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大学传播学学硕前三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3-03

我从去年三四月的时候开始准备考研,今年3.26公布成绩,大概一年的准备时间,我真的考上了北大。一直觉得考研很值,与保研的同学相比,你只需要多学习三四个月,并且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与工作的同学相比,工作后便是相似的单调生活,拿一年来追一个梦,何尝不值得。无数次幻想自己写经验贴的一天,原来得偿所愿如此让人狂喜。相信读到这篇经验贴的你,至少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准备经验,希望可以给迷茫的你一些帮助。

初试篇

我在确定考研目标后,也像现在的你们一样在网上焦虑地搜集各种信息,比如考研帮、知乎,报班的确节约了很多时间,使得我比较快地从焦虑和迷茫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比较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读书

我是这样读书的:先读基础书,再读拓展书;读书时主要是划关键词句,尤其关注类似的词,因为很有可能考简答题,比如“谣言/流言”、“信息/讯息”,考试时很有可能会问这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除了类似词句,读书时我划的关键词还有重要学者、重点理论,总之读书时应该尽量以应试为目的,应该带着“这会不会考、会怎么考”的想法去读,这样一方面问题意识会使你更专心,另一方面也会更有收获。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在考前冲刺的时候又把一些基础书目再过了一遍,主要是重点的三四本,这时候主要是查漏补缺,看看自己是否还有不熟悉的概念、常见理论的新用法等等。比如《范式与流派》后期读比较有收获,前期很有可能读不懂,这很正常,但是到了十月左右再看此书就应该感到很有收获了,否则应当反思自己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还有一点应当注意的是,切忌把读书当消遣,以《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为例,书中介绍每个里程碑时会详细叙述其调查过程、时代背景,这些都是应当略读的部分,更不需要刻意记忆,就这本书而言,只要记住每一个里程碑是什么,大概总的背景是什么,每个调查得出了什么结论,对传播学产生了什么影响即可,应当时刻谨记自己是为了应试。

这里推荐一下古月师姐的暑期集训,真的超级干货,暑假的时候正是刚刚通读了一遍基础书的时候,在刚入门的时候得到暑期集训老师的点拨和知识点串联拓展,你会有一种恍然大悟和通透的感觉,也是在这个时期,要逐渐学会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这样在后来的学习中可以节约很多心力,知识点成体系后更有利于记忆和答题。尤其是对于考北大传播学硕的同学来说,理论深度特别重要!这一点暑期集训做的非常好!

看论文

其实与读书相比,看论文是最为高效的学习方式。基础书主要是梳理主要理论,专著主要是论述几个重点观点,而与动辄几百页的大部头相比,论文就显得十分短小精悍了。论文阅读方式应当如下:主要关注出题老师的论文,具体谁是出题人可以咨询古月师姐;看论文主要学习观点,与读书类似,时刻谨记应试目标,冗长的论述部分可以略读;论文分为重点论文、次重点论文和不需要看的论文三种,第一种需要专门整理专题并且反复背诵和用于答题,第二种最多阅读两次,将重要观点补充至专题即可,第三种根据论文题目或者摘要部分就能够判断出来,不放心就快速看一遍然后不需要再看。建议根据专题或者人来看,越是难读的越有收获。同时最近几年的论文都需要看,不可仅仅只看本年论文。

有时间的同学还建议尽可能阅读一些比较重要的学术期刊,如《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等,多学习一些与北大老师不同的观点,在答题时更容易出彩。

专题

基本上所有备考北大新传的,不论哪个专业的同学都做过专题,最基础的比如5W,此外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以及学校最近的动态、学界以及学院教授关注的热点、社会热点、常考知识点等做出各种专题。

这主要是方便梳理知识体系,形成框架,有利于随时增添知识点,同时在后期复习时可以不用再带着很多很重的书慢慢翻看,这样效率太低而且知识点太散,会有又忙又乱的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利于答题,北大出题很注重思路和逻辑,一份出彩的答案一定是有体系有深度的,决不能想到什么说什么。

