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教育管理——大专生二战考研经验之谈

本站小编 考研帮/2020-02-05

(一)考研:选校、选专业、找辅导、买教材、买资料,一样不能少

  选学校和专业是第一步。985/211不敢想,二本又不甘心,就在一本里面选。可是一本学校也有过百所,该怎么选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我先定专业,然后选城市,再看报考要求,筛选出几所候选学校选,再仔细看历年分数线、报录比等详细信息。不喜欢大学的专业,一直对教育很感兴趣,打算跨专业考教育。
关于城市,我把范围定在家乡省会、一线城市、珠三角大城市这几个区域。把这些城市中的一本学校找出来,从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里看同等学力报考要求。大专生直接考研的要求中,毕业两年和复试加试两门专业课是通用要求;每个学校还有附加的要求,例如英语四级、本科课程证明、发表论文、不能跨专业等等。这些附加的要求我都达不到,所以只能找没有附加要求的学校。然后又通过筛选历年分数线、报录比等数据,缩小到两所学校:一所老家省会的学校,一所珠三角的学校。这两所学校排名相近,每年的分数线差别也不大。想去离家远的地方看看,最终就选了那所珠三角的学校。当年的这个选校方法,是在信息闭塞、交流不畅的情况下不得已为之,非常随性。如果信息获取及时,有同路人或过来人交流的话,选校就能更科学、更适合自己,以后笔者会专门讲这些。

  我知道环境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很大,于是想去一个有学习气氛的地方学习。家的附近有一所大学,公交车可以直达,就去做了校漂。找没课的教室上自习,没课的教室不是一天都没课,而是有课没课间隔着,上两节空两节,再上两节。感觉刚坐下来没多久,就有人来上课了。费了好大劲找到一间半天没课的教室,又被社团、会议等事情打断。从我坐下来到进入学习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最少十几分钟。经常半天换两三次教室,碎片化的时间严重影响学习效率。为了连续学习的时间长一些,我把几个教学楼所有教师的课程表整理出来,找出那些没课时段多的,或者相邻教室没课时段连续的,规划出一星期的自习室路线:周一上午一、二节课去A教室,三、四节课去B教室,周一下午去C教室,晚上有D、E两个教室可选等等。这样打游击似的跑了一个学期,暑假时就不用到处跑了,空教室比较多。

  这个学校考研的比较多,暑假过后,学校腾出几间大教室专门供考研的学生自习用。那几间教室很大,总共大概能容下三百多人。然而,这学校据说每届至少有25%的学生考研,三百人的教室明显不够用,僧多粥少就只能抢位置了。开放大自习室的那天早上,我很早就来到教室门口,那时已经有很多人了,但是没排队,在门口围了好几圈,我就尽量往门口挤。由于人太多,开门大叔都挤不到门口去开门,最后大家一起让出一条路,才让大叔过去开门。开门后大家蜂拥进去抢座位,我离门口比较近,顺利抢到一个位置。由于供小于求,抢到自习位置也不是万事大吉了。座位上要经常有人在,或者座位上放了很多书才能占住;只有一张纸写着“占座”,或者放一本书一看就像没人的,根本占不住位置。有了固定的学习位置,每天能省不少时间,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

  随着考研热度增加,自习室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有需求就有生意,现在很多学校周围都有自习室出租给学生,一个位置一学期几百元。例如我漂的这个学校,现在学校外面有大大小小十几间自习室。
  由于选择了跨专业,如何学好专业课也是个问题。兴趣对于学好专业课有帮助,但只靠兴趣考不了高分。我根据考研目录买了专业课的教材,还买了一些参考书、习题。然而,自学,特别是一个人自学,没人答疑解惑是个大问题。跨专业学习专业课最郁闷的是:教材中有些内容,字都认识,连在一起看不懂;找遍参考书、习题答案也无法解惑。还有一个问题是分不清重点非重点。这样会走很多弯路,浪费大量时间。我花了很大力气才学会的一些内容,后来发现根本无足轻重,考试也不考。每天在学校漂着,自然想到去蹭课。两门专业这学校课都有,用的教材和也我的一样。蹭课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大,还很费时间,转向专业课的辅导机构。

