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篇17年三月,决定放弃工作选择考研,过程十分的波折。我是历史学专业出身,非常喜欢本专业,所以并没有跨专业考研。首先是从择校开始,我当时认为选择自主命题的学校风险比较大,出题老师的偏向性会比较大,复习难度加大,而统考的题相对来说比较好复习,只要掌握专业知识就好,不必特别去关注出题老师,所以就打算走统考的路子。在统考的学校当中,有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因为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还行,就选择了浙江大学。接下来就是为期8个月的复习时间。(写这个是觉得择校非常的重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学校会让考研事半功倍)复习时间大概是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5—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历史学考研11本课本仔细过一遍,我当时是做了五本笔记,用来梳理框架和巩固基础知识。英语的任务就是背诵单词,我一般一天背诵四十个并且复习昨天的。
第二阶段是8—10月,主要是看教辅书,大概背诵一下,主要的目的还是巩固知识点。英语就要开始做真题,我当时做了三遍,效果很好。
第三阶段是11—12月,这一阶段是冲刺阶段,在朋友的推荐下报了的专业课冲刺辅导,主要是分析真题+背真题+查漏补缺+考前模拟,要是时间充裕的话建议大家看本专业的论文,英语的话这个阶段就听天由命,看看作文和翻译就好。先来说专业课的复习,因为统考要考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所以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先把课本认真过一遍(历史学考研11本书),看过之后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历史学的的东西十分繁杂,想要全部记住就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知识大纲,形成体系。而且统考的卷子考的非常的细致,所以这一步一定要做到位,我自己的话就是整理出了自己的复习笔记以便最后冲刺的时候快速过知识点。下一阶段就是参考一些教辅书,包括名词解释和论述题以及大纲(帮助记忆的),我当时是准备了长孙博得一整套,包括大纲习题名词解释和论述题,我觉得这样就够用了,教辅书太多的话会没有时间看的。第一遍先认真的过大纲,结合自己的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第二遍就是过习题那一套,这样是为了看看自己有没有漏掉的知识点。到了冲刺阶段要专门背诵名词解释和论述题,这一步非常关键,加上前期的工作和老师的指点,背起来也比较容易了。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可以适当的模拟但不要押题,因为压不中,复习的王道是地毯式复习。接下来说英语和政治,因为我英语水平还好,所以我认为底子好的基本就是背一背单词,认真的做三遍真题就可以了,如果英语底子不好的话,建议去报个班。政治的话就是肖秀荣那一套,看一看,到最后冲刺的时候背诵肖四就可以了,过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
复试篇浙江大学的复试比较宽松一点,不会问太过刁钻的问题。我们当时复试的是五个人,大家按初试成绩依次出去面试,其余的人在另外的教室里写专业英语翻译。(这个很水,不需要特别复习,允许用手机查)第一个问题就是用英文自我介绍,这个建议大家提前写好稿子,并且背熟了,不要结巴,给老师留个好的印象。然后接下来就是你读过什么书,这个问题一定要回答历史学专业的论著,不要回答其他,比如明朝那些事,万历十五年或者是白鹿原等,回答这些书名的一律不过。你可以回答比较经典的历史学论著,比如西方冲突论轴心时代历史研究等。接下来的问题基本就是围绕你读过的书和你感兴趣的方向发问,回答不上不要紧,关键是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会的就直接说不会,最忌讳瞎编。面试结束后,你基本可以知道自己能不能上,老师有时会当众宣布出来,或者一周之后主动打电话问老师就可以了。复试能不能成功是基于自己自身的条件,如果说初试的成绩很高的话,要注意的就是自己的说话态度,面试技巧什么的,基本态度端正,看过历史学的一些入门论著和相关导师的论文,基本就是稳的(这一经验基本只适用于看重初试成绩的高校)。如果自己是本专业的,但是初试成绩不理想(我的情况是这样的),就可以给自己心仪的导师发邮件,讲究技巧性而且要看运气,如果有导师比较看重你的话,在复试的时候会相对地更偏向自己。最后比较棘手的情况就是既不是本专业的而且初试成绩也不理想,这时候就要在专业课上面多下功夫,尽可能的多读自己方向的论著,争取让老师看到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要在复试的时候讲与本专业无关的东西。总而言之,复试的技巧性还是很强的,但我觉得主要还是要初试成绩高。
附上参考书目:1.中国古代史(上下),朱绍侯编,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2.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李时岳,中华书局出版社3.中国现代史(上下),王桧林郭大钧,高等教育出版社4.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上下),世界近代史(上下),世界现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辅书长孙博,历史学系列全书
---2019年考研一对一辅导班报名中!
咨询QQ:**手机/微信咨询:**; **(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