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九界开外 时间: 2020-1-30 15:38
标题: 我的考研之路 2017-2020 中国古代史考研体验
2017-2020 中国古代史考研体验
本篇的目标读者是期于通过考研但自身尚无专业知识且大学期间未能有固定的学习习惯的跨专业考生。内容较多较混乱,要看下去请携带耐心。本篇有七千五百字,使用电脑看更方便。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情况。
介绍我自己的情况,以及很多括号里的话是为了向和我有同种情况的人解释这样做的必要。本篇不建议直接背各种辅导书的答题,更着重于确实地掌握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本人为非历史专业且专业与历史无关的考生,大学期间由于不够喜欢本专业,所以从来没有专心学习过本专业的课程,也因为不想被规定进行任何专业的学习,而一直没有任何自己专心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所以我的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基本都是零。我这样的叛逆情况决定了我进行了四次考研。
下面采用问答式回答一些我自己在准备考试期间有过的问题,借此来对考研进行一种感觉上的体验。
问:本科学校一般成绩不好不是历史专业能否通过考研?
答:个人认为决定开始备考前的情况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在你开始准备考研后的表现,是否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学习方法。
备考前的情况可能对是否能一次通过考研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备考前程度较差(本人是这种)且理智和内心力量不够强,需要不止一次才能通过的概率较大。
因此,如果你的程度不好,更需要迅速通过实践建立起自己的学习习惯、态度、方法,或者如果更重视尽快获得考研的通过,那么借鉴前人的方法。
问:如果我个人具有各种强迫症,如何越过它们带来的障碍?
答:有些强迫症十分占用学习的时间。如果是生活上的,那么列出一个学习任务计划表,将所有需要进行的任务全部从11月底开始排,逐次往前,推出你此时此刻还有多少的任务等着完成,增加心理的紧急感,当你觉得任务多到快要完不成,你的各种强迫症就只能放在一边了,当然前提是你真心想要考上。如果是学习上的,看这项强迫症与不做相比,哪个更利于最后取得更多的分数回报?比如我喜欢把看的教材抄笔记,总觉得不抄一遍背不下来,但其实抄了也背不下来,(我是第一次看历史学教材,此前没有自己的笔记),更快的方法是直接在教材上用荧光笔标出,然后背,第一遍就仔细背,只有第一遍开始就仔细背,后边再被才能更记得住。且只有仔细背了,才能在看到相关的知识(比如同是赋税、同是边疆关系……)的时候想得起来,在大脑中建立联系。
越过强迫症的关键在于,要衡量回报,考研的时间非常紧张,建议一切以得到最多的分数回报为衡量尺度。(这种理性的想法我在前几次考试时都比较厌恶,我厌恶绝对的理性,更想要自由地进行,但是,什么是自由?不该是方式上的,而是最终是否获得心灵上的追求)
问:如果建立起学习的习惯和状态,脱离手机的吸引?
答:我个人一旦被手机上的内容吸引,就极容易无法停止。如果你能把手机放在宿舍或者交给你的同学保管,那最方便,如果需要用手机学习,可以下载番茄TODO,此处不是广告,我自己在用了这个APP后玩手机得到了很大的控制。让锁机连续,让娱乐的APP无法使用。个人认为形成学习状态和习惯,需要两方面的行动,一是外在的限制,另一是心理的制约。外在的限制客观条件使得你无法玩手机,以上的手机不在手边或使用APP锁机;心理的制约是你需要建立起理性、理智,你需要告诉自己我有多想考上这所学校,我有怎样的理由必须要考上这所学校(我的同学会说我这样会使得考不上无法面对自己,但我的情况是只有我有极度的心理愿望,才有动力,看个人心理),如此内外两种制约的结合最能保证离开手机的吸引。当然除非是只剩30天了,在之前也可以有所放松,放松最好也是克制的,比如规定只能玩多长时间,因为一旦打破习惯,再建立起又需要几天的适应期。我更建议出门去玩,到公园里走走,或登山,或运动,使大脑开阔一些。
问:关于学习和放松
答:一般最开始可以约定,我认真学习5天,可以出门玩半天,到我认真学习10天,需要出门放松1天。此处需要将计划订好,我因为前面做的不够紧密,后面剩下的任务太多,考前40天没有1天停止过学习,但是考试的时候就很累了,所以订好计划,留出休息的时间也很重要。
问:如何进行学习计划的安排?
