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职体育硕士《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2-27
第二章 体育课程
一、体育课程的含义。
1、定义: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和情感与社会方面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2、体育课程特性。
(1)实践性。体育课程必须通过身体实践活动,提高身体质量。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2)整体性。根据体育规律,实现体育课程目标,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3)社会性。体育教学过程中就出现小集体、小社会现象。
(4)差异性。由于手段学生身体条件、性别等条件影响,所以教学要因人而宜、因地而异。(5)非阶梯性。许多内容和手段没有明显的阶梯性本身很难分出现后。
(6)复合性。体育课程融合知识、技能、身体、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二、体育课程编制。
1、课程编制:(1)经过设计的各种学程和教育活动方式,将他们提供给教育机构的人们,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3)是实践性的事业,不是理论性研究。(4)为了达到教育目的体系,不是为了解释现存现象。(5)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一)体育课程目标。
1、体育课程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育目标的总要求,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体育课程编制的准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准则。目标内容不只是体育目标的重复,对体育教学目标的概括,既要体现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又要负荷体育教育学科特点。
2、体育课程目标具体包括;
(1)增强体质(基本目标),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能了。目的:提高学生理解、应用体育与运动能力,掌握健身方法,为终身参与提高方法和准备。
(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习惯。抓住学生兴趣和爱好,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关键。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体育活动具有社会活动中一些显著特点,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促进社会化。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是增进健康的一个良好的手段和过程,它将成为小康社会人们休闲生活的重要部分。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生活态度。体育作为育人的内容和手段,可以鼓舞和激励学生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形成乐观生活太度。
3、体育课程的内容。包括:体育知识与技术、运动参与、体育活动经验。
(1)体育知识与技术类。指间接的、传统的、科学的体育文化内容体系。传统运动项目:球类、体操、田径等。运动与外界关系:开放式、封闭式。运动结果判断标准:评分式、计数式、计时式、测量式。
(2)运动参与类。解剖部位:上肢、下肢、全身运动。基本方式:走、跑、跳、投、攀登等。情感:接触与接受、爱好与兴趣、自愿与自觉等。人数:个人和集体。
(3)体育活动经验类。素质: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韧。防病治病:养生、健身、防病、治病、康复。新陈代谢:有氧、无氧运动。
3、体育课程选择的标准。
(1)要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应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在分析不同课程内容的多种功能及对现实课程目标的作用基础上,科学选择体育课程内容。
(2)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体育知识、技术。
(3)适应学生实际运动水平,使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过于简单,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烦;过于复杂,学生望而生畏,丧失信心。只有适应,才有信心,有努力的动机和愿意。(4)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
(5)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
4、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就是对体育课程内容妥善加以设计和合理编排的过程。
(1)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相统一。《体育课程标准》改变以前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两条线贯穿:一、传承体育运动文化的教学功能。二、增进学生健康育人功能。
(2)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统一。逻辑顺序:根据体育课程内容本身的系统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三、体育课程发展历史经验和改革趋势。
(一)历史经验。
(1)体育课程的世界性和民族性。①其设置及其内容,是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经济和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和缩影。因此,其演变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变革趋势。西方近代体育课程是社会化大生产和民主制度的产物,代表社会发展方向。②世界性要与本国传统和现实相结合。而本国传统和现实以世界性为目标。
(2)体育课程发展演变多因素制约性。①社会经济制约着教育和学校课程,教育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水平,是人类社会活动,包括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原动力和决定因素。②体育课程不能超越特定的政治范畴。
(3)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性。体育课程发展受到社会、国家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育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影响。体育课程是体育教育的核心,其产生发展条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的。
(4)体育课程的发展社会制约性和历史局限性。体育课程不能超越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他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还会受到社会和国家的影响。所以改革要考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现实条件,从本国实际出发。
(5)体育课程演变过程中的钟摆现象。指统一性的课程和多样性的课程,二者之间不断互为消长、互为更替。体育课程的发展不是对旧的体育课程彻底的否定,而是继承中的否定,是否定中的继承。
(6)体育课程发展的动态性与阶段性。体育课程正式产生于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体操课。体育课程的演变发展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动态的、阶段的发展过程,既要立足于创新,更要用历史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谨慎地审视体育课程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7)体育课程的统一性和灵活性。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忽视灵活性,学生最大发展受到影响,忽视统一,体育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统一主要指:课程开设、目标、教学时数、教学内容、考核内容、要求。我国是统一有余,灵活性不足。1956年第一部教学大纲,1992年衣服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二)改革趋势。
1、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体育课程方案:国家、地方教育机构用于指导课程编制和安排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督导和评估教学的依据,有体育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组成。国家单一垄断课程方案的缺点:统的过死,缺乏灵活,限制了各地区、学校课程计划多样性。1999年6月《-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制。特点: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社会需要与学生发展、国家统一的教育目的和学校特有的办学宗旨、教师统一执行国家课程与教师亲自设计校本课程辨证地结合起来。目的:
解决传统课程体系和内容脱离社会发展、地方需要和学生成长的弊端,加强课程实践性,促进教材的多样化和本土化,达到课程目标的多元化。
(2)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应是多元的,不仅以掌握体育技术手段为目的,还应突出以运动为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发挥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3)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新课标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以前只注重结果。
