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学考研重点(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1-07


    (2)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包含血能养气和血能载气两个方面。
    血能养气是指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在人体各个部位中,血不断地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营养,故血足则气旺。人体脏腑、肢节、九窍等任何部位,一旦失去血的供养,这些部位即可出现气虚衰少或气的功能丧失的病变。故血虚患者往往兼有气虚的表现,其道理即在于此。
    血能载气是指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说明气依附于血而得以存在体内,并以血为载体而运行全身。
    50.经络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人体的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组成。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主要有正经、经别和奇经三大类。正经有十二,故又称“十二正经”或“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又称“十二经别”。奇经有八条,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为“奇经八脉”。
    络脉是经脉的小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别络是络脉中较大者,具有加强十二经脉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属络脉的再分支,分布全身,难以计数。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浮而常见”的络脉。
    连属部分包括经络对内连属各个脏腑,对外连于筋肉、皮肤而称为经筋和皮部。其中,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51.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是怎样的?
    经别,即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多分布于肘膝,脏腑,躯干,颈项及头部。其循行分布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加以概括。即十二经别循行,多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呈向心性循行,称为“入”;然后浅出体表,而上头面,称为“出”;阴经的经别于头面部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别,然后一并注入六条阳经,称为“合”。每一对相表里的经别组成一“合”,这样十二经别分手足三阴、三阳共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52.何谓别络?
    别络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别络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之任脉、督脉的别络和“脾之大络”。另外,若再加“胃之大络”,也可称为十六别络。别络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以濡养全身的作用。
    53.经络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1)沟通联系作用:人体由脏腑、形体、官窍和经络构成。它们虽然各有不同的功能,但又共同组成了有机的整体活动。人体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之间的相互联系,脏腑、形体、官窍各种功能的协调统一,主要是依赖经络的沟通联系作用实现的。
    (2)运输渗灌作用:经络运输渗灌气血的作用,体现为经脉作为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而具有运输气血的作用,以及络脉作为经脉的分支而具有布散和渗灌经脉气血到脏腑形体官窍及经络自身的作用。各脏腑形体宫窍及经络自身,得到气血的充分濡养,则能发挥其各自的功能。
    (3)感应传导作用:感应传导是指经络系统具有感应及传导针灸或其他刺激等各种信息的作用。如对经穴刺激引起的感应及传导,通常称为“得气”,即局部有酸、麻、胀的感觉及沿经脉走向传导。就是经络感应传导作用的体现。
    (4)调节作用:经络系统通过其沟通联系、运输渗灌气血作用及其经气的感受和负载信息的作用,对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使人体复杂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维持阴阳动态平衡状态。
    54.何谓“审症求因”?
    中医探求病因,除了解发病过程中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称“辨症求因”,又称“审症求因”,为中医探究病因的特有方法,也是中医病因学的主要特点。
    55.何谓“六淫”?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但在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又称其为“六邪”。
    56.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是哪些?
    (1)外感性:六淫致病,其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故称外感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故又称之为“时令病”。
    (3)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多燥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温环境作业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如风热感冒,暑湿感冒、风寒湿痹等。
    57.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不居,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其伤人致病易使腠理宣泄开张而有汗出。故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性善动不居,游移不定。故其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征。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则属于风邪偏盛的“行痹”或“风痹”。“数变”指风邪致病变幻无常,发病迅速。
    (3)风性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如风邪入侵,常现颜面肌肉抽掣,或眩晕、震颤、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
    (4)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因风性开泄,凡寒、湿、暑、燥、热诸邪,常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从而形成外感风寒、风湿、风热、风燥等证。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风邪终岁常在,故发病机会多;风邪伤人,无孔不入,表里内外均可伤及而发生多种病证。古人甚至将风邪作为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58.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称为阴邪。寒邪侵入后,机体的阳气奋起抵抗。但若寒邪亢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寒邪所伤。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
    (2)寒性凝滞:寒性凝滞指寒邪侵人,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之意。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畅行不息,全赖一身阳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阴寒之邪侵犯,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甚或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临床表现。
    (3)寒性收引:“收引”,有收缩牵引之意。寒性收引指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侵及肌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等。
    59.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属阴,其性黏腻、停滞、弥漫,其侵人多隐缓不觉,导致多种病变。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湿为重浊有质之邪,与水同类,故属阴邪。阴邪侵人,机体阳气与之抗争,故湿邪侵人,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发为泄泻、水肿、尿少等症。因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最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如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膈满闷:湿阻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则脘痞腹胀,食欲减退。
    (2)湿性重浊:指湿邪致病,易见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湿邪阻滞经络关节,阳气不得布达,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称之为“湿痹”或“着痹”。