答:对于程度不好的考生来说,理智是此次考试最重要的要素。理智要运用在日常状态中、学习习惯中、学习方法中,尽量维持不要让理智的弦崩裂。
历史学的学习计划安排:
教材:我考的学校只考中国史,所以我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上下、福州人民出版社的朱绍侯版《中国古代史》上下、中华书局的1840-1919李侃、1919-1949龚书铎《中国近代史》。先专注于最基本的教材,第一遍看是初步了解,第二遍看需要划出需要背的内容并开始仔细地背,(根据我的前提,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都为零),以后再仔细背上两遍以上为佳。时间有限,朱绍侯版古代史,较详细。时间较充裕,建议两种古代史都背,互相补充。
在教材以外,辅导书是必要的,你需要知道历年的考题,需要背名词解释,需要动笔来写论述题。(我的考题是名词解释、论述题、古代汉语。)辅导书长孙博的版本和范无聊的版本我都用过,两版缺点都不少。个人认为长孙博的名词解释较短,不够详细;范无聊的书历史事件的时间和我看的教材不同,最多相差半个月以上。范无聊的书优点是大题是以教材为内容,他的近代史出题和答题,很多就是教材的小标题以及下面的内容。两种辅导书都比较基础。个人不建议直接背题,题目是有限的,教材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建议先背教材,以辅导书的题目练习,再看参考答案,再背记忆不清晰的部分。
我个人的计划是最后一个月留给论述题和完整的真题,名词解释和古代汉语在11月底之前结束。看中国史教材和看古代汉语同时开始,名词解释和论述在完整了解一遍教材后开始。
英语:
我的英语程度尚可,今年追求成绩更高,所以此处没有基础的训练。
如果按照计划时间还多,可以先买专题阅读,高教社出版的阅读个人觉得还不错,但比较基础,排版很差,题目有个人风格,但在使用真题前可以先做。
真题一定详细查到不会的每个单词,看不懂的句子,分析句型,我用过华研外语的真题,分析句型还不错,作文部分不好。
作文我用过几版,同样觉得高教社的不错,今年有陈正康《写作通关66篇》,虽然版块较简单,但后来觉得比较实用,主题不一定特别对真题的风格,但可以学习一些句型。
高教社出的几种考试解析,阅读,写作我觉得都不错,在做这些之前,可以先看当年的《英语一考试解析》,这个特别推荐,他的关注点是提高英语的能力,不只是考试技巧。我前面几次考总是自己做真题总结经验,这本书里有作者总结好的、更科学的经验,能够指导复习方法和如何答题。
我只用过三种辅导书:考试解析、阅读、作文。完型、新题型、翻译可以在考试解析和阅读中训练。
真题:英语的真题和政治不同,只要你英语水平确实提高,能够在分数上反映出来,有人建议真题做2-3遍,不需要其他,请自行选择。
政治:
政治只要保证每天都完成预定任务,那从7、8月份开始不晚。你可以在前几个月用更多的时间看历史。政治比较适于不要太早开始,适合紧密地复习。我每一年使用的都只有肖秀荣的《精讲精练》、1000题、时事、背诵、8套卷、4套卷。个人认为,如果你能按照下面的计划进行,就够了。我自己备考这几次,从极度的抵触到被迫一点一点接受到彻底接受,如果你也这样,你得知道,无论你怎么抵触,你选择了考研,就必须要去准备政治。按下你的情绪。只有你尽力准备了,才不会后悔。所有的记忆,包括历史和英语,有时间就要360度地记忆。
政治的真题近年来个人感觉没什么风格,但一定会出25%-30%左右的题是没预想过的或比较偏的。所以复习的时候注意最主要的就够了,太偏的也不用担心,你无法再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不可捉摸的题目了。比如去年的选择题最后一道时事考的是日韩两国签订的条约的名称,四个选项都差不多,又与中国无关,我没有太在意。今年选择第一题,考的是恩格斯的著作的内容,而此前几乎只考马克思。当然每个教辅的老师可能都会有自己认为的重点,也许最后可以多做些模拟题。关于真题,我只做过一年的真题,在给予感觉上有用,但实际的考题,不是特别能提供一个方向。可以在做1000题后做一下,因为变得较多,不用太在意正确率。近几年与时事有关的题更多,所以每年的真题参考价值变低。
