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专业课知识考点解析5.1 艺术基础知识考点解析章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本章复习思路:在开始研究艺术问题之前,我们要解决的是,我们要用何种世界观来看待艺术。不同的世界观,会令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各不相同。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来看待艺术的各个问题。第一章的编写思路:首先介绍不同的哲学思想对艺术本质不同的见解,虽各有合理之处,但都有缺点,因而提出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从而树立研究艺术时的哲学思想,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观。“艺术生产理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这一句话非常经典,可以高度浓缩本书的很多内容,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都因此展开。本章框架图
B.观点:强调创作主体——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强调自由——康德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他认为正是在这一点上,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C.优点:看到并强调了创作主体的重要性,并且把自由活动看作艺术和审美活动的精髓。D.缺点: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难础之上。他先验论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使他关于美与艺术的论述中充满了一系列矛盾。② 观点二:尼采《悲剧的诞生》(日神酒神)A.提出人:德国哲学家尼采《悲剧的诞生》B.观点: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的,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作艺术的两种起源,把“梦”和“醉”看作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他强调,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都植根于人的深层本能,其区别仅仅在于:日神(梦)——用美的面纱来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幻中;酒神(醉)——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绪放纵中来揭开人生的悲剧面目。
提示:日神精神代表理性庄严崇高,以绘画建筑雕塑为代表,是理智秩序规则和文雅的艺术。酒神精神代表感性冲动放纵迷狂,以音乐为代表,是混乱和疯狂的艺术。前者代表着理智的理想,后者则表现人的潜意识。
③ 观点三:南北朝时期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南北朝时代是文学日益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但是,这个时期有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④ 观点四:严羽 “ 妙悟说 ” ;袁宏道 “ 性灵说 ”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考点三:模仿说或再现说(1 1 )定义:西方文艺思想史上,“模仿说”一直是很有意思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2 2 ) 理论提出① 观点一:亚里士多德提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希腊哲学的繁荣时期是“雅典时期”,大体上指公元前 5 世纪到公元前 4世纪 40 年代马其顿统一希腊以前的一百多年,在这一时期希腊城邦制从繁荣走向衰落,而希腊哲学却达到了它的鼎盛。这一时期哲学的主要代表是具有师承关系的三位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学生 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 亚里士多德。在某种意义上说,此后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乃是由苏格拉底等三位具有师承关系的伟大哲学家奠基的。A.提出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B.观点: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同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实世界更加真实。他强调,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他认为,诗人和画家不应当“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应当“照事物的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也就是说,还应当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来。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对艺术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中世纪文艺复兴直到十七八世纪,一直为欧洲许多美学家艺术家所信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