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答案】C.
【解析】此题测试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问题。
所谓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其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指负有执行生效判决、裁定义务的人。因此此题选C。
19.【答案】C.
【解析】此题测试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方面问题。
所谓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其构成特征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谋取正当的利益,不得已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则不构成行贿罪。因此此题选C。
20.【答案】C.
【解析】此题测试几种渎职罪的界定问题。
所谓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所谓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枉法裁判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D。
【解析】此题测试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的问题。
刑法基本原则是刑事实体法所特有的并贯穿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之中的基本准则。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这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明确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刑和所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明确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因此此题选ACD。
2.【答案】ABD。
【解析】此题测试成立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来源问题。
刑法中根据危害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分为作为犯罪和不作为犯罪两大类。所谓作为犯罪就是指行为人用积极的动作来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所谓不作为犯罪,就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并且能实行某种行为,消极地不去履行这种义务,因而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的行为。刑法上的不作为必须具备条件包括,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特定义务,主要有:⑴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⑵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⑶由行为人已经实施的行为所产生的义务。因此此题选ABD。
3.【答案】BCD。
【解析】此题测试正当防卫不成立的问题。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的行为。基于对概念的理解,假想防卫,即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臆想中的侵害人进行防卫的行为,其起因条件不符合;防卫挑拨,指行为人出于侵害的目的,以故意挑衅、引诱等方法促使对方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借口防卫加害对方的行为,其主观条件不合法;事前防卫,是指在不法侵害尚处于预备阶段或者犯意表示阶段,对于合法权益的威胁尚未达到现实状态时,就对其采取某种损害的行为,其时间条件不合法。因此此题选BCD。
4.【答案】CD.
【解析】此题测试几种犯罪形态的处罚原则问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至其构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对继续犯,按刑法规定的一罪论处。吸收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因其所符合的犯罪构成之间具有特定的依附与被依附关系,从而导致其中一个不具有独立性的犯罪,被另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犯罪所吸收,对行为人仅以吸收之罪论处,而对被吸收置之不论的犯罪形态,其处断原则是以吸收之罪论处。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对牵连犯,适用从一重处断的原则。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故意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对想象竞合犯,适用从一重处断的原则。因此此题选CD。
5.【答案】ABCD。
【解析】此题测试强奸未遂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别问题。
强奸罪是指未被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强奸未遂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强奸行为,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强行性交的行为没有完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两者的区别:⑴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妇女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妇女的性权利、人格、名誉、和善良的社会风俗;⑵客观方面不同,前者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行为,后者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⑶主体不同,前者是特殊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子,妇女不能单独构成,后者是一般主体,妇女也可以构成。⑷主观方面不同,前者主观方面表现为强行奸淫妇女的故意,后者表现为猥亵、侮辱妇女的故意,不以强行奸淫为目的。因此此题选ABCD。
6.【答案】AB。
【解析】此题测试危险犯的类型问题。
所谓危险犯,是指只要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分则规定特定犯罪行为,而且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而不要求犯罪行为实际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犯罪形态。根据我国《刑法》第114条和115条规定的放火罪、爆炸罪、决水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及第119条规定的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均属于危险犯。因此此题选AB。
7.【答案】ACD。
【解析】此题测试以特定目的作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犯罪的种类问题。
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在刑法分则中,有些条文明确要求犯罪目的作为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刑法》第152条规定,走私淫秽物品罪必须是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第192条规定,犯集资诈骗罪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第270条规定,犯侵占罪,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据第364条的规定传播淫秽物品罪则需要有特定目的。因此此题选ACD。
8.【答案】ABCD。
【解析】此题测试报复陷害罪犯罪对象问题。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由此可见报复陷害犯罪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因此此题选ABCD。
9.【答案】ACD。
【解析】此题测试洗钱罪中的“钱”的来源问题。
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采用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方法,从而使其合法化的行为。可见,洗钱罪中的“钱”主要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因此此题选ACD。
10.【答案】BC。
【解析】此题测试对毒品犯罪人从重处罚的充分条件问题。
《刑法》第356条明确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毒品犯罪的,从重处罚。因此此题选BC。
三、不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此题测试刑法所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认定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区域,具体包括领陆、领水、领空。根据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船舶和航空器,视为领土的延伸,也属于我国的领域范畴。根据《刑法》第6条第3款的规定,犯罪行为或后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犯罪。因此此题选ABCD。
2.【答案】A.
【解析】此题测试犯罪的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问题。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活动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根据这些要件是否为犯罪构成所必需,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必备要件,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每一个犯罪行为都必须具备这些因素。第二类是选择要件,包括犯罪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这些要件并非每一个犯罪都必须具备。因此此题选A。
3.【答案】BC。
【解析】此题测试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问题。
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量刑幅度内选择判处比没有该情节的类似犯罪相对较重的刑罚或刑期。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累犯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事处罚,在刑法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间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对于累犯,要从重处罚;教唆未满18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也应从重处罚。而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不属于从重处罚情节,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罪犯则须具备其他条件,才从重处罚。因此此题选BC。
4.【答案】AB。
【解析】此题测试属于实质的一罪的犯罪形态问题。
实质的一罪,是指形式上具有数罪的某些特征,但实质上仅构成一罪的犯罪形态。他包括继续犯,即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至其构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想象竞合犯,即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故意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即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加重情节,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连续犯和牵连犯则属于实质上的数罪,处断上的一罪。因此此题选AB
5.【答案】AB。
【解析】此题测试假释的条件问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⑴对象条件。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对死缓减为有期或无期徒刑的,符合法定条件的也可以假释。⑵限制条件。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对死缓减刑后假释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12年。罪犯减刑后又假释的,一般间隔时间为1年;对一次减刑2年和3年刑期后又假释的,其间隔时间不能少于2年。对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假释,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的起始时间,应当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另外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因此此题选AB.
6.【答案】CD.
【解析】此题测试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的罪名。
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其主体为自然人。招摇撞骗罪,是指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行为,其犯罪主体是作为自然人的一般主体。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其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其主体一般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时也可以构成本罪。因此此题选CD。
7.【答案】AB。
【解析】此题测试以非法占有目的为构成要件的罪名问题。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金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从事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可见,挪用资金罪和挪用公款罪并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因此此题选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