(4)课程教材多样化。不是说教材种类和数量越多越好,主要强调不同教材的特色、角的的创新、教材的适应性。
(5)课程内容组织的现代化、生活化。
(6)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章 体育教学
一、体育教学要素
1、构成要素:三要素说: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四要素说:体育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手段。五要素: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体育教学方法、教学物质条件。
2、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关系。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统一活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基本因素。他们共同作用的对象是教材。他们相互联系,依存和作用。
二、体育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定义:依据体育教学目的提出的预期结果。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
2、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
(1)激励功能。其能否实现要取决于其价值能否被学生认同和难易程度是否适中。学生发展需要经过,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介于中间的称为最近发展区。一个难度适中的目标应该处于该区内,才能激起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
(2)定向功能。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制约着教学设计方向,为体育教学过程提供指导。体育教学设计是为实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体育教学目标是“的”,教学设计是“矢”。目标指向正确产生正向效果,否则相反。
(3)评价功能。体育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成为测评教学效果的尺度和标准。
3、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包括:超学段、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技术点等目标。
(1)超学段体育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定义:超越各个学段学生年龄特征、概括体育教学本质功能的最上位教学目标。①主要功能:与其他学科相比的体育学科的定位目标。②主要工作:研究学科的特性和功能。③搭载文件:国家教学文件,如《九年计划》、体育教学理论书籍。
(2)学段体育教学目标(水平目标)。主要功能:①大、中、小学之间相比、相衔接的体育策略性目标。②主要工作:各个阶段学生生长发育特点。③搭载文件:国家颁布个学段文件,如《全日制初级大纲》《普通高中标准》、学校体育教学规定等。
(3)学年体育教学目标。外部特征:①主要功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制定的年度发展性目标。②主要工作:各年龄的身心特点和学校的年度教育计划。③搭载文件:学校和教研组的《体育计划》。
(4)学期体育教学目标。①主要功能:反映气候与学期日程安排的,由学年的体育教学目标分割成的教学目标。②主要工作:学期所在季节对教学的影响和学期的教学安排。③搭载文件:学校和教研组的学期教学计划。
(5)单元体育教学目标。①主要功能:依托各个项目学习的、依据各运动项目特性制定出的实际性的教学目标。②主要工作:运动项目的特性及其学理。③搭载文件:教师单元计划。
(6)课时体育教学目标。①主要功能:根据单元计划的逻辑程序分割和排列的目标。②主要工作:教学时空的情景和45分钟的条件。③搭载文件:体育教师的教案。
三、体育教学过程。
1、定义:在体育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行程。时间上表现为流程或程序。空间上表现为组成要素与活动结构。
2、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
(1)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使学生在不断的身体练习中去掌握运动技能,从而进行其他方面的养成教育。
(2)是提高运动素质的过程。不仅要掌握运动技能,还有体育运动素质。
(3)是学习知识和形成运动认知的过程。体育涉及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4)是集体学习和集体思考的过程。是教学的主要形式。
(5)是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乐趣是体育运动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教学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的途径和手段,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四、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1、定义: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必然显现的,与体育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现象及其有规则的变化。
2、五大规律。
(1)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动作技能形成、提高的过程是:粗略掌握----改进与提高---巩固和运用自如。三个阶段手段一些因素的影响:动作技能难度、总时间和密度、教学经验和能力、学生前期经验积累、学生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
(2)运动负荷变化规律。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身体练习完成的体育习得过程。体育教学过程既要合理利用生理负荷,又要合理控制负荷。负荷的安排要符合技能变化的三个阶段。
负荷变化与控制过程:热身和逐渐加强负荷阶段---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和控制负荷阶段---恢复和逐步降低阶段。
相关话题/体育硕士
2015在职联考体育硕士招生单位及限额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获悉,2015年各招生单位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限额的文件。下面是体育硕士的招生单位及招生限额情况,共计20所: 单位名称 招生限额 单位名称 招生限额 北京师范大学 75 ...专业硕士新闻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9-242013在职联考体育硕士招生单位及限额
2013年各招生单位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限额的文件。下面是体育硕士的招生单位及招生限额情况,共计20所: ...专业硕士新闻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4-02-152013年体育硕士在职联考报考条件
体育硕士 2011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的在职 ...专业硕士新闻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4-02-152012在职人员攻读体育硕士学位报考条件
体育硕士 2010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的在 ...体育硕士 本站小编 2014-01-07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新浪教育讯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公布。 (2005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为全面建设 ...考研报考信息 新浪考试 2010-09-262011年招收体育硕士院校名单
新浪教育讯 2011年招收体育硕士的院校名单公布。 院校名称 所在省市 院校名称 所在省市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省 江西师范 ...考研报考信息 新浪考试 2010-09-26苏州大学2010年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苏州大学2010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公布,全文如下: 苏州大学是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211工程 ...体育硕士 苏州大学 2010-07-13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新浪教育讯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公布,内容如下: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教学与科研力量居全国一流水平的 ...体育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 2010-07-13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在职体育硕士招生简章
新浪教育讯 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在职攻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布。 沈阳体育学院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体育高等 ...体育硕士 新浪教育 2010-07-112010年在职人员攻读体育硕士学位报考条件
体育硕士 (一)报考条件 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体 ...体育硕士 新浪教育 201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