  学校里充斥着各种考研辅导班的广告,从食堂到厕所,从教室到宿舍无处不在。看得多了自然就会有种焦虑:不报辅导班感觉就会比别人少学点东西,就会落后别人。然后就想要不要报辅导班,报哪个辅导班?辅导班价格不菲,政治、英语单科就要数千元;有些“协议班”、“包过班”等加了一堆限定词的,可能上万元。这些钱对于辞职没收入、又不想啃老的我来说,太肉疼。后来买了一些往年辅导班的视听资料,很便宜,买了好几个辅导班好多老师的课。各种课程听了一遍之后,庆幸自己没花冤枉钱。政治辅导班,老师大量的时间在讲笑话,教室不时哄堂大笑,气氛倒是很好,不过花很多钱很多时间听笑话不太值;讲的学习上的内容,花几十元买的习题参考书上都有。英语辅导班的课能学到东西,不过授课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老师讲得昏昏欲睡,听不懂也不想听;有的老师讲得很有意思,至今都受益。
  昨天去食堂吃饭,看到有个考研辅导班打广告说押题命中率95%。这么多年看到的有关考研命中率的广告,没有低于90%的。每年初试之后,各种辅导班都会在学校里贴海报拉横幅,庆祝XX辅导班押题命中多少分,命中率多少多少。刚开始觉得这辅导班很牛,命中这么多分。后来才知道,他们所谓的“命中”,并不是押中原题出现在考卷上,而是他们出的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考到O(≧口≦)O 这样说来,他们号称90%多还都是谦虚了╰(*°▽°*)╯

我比较幸运,通过一个专业做教育管理辅导的机构找到了目标学校的直系学长,他的考研总分很高,400多分,无疑给了我一个定心丸,跟着他学肯定没错!虽然整体上价格不菲,根据自己的第一次考研失败的经验和几年的工作经验认为,不怕花钱,就怕白花!只要找对了人,等于一脚踏进成功的大门了,起码学习的方向不会出错,只管跟着努力学习就行。事实也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第二次考研专业课有了巨大的进步。
 
(二)学习,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还要扛住强大的精神压力

  找教室、找辅导、买资料,这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辅助,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自己的学习执行本身。
学术硕士(简称学硕,还有一种专业硕士简称专硕)初试一般是四门课:两门公共课(英语、政治,满分都是100)加两门专业课(满分都是150),或者是三门公共课(英语、数学、政治)加一门专业课。我的专业属于前者,不用考数学省心不少。初试所谓的“过线”,不仅总分要过线,单科也要过线。这几门课的特点和作用不同,公共课主要目标是过单科线;专业课主要目标是提高总成绩。政治大部人分都能过线,但是考高分比较困难。英语过线很关键,每年不过线的人中,大部分是英语挂了。专业课的分数线都很低,如果都是刚过单科线,总分基本上是过不了线的,所以专业课尽可能多抓分,才有可能总分过线并提高初试排名。
  根据各门课的特点,学长给自己制定了长期、短期各种学习规划。例如长期规划包括:两门专业课用三个月学完第一遍;英语用两个月时间把考研高频词背一遍,期间做一些模拟题;政治前两个月偶尔看看就可以了。然后把长期计划细分到每天,例如每天学15-20页专业课教材,每节学完后做一套习题;英语单词每天背50个左右,顺便把昨天的复习一遍等等。当然,学习计划也会随进度而变动,但基本上只会增加内容而不会减少内容。这样每天都有充实的学习内容,不会因没有目标而无所事事。具体的学习规划还能讲很多,以后有空再单独聊聊。

  由于跨专业且基础薄弱,每天的学习任务都很繁重。为了完成计划,每天要学习12小时以上。早上6点起床,吃完早餐赶首班公交车,在车上听辅导班的课,7点前到自习室开始学习。午饭后在校园里逛逛放松一下,然后一直学习到吃晚饭。晚饭后再学一会,赶末班车回家。回家后再学习到11点左右睡觉。考试前两个多月的时候,感觉每天在公交车上一个多小时很浪费时间,就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这样每天就能学习到自习室关门,学习时间增加了不少。从开始学习到考研初试,差不多十个月左右,经历了四个季节。夏天教室没有空调,三伏天的中午,一边看书一边流汗,有时候汗滴到书上把书都浸湿了。实在太热的时候就去洗手间用凉水冲把脸,稍微凉快点再继续学。冬天早上起床,从温暖的被窝到没有暖气的卧室,是非常困难的跨度;即使这样,6点半之前也要起床。考上研究生之后,除了赶飞机火车,再也没能在6点左右起过床,现在,每天7点钟醒来,磨磨唧唧到8点左右起床。