背诵

虽然答题思路很重要,但这一切都建立在脑中有料的基础上。只有经过反复的熟练背诵,才能在答题时快速形成思路并且文思泉涌。在我的备考过程中,背诵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因为看书看论文只是在了解观点,其实还是走马观花式的,只有真正背诵,记在脑子里,你才有了理解,并且能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背诵是有技巧的,首先应当在早上,其次一定要重复,切忌自我感动和虚假努力。我在背书初期时就犯了这个错误,读了好几遍,几句几句地背得出,就以为自己背下来了,也不及时复习,常常是上午两三个小时背的东西第二天就不记得了,还觉得自己特努力怎么没有收获,这样非常打击积极性。

背书一定要严格按照记忆曲线重复,分别是背书半小时后、两小时后、八小时后、一天、两天、四天、七天、一个月。只有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复习,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复习看起来很花时间,但是一般而言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往后复习所花的时间越少。与其今天花两小时背书明天又忘又要花两小时,不如遵循规律,还记得牢固。

练题

到了备考后期练题就尤为重要。因为看书看论文都全部是在输入,考试考的是输出,知识储备之类的无形内容只有通过答题才能展示出来。很多同学掌握知识的水平相似,但是却取得完全不同的成绩,主要区别就在于答题技巧和答题思路。

最基础的比如如何排版更有利于获得无形的印象分,高阶的有比如如何破题、从什么角度答题,师姐的答题班教授区别于传统答题思路的提分技巧,区别于中规中矩的5W、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授出彩的答题方法。

同时帮助练习新传考研涉及到的所有题型,比如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实操题,新闻业务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题,怪题。并且答题班涵盖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新闻史,广告学,公关营销,等等可能会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这点在未来的考研中其实特别重要,因为在去年9月公布的招生计划里,北大新传传播学开始不区分研究方向,其中含义并未明言,所以考生无法判断小方向内容是否会纳入考试范围。

但是不能够打无准备的仗,只有对于小方向有所了解方能更为自信地上考场,同时如果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可以区别于其他只学习了大众传播知识的考生,答题更为出彩。

以去年的考题来看,小方向的考察其实是融入于大众传播知识中,你固然可以用大传知识答题,但是如果有更专业的其他知识必然更容易取得高分。与其自己跌跌撞撞地盲目摸索,不如选择有经验者的带领,胡师姐的答题班还有奖学金(真是个魔幻的操作哈哈哈)。

啊,还有更魔幻的…在胡师姐班报名了的同学如果没有通过考试可以免费重修报过的课程,并且还有针对性的个人计划,尤其推荐暑期集训,暑期是考研提升的最佳黄金时期,全封闭式保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每天都是课程满满的高强度输入,还包住宿,而且不限于新传专业课,还有公共课英语和政治的教学,很全面了。

复试篇

复试流程

今年2月15号北大官网公布初试排名,公布时间其实在之前的招生简章里有提到,北大还是十分准时的。在了解排名后就大概知道自己能不能进了,因为北大进复试比例一般是确定在1.5,不过排名进了的同学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还有一个基本线,一般来说专业课两门都是90分,这一点很重要,没过基本线的总分再高都很难进复试,听说可以申请某科分数特别突出进复试,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通过率也不清楚。

今年北大MJC招生计划为招收30人,按理来说进复试的应为45人,但是实际上只有39人,这就与基本线有关。知道排名后就应该马上开始准备复试,不要等到复试名单公布再准备,今年是3.9公布,3.17考试,时间是非常紧的。在了解了复试流程后,主要是看书、练习英语口语、准备材料和复习专业课。这时候一定需要一位研友和你每天语音练习,就按照复试流程进行答题练习,时间最好安排在早上,按考试时间模拟。这样会很有效率而且你也能够大概了解自己的水平,还可以互相交换笔记,比如热点梳理、真题思考。

在复试前去北大提交材料以后,复试的主要流程如下:

早上8点之前到达北大新传院,有学长姐负责引导到待考室等候;

按照新闻学、传播学的顺序和初试成绩排名进行复试;
在叫一个同学的同时会让下一个同学准备,每个同学准备的时间大概是十分钟,具体要看你前面那个人面试的时间,如果他结束得早你就更快进去,这意味着你的准备时间缩短,反之也成立;

叫到你之后你会来到考试办公室外坐着等候,小助手学长姐会让你抽题(我当时是三张纸选一张),传播学抽题一般不能换,抽到以后马上先扫一眼所有题目,有了解以后马上开始按顺序思索答案,主要是思考每题的主要观点,就像初试答题一样,尽量使用学术话语;

