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2019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11-04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600冶金工程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本专业以聚合物分子设计与合成、高性能先进高分子工程材料及复合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光、电、磁、催化、仿生等特性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高分子科学理论基础,又具有高分子材料专门知识及其相关的多种学科知识,同时具备聚合物分子设计、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以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研发的研究工作能力,成为能从事高分子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高级科技人才。

本专业近年来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国防军工科研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基金项目和教委科研项目等;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J. Am. Chem. Soc.,Biomacromolecules,Polymer,Macromolecules,Macromol. Biosci.,Sci. Phys.,Carbohydrate.Polym.,J. Mater. Res.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申请专利近百项。科研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本专业自1988年建立上述相关研究方向以来,已有二十几届研究生被授予硕士学位。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聚合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02.(全日制)高性能先进高分子材料

03.(全日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04.(全日制)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指导教师:

张阿方、郭强、尹静波、刘丽、刘引烽、贺英、石晓超、朱波教授;胡和丰、陈来、俞成丙、颜世峰、苏新艳、李文、贾林、闫家涛副教授等。

招生人数:5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6 物理化学(一)

4.846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5.复试科目:高分子综合专业知识

备  注:

1.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限制色盲、色弱考生。

2.本专业每年有4-6名学生硕博连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高分子材料方向)。

3.本系网站网址:www.polymer.shu.edu.cn

联系人邮箱:polymer@oa.shu.edu.cn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目前为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为上海市III类高峰学科和地方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内容。

本学科点拥有一支业务水平高、学术思想活跃的科研师资队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正教授77名(博士生导师68名),副教授87名,并有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拥有包括三维原子探针在内的一系列先进仪器和设备,已建立或正在建立从材料制备、加工、结构分析到物性测试等较完整的材料研究、开发和表征基地。本学科点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部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6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其中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此外还有大量课题来自上海市政府及工矿企业,特别与上海钢铁工业和汽车行业相关企业进行了长期深度合作,促进了新材料应用开发,为地方经济升级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材料物理与化学

主要从事先进能源与信息材料(包括微电子材料、通信材料、智能材料、能量转换材料、纳米材料及其器件等)相关的物理与化学问题研究。重点开展铁电、压电薄膜与陶瓷、多铁性材料及其传感器技术、透明陶瓷、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纳米材料、节能材料、热电材料和发光材料的制备科学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02.(全日制)材料学一

侧重于研究宽禁带半导体薄膜材料、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有机半导体光电材料和信息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微电子学和光电子学中的应用;金属功能材料的新型制备技术、复合界面、显微织构的研究。

03.(全日制)材料学二

侧重于核电站等特殊环境用金属材料(无辐射);碳/碳复合材料及特种纤维材料;非晶合金材料;新型特殊钢及高温合金;先进功能材料(如电池材料、磁性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的研究。涉及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以及材料在信息、能源、环保、腐蚀与防护等领域应用中存在的相关基础问题。

04.(全日制)材料加工工程一

材料加工工程一(金属材料方向),主要研究汽车用金属材料、工模具材料、非晶及纳米材料、新型铸造合金等材料,以金属材料的强韧化、凝固技术、塑性成型技术、铸造技术、热处理技术、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及合金化、材料集成计算方法等为主要方向。

05.(全日制)材料加工工程二

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精炼、熔体处理和分析、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加工过程中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特种冶金及冶金反应工程、电磁场在材料加工制备过程中应用、电化学、高洁净金属材料制备、金属凝固理论及连铸技术、高性能结构功能材料制备、高温合金的钛合金铸造成型、粉末冶金、人工智能冶金、有色合金材料加工等。

指导教师:

周邦新院士、孙晋良院士、任忠鸣、翟启杰、鲁雄刚、张捷宇、钟云波、吴晓春、韦习成、张恒华、朱丽慧、杨弋涛、史文、鲁晓刚、何燕霖、陈业新、李爱军、李谋成、李瑛、刘文庆、吕战鹏、王刚、王均安、肖学山、徐晖、周忠福、朱明原、夏雷、罗宏杰、高彦峰、赵景泰、施思齐、骆军、卞建江、陈益钢、程晋荣、施鹰、王林军、杨秋红、朱玉斌、操光辉、李重河、汪学广、尤静林、高玉来、李喜、李谦、姚美意、程晓英、李强、夏爽、郑红星、谭晓华等正副教授百余名。

招生人数:270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2数学二

4.材料物理与化学:847物理化学(二)或 848普通物理(二)

材料学一: 847物理化学(二)或 848普通物理(二)

材料学二:847物理化学(二)或 849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加工工程一:849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加工工程二:847物理化学(二)或 848普通物理(二)或 849材料科学基础

5.复试科目:

材料物理与化学:固体物理或量子力学或无机化学

材料学一: 固体物理或量子力学或无机化学

材料学二:固体物理或材料科学基础或物理化学

材料加工工程一:材料工程基础(固态相变或金属材料学或材料力学性能)

材料加工工程二:材料加工技术(金属或非金属方向)或钢铁冶金学、有色冶金原理、化工原理

备  注:

1.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

2. 可以跨学科报考本专业:欢迎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凝聚态物理、应用物理、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化学、高分子、金属材料、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等专业考生报考。

3.复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4. 各方向每年都有一定的硕博连读名额。

5.联系方式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一:

张文竹、沈悦 021-66132031 shuemat@oa.shu.edu.cn

材料学二:

