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考研研究生导师简介-王学业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19-05-27

导师姓名:王学业
性别:男
人气指数:188

所属院校:湘潭大学
所属院系:化学学院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博导
招生专业:
研究领域: 计算与理论化学
研究领域: 计算与理论化学 [收起]




通讯方式 :
办公电话:**
电子邮件:wxueye@xtu.edu.cn


个人简述 :
王学业,男,1963年1月生,湖南津市人,中共产党员。1982年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原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1990年为苏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量子化学,获硕士学位。1990-1994年在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1994-1996年为中国科学院原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化学与材料设计,1996年8月获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中南大学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的原理方法及应用,1998年10月出站。1998年起在湘潭大学化学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0年获教授任职资格,现任化学学院副院长。 2008年被选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科研工作 :
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 1)湖南省中青年科技基金项目(第一)(01JZY2099,2001-2003年):润滑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及新产品开发 2)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02JJY2019,2002-2003年):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润滑性能研究 3)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项目(第一)(湘发改高技[2005]797,2006-2007年):润滑添加剂新产品分子设计及其制备 4)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项目(第一)(湘发改高技[2012]1493,2013-2015年):冠醚类分子器件的设计、合成、表征及应用 5)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第一)(05A002,2005-2007年):聚烯烃结构-性能定量关系及分子设计 6)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第一)(09A091,2009-2011年):冠醚类化合物分子识别与超分子器件的理论研究 7)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第一)(12A132,2012-2015年):环糊精类分子识别机理及其超分子性能的理论研究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第二)(**,2001-2003年):基于分子轨道理论润滑剂的分子设计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2007-2009年):基于离算元法的润滑界面磨粒固液耦合运动与磨损研究 主持承担的教改课题 1)湖南省精品建设课程(第一)(湘教通[2008]202号,湘教通[2012]403号,2008-2014年):物理化学实验; 2)湖南省研究生精品建设课程(第一)(湘教通[2011]296号,2011-2014年):高等物理化学; 3)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第一)(湘教通[2011]315号,2011-2013年):强化三环节化学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4)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第一)(JG2012B019,2012-2015年):化学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5)湘潭大学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第一)(湘大教发[2003]37号,2004-2008年):物理化学; 6)教育部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改项目(第二)(教高司[2000]83号,2000-2004年):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化学基本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与完善。
科研成果
科研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磷系、硫系等极压润滑剂的成键特征,探讨极压剂的吸附和分解机理;研究Si3N4陶瓷与小分子表面相互作用机理。该成果200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在聚合反应机理,聚合物热分解机理,聚合物结构-性能定量关系等方面进行理论计算。国际著名物理有机化学家Katrizky在Chem Rev上引用了我们7篇论文,在4个版面上充分肯定了我们在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定量关系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英国剑桥大学Adams在Adv Polym Sci上正面引用了我们7篇论文,在3个版面上对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高度评价。该成果2011年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三,冠醚化合物分子识别机理和分子器件构筑原理的理论研究。共发表150篇论文,其中100篇论文被SCI、EI收录。 [1] Y Zhang, X Y Wang*, B H Luo, Y Xia. J Organomet Chem, 2012, 699: 31-38 [2] B H Luo, X Y Wang*, Y Zhang, Y Xia. Comp Mater Sci, 2012, 55: 199-204 [3] Y Zhang, X Y Wang*, B H Luo, Y Xia. J Phys Org Chem, 2012, 25: 222-229 [4] Y Miao, X Y Wang*, X Jin, L Yi, C H Ren. J Comput Chem, 2011, 32(3): 406-415 [5] X Y Zheng, X Y Wang*, S F Yi, N Q Wang, Y M Peng. J Comput Chem, 2010, 31(4): 871-881 [6] X Y Zheng, X Y Wang*, S F Yi, N Q Wang, Y M Peng. J Comput Chem, 2010, 31(7): 1458-1468 [7] X Y Zheng, X Y Wang*, K Q Shen, N Q Wang, Y M Peng. J Comput Chem, 2010, 31(11): 2143-2156 [8] X Peng, X Y Wang*, L M Liu, Y L Wang, Y Q Tan. Int J Quantum Chem, 2010, 110(6): 1197-1205 [9] X Y Zheng, X Y Wang*, S F Yi, N Q Wang, Y M Peng. J Comput Chem, 2009, 30(16): 2674-2683 [10] X Y Wang*, H L Wang, Y Q Tan. J Comput Chem, 2008, 29(9): 1423-1428


相关话题/化学 设计 结构 论文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