进去时可以先敲门,礼貌地说“老师好”,然后把自己的材料(打印五份,最好集结成册)交给里面的小助手,然后坐下来答题。当时是在一个椭圆桌,老师和你分别坐在椭圆桌的两边(是宽的那两边),所以其实还离得蛮近的。先答刚刚抽到的题,答题时要先说自己抽到了哪套题,念一遍题目再进行作答。答题后,院长坐在正中间,先让我做一个中文自我介绍,然后王洪喆老师让我用英文介绍我的研究计划。同时其他老师都在翻看我的资料,根据资料进行提问。

我是跨专业考研的,被一个老师连珠炮似的问了与此有关的好像5个问题,大概是“你为什么要跨专业”“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优势”之类的,说实在的当他说了一连串的时候我都不大记得所有题目了,但是要做出一副很自信的样子,在回答时先说一遍他的问题然后说自己的答案,我大概回答了三个,可能漏了个把问题当时他也没追问,我后来才想起来......

然后院长和吴靖老师分别问了问题,吴靖老师的问题主要基于我在个人陈述里写的研究方向是她主要的研究方向,就问我看了什么书。(之前说的复试准备中有看书就是在为这个问题准备的),所以大家的个人陈述一定要认真写和谨慎对待,里面的每一个字你都要做到被老师提问的准备。而且老师的角度很有可能十分魔幻。比如看着你的成绩单问某门课讲了什么,为什么这么低分,你做的调查有什么出乎你意料的地方…

个人陈述真的很重要!有几个当时自己撰写时迷茫的地方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可以超过两面;研究方向选定以后要有所准备,比如你看了什么相关的书-准备书的时候一般准备两三本,一本是传播学经典(一定不会出错的那种),一本是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一本是和材料相关的;研究计划类似精简版开题报告,可略写,最好稍微有点深度;开头结尾记得表现你的礼貌;行文风格学术些正式些更好(与煽情文艺相比);把你最想展示的东西放在最前面(准备材料时也一样,我是按照目录、个人陈述、成绩单、材料来集结成书的,书内要标页码,记得在打印店买个封面,封面写上专业和姓名);注意排版,可以按照要求分小标题,适当使用加粗放大字号等突出你的优势。

个人陈述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次修改,主要是拜托报班以后认识的学长姐,而且复试模拟也很重要,一定要考前多次模拟,有专业人士带领比较规范。

关于复试口语,理论上说从你结束初试考试的那一天开始就可以开始准备了,但是现实一般是疯狂玩耍和休息…我主要是从公布复试名单以后才正式开始练口语的,准确来说也没练够一个月,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自己押题和写答案背答案。

主要是和研友语音练习,除了常规问题如自我介绍外,我们会互相随机提问。当时我的英文问题准备了十几个,考试时也的确用上了。个人建议是自己写答案,不要用网上的模板,因为自己写更有利于记忆,而且网上模板会有一些套话比如“我外向开朗”,万一老师英文追问你请问你有什么事例证明这一点你就尴尬了…与个人陈述相似,英文自我介绍中的每句话都要有被(英文)追问的准备。不过传播学一般只问一个问题,MJC有追问。

其他

面试时被问到自己准备过的题一定不要过于窃喜,要表现得仿佛自己是临场发挥,淡定又自信,语速要稍微慢一点,直视老师,面带微笑,目光澄澈坚定,可以偶尔扫一下全场老师,声音要稳;遇到完全不会的或者没准备过的问题一定要稳,从能够回答的角度去回答,可以说“老师您好,这个问题我没有专门了解过,但是请您允许我从某某角度谈谈我的看法”,实在不会的就要坦率而不卑不亢地承认“老师您好,很抱歉这个问题我之前没有了解过,未来一定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千万千万不能和老师顶嘴,老师如果有反对意见你就接受就可以了,并且时刻保持礼貌与谦虚。

想谈一下心态问题,准备复试时紧张焦虑都是非常非常正常的。就我自己而言,还有一些我认识的排名很靠前的同学,都非常非常焦虑,连看公众号都能看到焦虑准备复试的同学,所以不要害怕,就按照需要准备的步骤去准备就行,就像初试那样殚精竭虑稳扎稳打即可。

竞争是残酷的,只有掌握了正确方法并且坚持到底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希望明年此时你可以回过头来感谢当初的自己,那真是一件超酷的事。


相关话题/北京大学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