《精讲精练》至少看上2-3遍。第一遍完整地看,重点看绿色的部分,也有少部分题会在绿色部分以外。看一章做一章的1000题,在答案中标注出错误的部分(如果最后没时间回顾1000题,直接看答案就行了),可以自己读下做错的题的解析并录音,洗衣服的时候可以听。第一遍看你可能非常困,没关系,不要怕第一遍什么也没记住,因为记忆都是一遍一遍地刷上去的,所以不要逃避,坚持每天都去看。政治特别需要连续性,如果不看的时间过长,你前面做过的努力可能就浪费了。我没有听过课,只觉得听课废话很多,都是只靠看书来考试的。第一遍看可能每天只能看10页,也可能不到10页你就困了,但还是一定要每天都坚持,坚持下去后面才能快起来。第一部分会是最困的,克服了后边就好多了。看完第一遍之后,可以稍微歇两天。第二遍再开始感觉会好很多也会快很多,每天看的话,30天之内能过一遍,你大概会知道重点在哪里,用荧光笔标出更重点的部分,并进行仔细的记忆,可以同时回顾1000题里错过的部分、做真题。第二遍自己标记的部分也可以录音来读,增强记忆。这时候时事、背诵、8套卷差不多就出了,就读、做题、背就好了。背诵要平均分配,今年有新改版,按专题和设问的形式组织,每天2个专题差不多,背完还要回顾再背一遍。同样的,第一遍可能背的很困难,但无论背不背地下来,都要去背,因为第二遍再背,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有印象。记得要把问题记住,不然背了内容还是不知道写在什么问题后边。背完就可以用8套卷试验了,如果选择题还是错很多,也不要着急,因为可能会出一些偏一点的题。可以每隔两天做一套,并结合再看第三遍精讲精练。最后就是4套卷了。 做完后把大题仔细地背一背。这些都做到,肯定能考到60-70,以至更高。
一天任务太多可以分成两天做,要保证两天之内计划过的内容都要做到,才能对知识熟悉。
按照以上的顺序,我来打个计划的模拟(我个人历史占用的时间最多,请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未完
作者: 九界开外 时间: 2020-1-30 15:45
我个人为了避免感觉无聊,喜欢参差布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布置地更紧密,如果你无法特别自律,那么建议计划不要排的很满,留出最后10-20天做个缓冲,以防最重要的真题无时间练习。
问:关于学习方法
答:我最开始考研时讨厌直接看建材,觉得教材肯定是无聊的,且想先建立起对历史的整体感觉,于是从看专著开始。我那时坚信我是为了喜欢才来考历史,那么准备考试的过程为什么要是痛苦的?但是就为了获得考试通过的结果来说,对非能力特别强的考生而言,这样做是错的。在你真的要进入一个学科的学习的时候,基础知识决定通往一切道路的出发点,如前所说,只有你仔细地记住了基础的知识,才能在后面看到相关知识时能联想起来,建立脑内记忆的联系,且不是模糊不清的记忆带来错误的联想。历史的论述题需要快速地抓出脑内记住的知识,并快速地组织好语言,如果没有详细的记忆,当然不可能答好大题。每一次看书你可能都会注意到新的问题,所以书确实时读时新。
关于背书:
如果你也是第一次看教材的跨考考生,第一次看的时候可以慢一些,边看边做简单的树状图的笔记或者表格的笔记,表格的笔记例如横向写官制、选举、赋役、军事、边疆、商业……纵向写朝代。如果什么笔记都没有,就考试而言,确实效率不高,如果笔记太多,也同样效率不高,不如先搭起框架。细节的部分也最好看一下,比如每个朝代的习俗,可能在大题上会遇到。但天文历法、耕种方法这种更专业的内容,我个人是舍弃了。从第二遍开始要用醒目的笔记比如荧光笔标出可以用作考试答题的内容,直接照书背。
关于如何训练答论述题:
最好至少在考试前的两个月内连续地手写大题,熟悉组织语言和答题速度,(我的考题题量大,我写字又很慢),练更多的题目。练习的时候思考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是否太啰嗦,答了不太重要的细节,浪费了时间(如果你写字很快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是否逻辑不太清晰,让人感觉混乱没有主题,那就调整答题的格式,比如每段第一句先写出观点,下面再进行丰富;是否字迹太乱,写的实在太慢……
关于古代汉语准备:
古代汉语不会很难,也不可能完全准备到,所以就将《古代汉语》1-3看上2遍就好。一边看一遍逐字翻译,记忆。
关于听课:
Bilibili上北大的中国古代史讲课。建议在自己熟读过教材后再看,并做笔记。从史感上说,我觉得有必要看一看。跨考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对这个专业不熟悉,听课能缓解这个问题,也让单调的复习不那么无聊。Bilibili上还能搜到很多专题课,隋唐史、宋辽金史、元史、明清史、北洋军阀史,不是都建议去看,因为很多不适于在考试的紧张时间中给他们分配时间。
