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答:赫尔巴特依据其假设的观念及统觉的心理学理论,研究了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形成观念体系的具体进程和方法,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即:明了(清楚);联想(联合);系统;方法。
(1)明了(或清晰),当表象呈现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采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作好观念的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2)联合(或联想),新表象进入意识阈引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前的准备阶段,教师需要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自由谈话。
(3)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有序,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需要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的联合系统化,以获得新的概念。
(4)方法,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联系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52.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答: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者命题建立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表象建立的是符合人们所理解的逻辑关系上的联系,而不是任意附加上去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第二,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的观念。
53. 列举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以及表述的基本要求。
答:教育研究的假设就是对所研究的教育问题所预先赋予的答案或假定性的说明。
(1)因果式研究假设。因果式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赞可夫的“教学能够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IQ和学业成绩是正相关”等,都是因果式的研究假设。但是,在教育研究中,各种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唯一的因果性,有时候“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2)差异式研究假设。差异式表示所研究的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有无差异,有时也叫比较研究。比如,“农村和城市对学生某一学科有无差异”、“性别对某一学科的喜好程度的差异”、“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有无差异”等。
(3)函数式研究假设。函数式表明变量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一个变量发生了变化,怎样引起了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个人的教育程度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有关”等。
假设应该用陈述的形式明确地、毫不含混地表达出来。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假设只能是陈述式的,而不能是发问式的,这是研究假设的表述的基本要求。这就是一般表述和科学假设表述的区别,当研究者还没有明确变量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时,便可以以发问的形式向自己提问,比如“IQ和学习成绩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而当研究者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之后,他对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了一种猜测性的认识,这时候,他就可以建立起科学的假设(陈述式),比如“IQ和学习成绩之间并不总是正相关。”
四、论述题
54.美国经济学家桑德伯格列出了以下图表,提出了人力资本原理,根据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