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黑班”年收入过千万
2001年有60万考研生,考生们消费了15个亿;2003年有80万考生,消费20个亿;根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突破100万大关,消费25个亿,而2005年的考生肯定不会少于今年——考研的热潮让考研辅导班成为最大的赢家。那么,辅导班的利润有多大?王石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大型的合法或者不合法的辅导班一年在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都会超过1000万。”记者曾采访过北京某考研辅导集团,该集团市场部经理骄傲地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去年在武汉的收入就有3000万。”据了解,该公司在沈阳、大连均设有分支,至于他们姓“黑”还是姓“白”,记者近日将与沈阳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揭开谜底。
培训班六大陷阱
一、广告陷阱
现在不少培训班都借鉴了商家们先尝后买的促销策略,在开班之前先大量投入广告宣传,各种类型的广告轮番轰炸,举办一些免费讲座,吸引考生的注意力。往往这些“样品”讲座的主讲都是些实力派人物,他们非常了解听众的心理,内容都说在点子上,但却欲言又止,想听具体分析,且听下回分解——报名去吧!
再看广告,几乎所有的考研班都打着高校的牌子,实际上,从2001年开始,许多高校注意到各种培训班给学校声誉带来的损害,并开始着手整顿,现在很多考研班和高校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之所以还打上“与某某高校联合办学”等字样,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可信度。
二、名师陷阱
“学外语,找某某”,“数学考高分,要找某某”,这是流传在各大高校考研一族间的顺口溜,由此可见名师出高徒的概念深入人心。所以,现在的培训机构无不在自己的师资上大做文章。一些培训班就先打出“名师”的旗号吸引生源,在正式上课时却以“老师生病”等各种理由临场换人。
三、学时陷阱
现在一些考研班的广告上都是按学时来计算上课时间的,少数培训班就故意模糊学时和小时这两个概念,达到偷工减料的目的。2001年,北京一个培训班原定一老师讲4次课,可第3次课时老师就说“已经结课了”,二百多名学生站起来和老师争执,最后发生了骚乱。
四、资料陷阱
现在不少考研班在上课之余还兼推销教材、辅导资料、磁带等,虽说有些是辅导老师的独到之秘,学生能够从中获益匪浅,但也有一些是粗制滥造,甚至直接从网上下载或是盗用他人的版权。个别不负责任的老师上课的目的就是想把他的资料推销出去,学生花钱听讲座的结果是买回了一大堆资料。
五、承诺陷阱
有些考研班美其名曰实行“会员制”服务,承诺这个,承诺那个,但在实际操作中,所谓会员制成了一纸空文,几乎所有的承诺都不能兑现,即使个别的兑现了,也大打折扣。
六、溜之大吉
由于现在的考研班是先交钱后上课,所以有个别的考研机构在收到钱后就溜之大吉,等你去上课时已不见其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