林根文 021-56331537 gwlin126@126.com

姚美意 021-56338586 yaomeiyi@shu.edu.cn

材料加工工程一:

闵永安 021-56334194  李娜 linaysu@shu.edu.cn

材料加工工程二:

钟云波 021-56336048  屠挺生 tstu@mail.shu.edu.cn

邵伟 021-56331465 shaow@shu.edu.cn

080600 冶金工程

本学科为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设有钢铁冶金博士点和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建有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冶金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本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士、刘玠院士、中国科学院周国治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冶金工程的众多研究领域成果显著。学科点装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一流的实验室和工作条件,培养工作规范。与国外联系密切,并联合培养研究生。

本学科点主要从事冶金工程和金属材料制备新技术开发应用及基础研究,研究课题涉及钢铁冶金、有色冶金、金属材料加工领域的前沿技术和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攻关项目,成果丰硕显著,在纯净钢及二次精炼 、熔融还原、熔体物理化学、冶金反应工程及过程数模及计算机控制、电磁冶金及连续凝固、高性能金属材料制备等方面取得了不少属国内外领先、为同行专家瞩目的技术和理论成果。近五年来,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和宣读论文100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三项,教育部及上海市科技二等奖多项。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冶金工程学硕士和博士,已有两名博士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另有两名获得提名奖。毕业生主要面向与钢铁冶金、有色冶金、冶金物理化学、粉末冶金和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备相关的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其中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海外著名专家和冶金企业负责人等杰出人物。

有志继续深造的优秀毕业生,可申请提前或连续攻读博士学位,部分优秀学生有出国深造机会。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纯净钢及二次精炼

02.(全日制)还原及资源综合利用

03.(全日制)铁合金精炼

04.(全日制)特种冶金及冶金反应工程

05.(全日制)冶金熔体物理化学

06.(全日制)过程数学模拟、控制及专家系统

07.(全日制)电磁冶金、强磁场在冶金中应用

08.(全日制)连铸及凝固

09.(全日制)外场下电化学冶金

10.(全日制)金属材料制备新技术

11.(全日制)有色金属冶金

12.(全日制)粉末冶金

13.(全日制)有色合金材料加工

14.(全日制)人工智能冶金

指导教师:

徐匡迪院士、周国治院士、刘玠院士、任忠鸣教授(长江学者)、翟启杰教授、尤静林教授、张捷宇教授、杨健教授、鲁雄刚教授、钟云波教授、许茜教授、李喜教授、高玉来教授、李谦教授、李重河研究员、操光辉研究员、钟庆东教授、汪学广教授、宋长江教授、任维丽教授、冷海燕教授、程红伟教授、张玉文教授等正副教授50余名。

招生人数:25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50冶金物理化学 或 851金属学

5.复试科目:钢铁冶金学 或 材料加工技术 或 有色金属冶金学

备  注:

1.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

2. 本专业欢迎其他冶金类和金属材料、金属物理、化学、化工、压力加工、热加工、电化学等专业的本科生报考,考试科目可选择我校相应专业的第四门专业课程。

3. 联系方式:吴成章wucz@shu.edu.cn 吴广新 gxwu@shu.edu.cn

钟云波 yunboz@staff.shu.edu.cn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本专业所在学科点拥有"材料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方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材料学)、我校"211工程"建设项目重点建设方向之一。

本专业从事的"有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器"研究,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红、蓝、绿彩色原型器件;彩色矩阵显示器;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及集成芯片。 "新型固态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研究,包括高能粒子、紫外光、X射线、 射线辐射探测材料的制备及其阵列探测技术。"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研究,主要包括高效、环保、低成本、大面积硅基薄膜、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有机薄膜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和制备;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关键技术和基础理论。

本专业是材料、器件、驱动和控制电路、集成芯片的综合研究,具有各种知识背景(如化学、材料、物理、电路、计算机等)的学生,均可得到充分发挥。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多名教授博导参加一线研究。近年来得到多项国家级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863平板显示专项,973项目,上海市光科技项目。有机发光器件、新型辐射探测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具有明显特色。

学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有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

02.(全日制)新型固态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

03.(全日制)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

04.(全日制)新型显示及有机半导体光电技术

05.(全日制)纳米量级高效低污染能量转换元器件及其应用

06.(全日制)有机半导体光电技术

07.(全日制)先进封装材料、工艺及其可靠性

08.(全日制)半导体照明与显示(LED)

09.(全日制)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

指导教师:

01-05方向:王林军、陈益钢、沈悦、李冬梅、闵嘉华、朱文清、赵岳、徐闰、曹萌、张继军、黄健、杨伟光等正副教授15余名。

06-09方向:魏斌、李喜峰、曹进、王子兴、杨连乔、殷录桥、徐韬、郑燕琼、陈果等正副教授9名。

招生人数:4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48普通物理(二)

5.复试科目:量子力学 或 固体物理

备  注:

1.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

2. 01-05研究方向在材料学院电子信息材料系培养。

联系人:张文竹 (021)66132031 shuemat@oa.shu.edu.cn

3. 06-09研究方向由“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实验室”的教师指导学位论文。联系人:杨连乔,(021)56333362,yanglianqiao@shu.edu.cn。具体请可咨询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实验室、纳微能源研究所。

4. 可以跨学科报考本专业:欢迎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应用物理、材料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报考。

相关话题/材料 全日制 冶金 工程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