关于多维度建立知识体系:纪录片。
上面说到,跨考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对这个专业不熟悉,我今年发现看或者听纪录片能丰富很多细节和很多感性的认识。我看的全部是有关近代史的,央视的APP上能搜到很多关于近代史的纪录片,关于船政学堂、关于北洋军阀、关于黄埔军校、关于救国会七君子、关于南社、关于租界……近代的政治、军事、学术、文艺等各方面都有,吃饭的时候或者走路、洗衣服的时候都可以听一听。
关于写字:
写字很重要,如果你的字不好,一定要练一练,每天半小时,找一个喜欢的字体,临并摹。单纯练楷书如果觉得太慢,也许可以尝试练行楷,行楷确实快一些。平时写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板一板,不是只有专门练的时候好好写。在历史答题的时候,就要练习写的又好又快。
关于课外书:
论述题有时候会考到教材以外的很专的内容,如果有时间看一看近年的专著是好的,记得要记简单的笔记,不然很容易就忘记内容了。
近代史推荐一本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这本是我看过的讲近代史最好的书,客观、丰富、全面,让我获得一种理性的感性,在时间上有些与教材有出入,背的时候还是背教材。
英语:
每天练一套真题的大、小作文,自己写。自己写的重点是,你知道自己想用的哪些词是不会的、训练自己的写作思路和逻辑。(我从来没准备过模板,并不知道模板是否有用)
把每一套的完形填空、阅读、新题型、翻译集中练习。
我只用过三种辅导书:考试解析、阅读、作文。完型、新题型、翻译可以在考试解析和阅读中训练。考试解析中有连续的每个部分的集中解说和题目,方法也很好。单词书没有买过,真题不认识的单词要找个本集中抄下来,并背。我自己的方法是用APP背单词和看词典。APP用过知米背单词、扇贝单词和墨墨背单词。都各有优点,可以试一试选择自己喜欢的。墨墨背单词可以按从A到Z的顺序;扇贝单词有需要花钱的词根包,从都是花钱的体验上讲,我觉得扇贝单词最好。我看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看词典回报不是特别明显,且比较耗时。如果你前几个月有充足时间,可以试一试。优点是,你会发现有的你认识的词有更多的意思,你能一下看到某几个词的关联,而且能学到表达,可以把你觉得好的表达和作文里或许用得上的表达找个本记下来。这种短例句能更简单地是我进入英语的氛围。强调,看词典可能不适用于每个人,尤其在7月之后,就要全面复习了。可以找一找比较好的单词书。
关于英语课外阅读:
我个人认为单词和句型非常重要。我买过英语的精选篇目类书,有时候能提高英语水平,注意 其中的表达。不是必须,有额外时间可看。
问:关于考试技巧:
考试本身的确是一场很需要技术的任务,不要觉得自己只要看过很多书就不需要“技巧”这种东西。技巧,也不一定就是“取巧”,它是正当的。多看些考过的人的经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种。
问:关于自我激励:
起床:我曾经在宿舍向舍友押下钱并设置闹钟提醒自己押下钱,在起床上还挺有效果的。因为闹钟一响,所有人都听见了。还有就是,一整天连续地学习,使自己很累,并且记得任务还有很多,醒来可能很快清醒了。
也许背着背着,会觉得无聊、烦躁,这时你要回想自己为什么决定考研,梳理一下心情,出去走一走,可能会好一些。只有你自己最了解你自己,平静下来,想一想。
问:关于运动
我不太确定运动是否有什么帮助。如果有时间,前几个月可以多去运动。但要记住,无论是运动还是放松,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不要反而让运动和放松占用了更多的时间。
要通过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建立起理智,舍弃在此期间不那么重要的。如果你有种种欲望和好奇,尽量克制。把自己必须要考上的理由写下了,抵制你的想玩和无聊。
准备考试期间,建议一定选择分数回报最多的方式。我以前因为想让复习丰富多彩一些、更扎实一些,买过英语语法、专著、写作,但大部分都很难很快看完并立刻获得效果,这些书都可以等到考完之后再看。
最后,此前未自行学习过历史的跨专业考生一次通过一个顶级学校的考研是非常困难的,你需要处理好大量的信息,无论是关于知识的还是关于考试的。如果你想一次考过,要足够努力,足够自律,并且运用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