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院校复试理论科目考察技巧
👇
理论基础一直作为考生比较担忧的科目,一方面各院校老师在阅卷的时候对于理论的打分相对低了许多(理论研究要求高,另一方面复试的理论考察的更加灵活,深度也更加深;在初试的奋力拼搏后也即将面临复试的考察,作为即将面临复试理论考察的一批考生而言,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次挑战。毋庸置疑,复试的理论考察相比于初试其综合层度的考察与知识深度的扩展都有一定的提升;对于复试的人才选拔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能够透过相关题型展现考生在有限时间中的知识运用能力和专业综合素养。对此,针对复试理论考察的相关院校而言,各位考生需要在有限的复习时间中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与应对策略,从而在本年度的复试中成功突围!
01/明确复试考纲,择取可适性方案
一般而言,初试成绩公布后,各位考生即可通过相关院校往年的分数线明确自己是否会过线,针对过线的相关学生而言,其复试的准备工作即刻可以提上日程。首先应该明确院校的复试考试内容,针对复试采取理论考察方式进行的院校,各位学生需要通过一手信息自己搜查相关院校的往年复试考纲(一般当年度的复试考纲只会在正常考试前夕才会发布),故前一年的考纲具备一定的参考性。通过考纲的搜索,明确几个主要问题:第一,考察的相关题型和分值标准第二,考试是否有相关参考书目和书籍进行辅助复习第三,复试理论专业考察在总成绩中所占据的比重基于以上三项基本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可适性方案的选择。一般而言,国内相关设计类院校在复试中依旧延续设计理论考察的专业一般以学术性研究和理论专业型研究为主;在复试的考察中其相关题型包括:作品评析、案例分析、综合论述、设计命题写作等综合题型,相比较初试的基础题型,复试的理论考试强调知识的综合表达,故采取主观评析的相关题型为主,以此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明确相关考察范围和标准的基础上,各位考生需要择取有效的可适性方案进行综合复习与备考计划,对于相关题型的复习策略,总结为一点就是:“多看、多想、多练”,即在有限的时间中多看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在考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创新型分析路径和答题方案;并根据往年真题和自拟题进行训练,以此完成该部分的综合练习。
02/回顾初试理论,再次整合与梳理
从一定意义上而言,任何设计理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初试与复试有一定的联系、过往的知识体系与新知识的学习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故在复试的备考中,初试的相关复习成果也可以再快速复习一遍,其原因是人的遗忘速度是由快到慢的一个过程变迁,在刚结束的初试这有限的时间中,其知识的遗忘速度很快,通过复试前夕的再次回顾,即可让自身的理论知识系统能够囊括初试的成果,从而在此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次整合与梳理;“整合”是对过往零散知识点的整合,通过知识版块的维度进行宏观架构,以此为复试的相关提纲做好应对计划;“梳理”是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系统和模糊的知识概念进行梳理,类似数学上的合并同类项,理论的梳理也是可以看作把一些无关紧要的知识点进行排除,梳理重要的观点和关键词,从而能够在后续的答题过程中进行有效应用。
03/合理补充新知识,针对性有效训练
新知识的补充是应对复试复习的必然行径,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新知识的培养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的学习宗旨就是培养适合社会各专业方向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在复试的考察中,很多的主观题目都是为了挖掘一系列创新观点和深度分析能力而准备的;在一些院校的复试大纲中会提供部分参考书目作为复习计划,有很多的学校也只是以一种模糊官方的概念解读复试的考察范畴;对于近年的复试整体情况,其结论是:“很多的参考书目仅仅是一个引导,没有相关指定书目也不用担忧,因为可以依据往年的相关题型对位于相关资料的复习与应用”。总体而言,补充新知识的途径一般包括“书目”和“论文”两个主体部分。
“书目”,一般以相关院校提供的参考复试书籍为主,其它专业类辅助书籍为辅;毫无疑问,通过初试洗礼后的你,在重新拾起一本书的时候一定会有相关的阅读方法和计划,其目标是抛开该相关书目不重要的内容,与自己脑海理论知识库有重叠的内容即可省略,未曾谋面的书本新知识即可用来阅读和补充记忆,从而针对初试的理论整合,在此基础上能够将“新旧”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对相关书本新知识的记忆与掌控又是一次新的启程。
“论文”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本科阶段对论文这个概念是很模糊的,但是现在竞争残酷,压力倍增的复试竞争中,各位考生都会使用一定的杀手锏,而考试的考察无形中也提升了其相关的标准和维度。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没有或者不确定自己研究兴趣的可以参考目标院校心仪导师的相关研究方向作为参考,在论文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主题的论文及其文献,针对文献的相关代表性文章进行学习与应用;学习是针对文章的结构和观点进行分析与整合;应用是针对其中的新颖话题和特征进行答题参考,能否利用自身已有知识体系结合文献的新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素养。毕竟当下有很大一部分的院校其复试采取命题写作或者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考察。
除此之外,生活中偶尔观察到的设计现象和时事设计资讯,以及不经意的相关界面推文都是值得留意的,毕竟你看到的知识都会成为你阅历的一部分,指不定不经意的浏览就助你一臂之力。
04/阅读一本书计划,筛选可适信息点
理论的学习一定是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复试的面试中也会经常被问到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谈谈对某本书的看法等问题。其实,在复试准备的这段时间,作为考生而言,可以择取一本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的书目,一方面是打破纯理论书籍复习所带来的枯燥与无聊,另一方面是为复试的面试及其不确定的因素所做好准备。当然看一本书就必须做好读书笔记和记录,重点对其中的观点、主旨、对设计的启示等层面进行信息点的筛选,从而得到一部分阅览笔录。毫无疑问,读书笔记的摘录其重要的目标在复试的进展中能否合理应用于测试的相关维度和标准,以此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看待问题的剖析深度能力。
05/以真题为蓝本,系统多次训练
“看”永远只是记忆的一个部分,练习才是最终的吸收。纵观多年的课程计划和对学生的观察,但凡单一化的复习方式都很难在复试中逆袭;换句话而言,不做好每一步的准备,其机会来临时也不属于自己。所以,当“复习阅览+记忆”到达一定层度后需要通过真题的方式进行检测,检测的过程也是思想突破和头脑风暴的过程,毕竟在考试中能够记忆的内容都是平时自己掌握最为扎实的部分。通过历年复试真题的练习,可以按照正常的考试标准尽可能释放自己的才能,在这点意义上,真题绝对不是求量的过程,哪怕只有一年甚至部分真题的题目,我们也可以通过质的分析来掌握其考察的标准和达到的目标,从而配合相关预测模拟的方式进行革新与突破,从而掌握相关设计分析的能力和自己的理论素养。
练习的过程是检测自己的最好方式;通过练习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所学跟不上自己的所用,在这个瓶颈的关键点上,需要进行反思,因为反思才是促使你进步的良策,养成脱离书本和独立练习的能力,毕竟把“平时的练习当考试,把正式的考试看作是一场平时的练习”是对心态迎合的最好解决办法。总结:研究生的复试专业理论考察一定不是让你成为专家,而仅仅是让你在步入研究的旅程前有一些基本的专业素养和基础型理论体系。理清其院校的考察所需和个人研究的兴趣是助你可持续学习的最好动力。通过以上相关步骤,你可以择取其中自己所需,也可以寻找自己的独特优势进行复习与应用;每个人都是一个思维的个体,以自己为主体,他人意见作为引导配合;在这场终点的冲刺过程中请备好能量、及时充电,以轻松的方式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