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思维侧重不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语言风格各异——形合与意合
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民族重辩证思维。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意合,“刘勰(465-532)所谓‘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神思》)就是说意思受思维支配,语言受意念支配” (陈定安,1998:38)。汉语很少或几乎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汉语中少用虚词,只是将句与句排列起来,让读者去了解其内在关系。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几种思维差异并不是绝对的,不能以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看待这些差异。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思维和语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上述差异只是指某个民族更侧重某一方面而已。
二、英汉思维差异在句子翻译中的体现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思维的转换。因此,上述思维差异会对学生的翻译实践造成一定的障碍。下面从四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1、抽象与具体
由于学生不了解英汉思维差异和语言差异,在英译汉时,往往局限于字面转换,使得汉语译文晦涩难懂。下面的句子是从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翻译作业中选取的。
(1)I talked to him with brutal frankness。
S1:我用近乎冷酷的直率和他谈了话。
S2:我以近乎残忍的坦诚跟他谈了话。
参考译文:我对他讲的话,虽然逆耳,却是忠言。在上述例句中,英语句子用了“brutal frankness”这个抽象的名词词组,学生基本是按原文结构翻译的,如S1 将其译为“近乎冷酷的直率”;S2 将其转换为“近乎残忍的坦诚”。学生译文比较拗口,反映出他们在抽象和具体间相互转换的意识还不太强。
(2)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S1:信息的缺失表明发展很顺利。
S2:信息的缺乏是发展充分的表现。
原文短短一句话,就有“absence”、“intelligence”、“indication”、“developments”四个抽象名词,学生译文基本上还是以抽象的方式译出,并没有表达出原文真正的含义。
参考译文: 没有消息即表明有令人满意的进展。
2.聚集与流散
由于对英汉差异的敏感性不强,英译汉时,学生仍选择英语句式,摆脱不了形式束缚;汉译英时仍是流散句式,即使用连接词连接,也有很多错误,逻辑关系混乱。如以下例句:
(1)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s。
S1:目前,电脑组成部分之一的集成电路已经被缩小了好几倍,因而创造出了新一代的便携式微型电脑。
S2:经过多次的综合线路的简化,在体积上使电脑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新一代便携的迷你电脑已经问世。
原句的主干是circuit has reduced the size, 其他部分均是对基本成分的修饰。原句由连词(which)、介词(of)、分词(creating)连接,十分紧凑。而S1 的译文首先理解有误,由于受到by many times 的干扰,理解为“集成电路已经被缩小了好几倍”;S2 的译文很难懂,将“the integrated circuit”误解为“综合线路的简化”,导致前半句理解错误。
参考译文: 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袖珍式微型计算机。
(2)他有个女儿,在北京工作,已经打电话去了,听说明天就能回来。
S1:His daughter works in Beijing has been called, and she would come back tom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