  考研和高考一个重要的区别是:高考有老师家长监督、催着学习;考研全靠自觉,几天几个星期不学习、甚至放弃都没人管。自觉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长达半年甚至更多,是非常有挑战性的。这样高强度的学习状态,精神也是高度紧张。为了能坚持十个月,中间需要适当的放松。大概两周休息一下午,洗洗衣服、上上网、到处逛逛。也许我不太会调节状态吧,休息的时候也不能完全放松。比如去上网时,一直有一种负罪感:平时学习争分夺秒,现在却花一两个小时上网,这些时间能背好几个单词了╮(﹀_﹀)╭越想越有负罪感,就又回教室学习了,并没有感觉放松多少。

  临近考试那半个月,要学的东西其实已不多,能学会的都学会了,学不会的也没时间学会了,剩下的就是查漏补缺。然而心里压力却越来越大,紧张、焦虑也都临近极限。我前排有个学生,是这个学校的本科生,暑假过后就一直在这里学习了。考前两三天的下午,把准考证撕了!我看到后非常紧张,担心自己也做出出格的事情。但是抑制不住胡思乱想,一会想如果我是他我该怎么办,一会想初试那天不去考试去上网会是什么感觉……
  还好最终没出岔子,顺利上考场。第一门考政治,抱着“决不留空白”的想法,大题尽可能多写,所有能想到的都写上。三个小时一直在奋笔疾书,写得手都酸了。第二门考英语,通过之前的模拟,我知道时间总是不够用,所以放弃题多分少的完型填空(20题,每题只有0.5分),完全靠蒙。因为根据以前的经验,完全蒙能得2~3分,花大量时间认真做也就3、4分的样子。先写阅读理解和作文,然后再做剩下的题。
  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感觉一身轻松,和高考完的感觉很像, 考完就快过年了,暂时把学习抛到脑后,快快乐乐地过年 

(三)复试,成功!

  感觉初试有可能过线,年后就开始准备复试。作为专科生,除了准备面试部分,还要准备加试的两门专业课。一个多月的时间要学两门课,时间非常紧张。寒假过后,考研的本科生基本都不再去那个大自习室,而我又拿出初试前的状态来学习。此外,即使初试过线,我也不确定能进入复试,所以还要经常上网关注调剂信息。初试成绩出来之前,好多学校就已经放出了调剂信息。

  开学后不久,初试分数和国家线先后公布。单科均过线,总分超国家线四十多分。复试肯定是入围了,但是我不认识报考院校的学长学姐,也没有熟人了解那所学校。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我果断坐火车跑到学校去找辅导我的学长,经过交流后我知道我除了要准备各种资料、个人陈述,练习英语口语,另外还要把学长给专业笔试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资料挑重点看看,非常忙碌。复试时比较紧张,但是对自己的发挥还算满意。复试中考官并没有提到我的专科生身份,也没有涉及专科考研的问题,所围绕的问题也在学长的预测范围,总体还算顺利。复试完回去一边等结果,一边找工作弥补经济亏空。
 
(四)经验总结
  关于成功跨越的经验,自我总结主要有几点:
  1. 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备考主要的学习时间有半年到十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时间太长太短都不好。自己底子怎么样,这段时间自己能提升多少,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感觉踮踮脚能过线,就可以规划考研。
  2. 决心和毅力。这个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对考研来说,决心和毅力付诸实践就是: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每天学习12小时以上;夏天没空调也能学得进,冬天早上没暖气也能起得来;这样坚持半年到十个月。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
  3. 明确的学习规划。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情况,制定长中短期学习规划,这样每天都有目标,学习也就有了持续的动力。如果没有规划,一天十几个小时坐在教室里无所事事,没人能坚持一星期。
  4. 交流信息、经验。这点也很重要,可以避免闭门造车和走弯路。初试专业课的方向、复试时每个学校侧重点能否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可能直接决定了考研的成败。
  5. 运气。这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但运气常常眷顾有准备的人。做好前几点,以积极的心态处理考研中的各种事情,也许就会有个好运气。


相关话题/广州大学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