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好久,还是决定写一个帖子来分享自己的考研经验。系统的复习规划很多经验贴已经说得很详细了,在这里,我主要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先说一下个人情况,我本科学的是会计,就读于东南大学。一战经院失败后,二战基于风险与职业前景的原因选择了大数据学院。我的一战分数:政治60 英语76 数学126 专业课116 总分378;二战分数:政治72 英语85 数学142 专业课131 总分430。
二战复习情况:
我是从去年七月初开始复习的。为了排除干扰,一个人在本科学校旁边租了房子,买了个老人机,每天早起去教室看书,晚上10点多再回来。因为一战时政治与英语作文方面花的时间不够,专业课与数学的计算题练习也不够多,所以二战复习时在这几个方面都有所侧重。(这几年复旦的分数高居不下,建议一战失败的学弟学妹们,思考一下自己准备时的不足之处,看看是否有足够的提升空间,再做二战复旦的决定)
【政治】
政治方面,常用的书籍是肖秀荣三件套(1000题+真题+精讲精练)、大纲解析、风中劲草、各式模拟题。建议9月份后每天花上1-2个小时看书做题。一战时我准备得不够,勉强及格。二战在一战的基础上,又认真地将精讲精练与1000题过了一遍,对知识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后,做起往年真题来才轻松了不少。
就题目而论,政治客观题分为单选和多选,占据了试卷的50分,也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单选的内容需要记忆,而多选则需要结合记忆或理解来排除错项,这其中的判断依据是需要结合题目来体会的。
主观题部分建议采用分点作答法,将答案分成几段(可在每一段开头加上“第一”“第二”加以区别)。段落首句为这一段的总结句,段落的其他内容只需围绕总结句展开论述即可。这种写法可以让阅卷老师第一时间定位关键点,避免他们批改时遗漏我们的关键答案。如果再加上字迹清晰的话,就能为试卷加上不少印象分。论点可以从知识、背诵的肖四内容以及题目的材料中寻找,其后的展开也可以结合材料来聊一聊。
【英语】
阅读方面:真题是最为重要的,需要仔细地去研究。视频的话可以看看唐迟老师的课程,他的“细节服从主旨”原则相当有用。阅读真题文章时,可以尝试看完一段便概括该段段意。英语二的很多选项答案都与文章或段落的主旨相关,在文章能全部看懂情况下,主旨判断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答案。
作文方面:作文最重要的在于练。一战时,我的作文复习只限于背诵的几篇作文,平时没怎么练习过,考试时背诵的没用上,只能硬写,最终吃了个大亏。二战准备时,我在背诵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在字典的帮助下写作文。一开始写得很难受,不过随着练习的增加,写的也是越来越熟练。至于作文批改,淘宝上有很多个人卖家都提供这项服务,几十元一篇,可以将作文选择性地交给他们批改。(很多卖家批改得很认真,改后的作文也需要时间消化,而且次数太频繁费用上也吃不消)
【数学】
数学方面的复习规划,很多经验贴中已经说得很详细了,我就不多赘述了,只想就提高正确率的方面给考生一些提醒,毕竟想考高分,不但要会做,还要保证不出错。
1、开始复习时,课本上的知识点需要认真理解,公式最好能自己推导一下。如果有时间,建议做一下课后习题,可以有效巩固基础,增加熟练度,也为以后做更难的辅导资料进行铺垫。
2、对于复习全书、张宇36讲这些资料,建议遮住答案后再去做题,不会做的题思考后再去看答案,会做的题则最好完整地做出答案,多练题少看题。
3、在复习的中后期,数学可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但仍需每天保持一定的做题量,维持熟练度,否则训练出的高正确率可能会再降回去。
1、开始复习时,课本上的知识点需要认真理解,公式最好能自己推导一下。如果有时间,建议做一下课后习题,可以有效巩固基础,增加熟练度,也为以后做更难的辅导资料进行铺垫。
2、对于复习全书、张宇36讲这些资料,建议遮住答案后再去做题,不会做的题思考后再去看答案,会做的题则最好完整地做出答案,多练题少看题。
3、在复习的中后期,数学可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但仍需每天保持一定的做题量,维持熟练度,否则训练出的高正确率可能会再降回去。
4、今年数学题偏简单,按照往年规律,20的题会更难一些。这些难题的出现可能会加大考场上的压力(真正参加考试时的感觉完全不同于平时训练,你可能会为了几分而在某一题上过多停留,也可能因为时间不够慌了神,试卷难度大时这些情况尤为明显),影响发挥,学弟学妹们最好对此做些准备。考前可以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模拟卷,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体验一下考研的紧张感。
【专业课】
近两年,复旦专业课增加了选择题与计算题的比重,取消了名词解释。这其中计算题分值占了60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研的成败,需要更多的重视。建议在做练习题时准备一本笔记,将各类题型及对应的方法做一个总结,这样遇上计算题时思路会更加清晰。