    (3)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邪致病,其黏腻停滞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湿病症状多表现为黏滞而不爽,如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淋证的小便滞涩不畅,以及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腻等。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因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其体胶着难解,故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等。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人体下部亦属阴,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阴位)。
    60.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为干涩之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司呼吸,直接与自然界大气相通,且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多从口鼻而人,故最易损伤肺津,从而影响肺气之宣降,甚或燥伤肺络,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
    61.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1)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火热之性燔灼、升腾,故为阳邪。阳邪侵人,人体之阴气与之相搏,邪气亢盛则致人体阳气病理性偏亢,“阳胜则热”,故发为实热性病证,临床多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
    (2)火热易扰心神:火热与心相通应,故火热之邪入于营血,尤易影响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重者可扰乱心神,出现狂躁不安,或神昏、谵语等症。
    (3)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之邪伤人,热淫于内,一方面迫津外泄,因气随津泄而致津亏气耗;另一方面则直接消灼煎熬津液,耗伤人体的阴气,即所谓热盛伤阴。故火热之邪致病,临床表现除热象显著外,往往伴有口渴喜冷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阴亏的征象。阳热太盛,大量伤津耗气,临床可兼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症状,重则可致全身津气脱失的气脱证。
    (4)火热易生风动血:“生风”是指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燔灼肝经,耗劫津液,筋脉失养失润,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证。“动血”指火热人于血脉,易迫血妄行。火热之邪侵犯血脉,轻则血行加速,甚则可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5)火邪易致疮痈:火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疹。
    6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邪为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

相关话题/中医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6考研中医综合复习计划(分科目详解版)
    2016年考研中医综合新大纲刚刚发布,与2015年大纲相比并无太大变化,只是新增《针灸学-经络腧穴各论》中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中新增照海这一穴位。下面新东方在线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中心中医综合教研室针对考研中医综合的特点,对大家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进行一下各科的针对性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04
  • 2016年考研大纲综述:中医综合
     一、2016年考研中医综合大纲变化综述  2016年中医考研大纲与2015年相比,六科目均没有变化。  二、2016年考研中医综合学科考试要求及题型分析  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 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04
  • 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肾的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肾的病机 肾的病机,即是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病理状态。 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脏器组织之一,由肾脏及其经脉所组成。 肾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肾阳、肾气、肾阴、肾精等方面。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则必然影响及肾的藏精功能或主水功能。藏精功能失调,则或为失于闭藏,或为精气不充,从而导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
  • 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脾的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脾的病机 脾的病机,即是脾的阴阳、气血失调病理状态。脾是脏腑中运化转输水谷精微的一个脏器组织,由脾脏及其经脉所组成。其经脉络胃,与胃构成表里关系;其他如肌肉(脾主身之肌肉)、唇(脾其华在唇四白)、口腔(脾开窍于口)、眼之胞睑等,均与脾有密切联系。 脾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脾阳脾气能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
  • 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肝的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肝的病机 肝的病机,即是肝的阴阳、气血失调病理状态。 肝是人体储藏和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组织,由肝脏及其经脉所组成,其经脉络胆,与胆构成表里关系。肝与其他某些组织器官如筋(肝主身之筋膜)、目(肝开窍于目)、爪(肝其华在爪)等,均有密切联系。 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肝阳、肝气主气机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
  • 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肺的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肺的病机__不信不给高积分 肺的病机,即是肺的阴阳、气血失调病理状态。 肺是脏腑中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的一个脏器组织。由肺脏、肺系(包括与肺相连的气道、喉咙等组织)、经脉等所组成。其经脉下络大肠,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此外,尚有某些组织器官如皮毛、鼻窍等与肺有着密切联系。 肺是体内外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
  • 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针灸复习(历年针灸治疗 已考)
    坐骨神经痛:大肠俞,腰夹脊,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丘墟 捻转提插泻法。 中风:内关,水沟 中经络: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内关泻,水沟雀啄,三阴交提插补,极泉提插泻。 中脏腑: 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太冲、合谷泻,关元、气海灸法,神阈隔盐灸。 哮喘:实: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 毫针泻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
  • 2016年中医考研--针灸穴位总结(精化基础复习版本)
    十二正经 手太阴肺经 中府少商 主治概要: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11穴,左右22穴) 尺泽 孔最 列缺 太渊 鱼际 少商 1.尺泽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肺系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0.8~1.2寸,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
  • 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针灸复习(特定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间与三间,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上有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与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膀胱义。 中冲劳宫心包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
  • 2016年中医专业考研核心笔记总结
    中医专业核心笔记总结 一、解表药 1.1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炭) 止血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白芷:祛风解表、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痛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