然而吉大需要)误入博物馆系,另外本人在博物馆系还有一个男闺蜜,所以也算是对这个专业的生活比较了解。
吉大的文物与博物馆系颇有第二考古系的感觉,要学习考古学通论,内容是和考古系相同的中国六大段考古,然而知识点比考古班略少。和考古班一样要去工地实习,野外工作时间稍微短一些,实习是总共两个月的田野发掘、室内整理,还有一个月的博物馆工作。
当然,博物馆系也有很多和考古系不同的专业课,比如西方博物馆史、藏品管理、布展、博物馆教育、文物学之类课程。
这学期陪小伙伴复习西方博物馆史和藏品管理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本科的文博教育还是很浅的,内容主要以背诵为主,而且多半是纸上谈兵,即使是吉大这样的优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毕业之后想马上从事文物与博物馆工作,也还是naive了一些。要想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文物与博物馆工作者,还需要读硕士和博士,不断在学习和工作中历练。
昨天晚上和小伙伴聊天,他觉得博物馆毕竟没钱途,也在考虑转行。确实,虽然老师一直在讲“考古文博工作不会发财也饿不死”,但博物馆的工作确实单调枯燥、薪资少,有一点和社会脱节,很难像公务员和某些事业单位那样拓展交际圈子,拥有足够的人脉资源,这是博物馆工作的劣势。不过,学习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也不一定就要蹲守博物馆,如果硕士阶段研究玉石、瓷器、古钱币、印鉴、书画等可以流通的文物,也是可以进入鉴定拍卖古董交易行业的,虽然说难进入而且水深,毕竟也算是个路。
我是14文物鉴定与修复毕业生,
在校基本不上什么课,因为古陶瓷鉴定,说书本上的内容多是在哔哔,不断的在跑市场,和最底层的地摊主讨价还价,买瓷片,卖瓷片,修复......很开心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本身就已经变成了受益者,你自己会去学。讲道理,书没读多少这些年,但我享受那种喝着茶和别人坎历史。很多人说是野路子。是的,承认的,大部分学院派人氏多满腹经纶。但是,我并没有觉得这是唯一的道路,或者说我更喜欢这种野路子~
哈哈 完全没有准备 到考场拿到卷子才知道考试题型
虽然不明白问的都是什么 觉得交白卷总归不好看 连蒙带猜的把整张卷子答完了
最后专业课得了158 特别意外居然老师给了我分
哎 如果当初努努力 万一考上了 现在就能来回答这个问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