至于论述题与简答题,需要对课本足够的熟悉才能有的放矢。即使是热点题,我觉得也得依据课本内容来阐述。往年出的热点或是同课本内容直接或间接相关,或是能成为当前课本的重要补充。数量与价格型目标的讨论(2017)是前者,托宾税(2017)和slf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2018)则是后者。论述题与简答题建议分点作答,具体可参考上文政治部分的论述题答法。
1、国际金融:
复习国际金融,姜波克老师的《国际金融新编》是最佳选择。这本书虽然很薄,但内容却相当精炼。其中第四章后半部分与第五章是姜波克老师论文里的内容,一般不会作为论述题与简答题出现(在国际中不算主流理论),简单了解一下就好。除此之外的章节基本都是重点,尤其是二三四六章的理论模型部分,需要仔细地研读。如果有时间,最好用笔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2、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的核心内容主要是货币政策与货币理论,除此之外重要一点的就是商业银行与金融创新。胡庆康老师的《货币银行学》内容多的同时也很杂,很多不是很重要的知识却占据了大量的篇幅,部分内容也有点陈旧,可以看看重点部分。不过,胡庆康老师已经退休好多年,感觉教材更新的可能性不大,我建议再看看复旦何光辉老师的《货币银行学》。这本书更贴近于当前的金融理论与实践,知识点梳理得比较清晰,内容也很全面。且作为目前的复旦教材,它的重点更加突出,比较适合备考。
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看看易纲行长的那本,理论阐释得相对容易理解一些,不过部分内容非常陈旧(有些数据用的还是20年前的( ̄▽ ̄)”),挑重点看看就好。
3、投资学:
复旦此前的投资学官方教材是刘红忠老师的那本,不过它对本科生来说比较难,很多内容也没法考,建议看看文字部分就好,其他的可以看看张宗新老师的投资学或者张亦春的金融市场学。金融市场、资产组合的各种理论、有效市场与行为金融、各类证券(股票、债券、衍生品)等是重点。此外,《金融市场学》、上财的《投资学教程》与博迪的《投资学》上有很多的习题(答案可以在淘宝上找到),可以作为计算题的练习之用。
4、公司金融:
公司金融的主要复习教材是朱叶老师的那本蓝皮书,这本书的内容比较全,但有些地方讲解得不够深,可以配合罗斯的《公司理财》进行学习。除去投资学中的部分,计算题方面,期权定价、资本成本、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等都比较重要,建议将相关的公式都亲自推导一遍,了解其中的原理,再结合两本书的习题好好研究一下相关题型(实物期权、收购兼并、公司治理等部分,我感觉更适合出选择或文字题)。
5、关于笔记:
在我看来,一份好的笔记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复习专业课。不过,做笔记不是抄书,它需要我们将书上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纳汇总后,以自己的方式记录在笔记本上。也正因此,只有自己亲手去做笔记才能学得更多。二战时,我也花了不少功夫去记录笔记。我的方法是,先在看课本的时候(因为是二战,对课本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每看完一段,都会有意识地用书本的关键词句或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一段的内容。这样之后做笔记时,每节下的小标题就找到了,再根据这一段的其他内容对标题进行补充,力求不错过重要信息。(当然,很多时候好几段阐述的都是同一个内容,这样就需要将标题整合后再细分)。
【复试情况】
这次复试准备得不够充分,面试时也有点紧张,发挥得并不好。经验什么的就不献丑了,我简单说下大数据学院今年的复试情况。
今年进复试的金融专硕正好30人,和国商班一起参加面试,要求携带简历。可能是为了节省时间,学院将面试分成四轮,每轮面试5分钟。面试内容分别是应用英语、金融学、计算机、统计计量。
英语部分会先让你进行一段自我介绍,之后会问一些像未来有什么打算之类的日常问题。
金融学部分会让你从三组题目中随机抽一题,分别是国际商务、金融学与时间序列、经济学。我抽中的第一道是时间序列题,根据几幅时间序列图分析序列对应的模型。第二题是谈一下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计算机部分因为简历上写了自己学过一些python,老师让我当场写了一段程序。
统计计量部分有计量经济学与数学两类题目,我抽到的是正定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特点,之后老师根据我的简历问了一些计量经济类的问题。五分钟一到便结束了。
考研准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正的敌人其实是自己。我们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心态,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看看电影。不论怎样,成绩出来前都不要放弃。有时候结果未必如你想象的那般差。还记得考试的那两天晚上,可能是紧张或者压力,我一直没睡着。两天的休息时间加在一起不到5个小时,考完后我都做好调剂的准备了。没想到最后成绩下来后,分数却意外的高。如果你已经做好了备战复旦的决定,也请坚持下去,不论结果怎样,至少不用为自己曾经的退却而后悔。最后,祝愿看到这篇经验贴的学弟学妹都能成功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