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名词解释大全(最终极版)(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2-28
天下惟器: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五:“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道之器也。”认为道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强调道随器的变化而变化,反对“悬道于器外”。还指出各时代均有自己的道,“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汉唐无今日之道,则今日无他年之道多矣。”
行可兼知:王夫之认为知与行各有功用,不可混同。“知行相资以互用,则于其相互,益知其比分矣。”但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和主导,“且夫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认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销行以归知,终始于知”,认为朱熹主张“知先行后”是“立一划然之次序,以困学者于知见之中。”
性日生日成:王夫之用来指人性后天逐渐形成。《尚书引义•太甲二》“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则夫天命者,岂但初生之顷命哉!”人性的形成与教育、环境有关,不是一成不变的。“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未成可成,已成可革。性也者,岂一受成侀,不受损益也哉?”
能必副所:王夫之用语。能、所原为佛学概念,表示主观(能)和客观(所)的区别。王夫之说:“能、所之分,夫固有之,释氏为分授之名,亦非诬也。乃以俟用者为所,则必实有其体;以用乎俟用,而以可有功者为能,则必实有其用。体俟用,则因所以发能;用,用乎体,则能必副其所。”因有确实存在的客观对象和主观的认识作用,故认识必须和对象符合即能必副其所。
颜元
三物:指六德六行六艺,《周礼》的六德是智、仁、圣、义、忠、和,六行是孝、友、睦、姻、任、恤,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颜元说:“六行乃吾性设施,六艺乃吾性才具。”只有在这些具体事物方面下功夫,“身实学之,身实习之”,才是尧舜周孔的正道,离开这些具体事物,别求所谓静坐读书之类,都是异端外道。
六府三事:《尚书》的六府是金、木、水、火、土、谷,三事是正德、利用、厚生。颜元说:“唐虞之世,学具在六府、三事,外六府、三事而别有学术,便是异端。周孔之时,学治只有个三物,外三物而别有学术,便是外道。
戴震
血气心知:戴震认为,人的认识作用是以人的生理机能为基础的,“有血气,夫然后有心知。”血气指活的身体,人的身体是人的意识的基础。戴震认为客观世界是人感觉经验的来源,人的感觉器官的形成以物质世界的实际情况为根据。戴震认为,“耳之能听也,目之能视也,鼻之能臭也,口之知味也,物至而迎而受之者也。”人的感觉乃是外物作用所引起的,外部世界是感觉的来源。人在感官之外还有心,心是主宰感官的。同时,心有知识,心的知识可以发展到神明的境界。“心之精爽以知,知由是进于神明。”心的作用是思,“心之精爽,有思辄通。”神明,就是思无不通,但心的神明也是以身体为依据的。感官的作用是辨别声色臭味,而心的作用是辨别理义。声色臭味在物接于我之血气,理义在事而接于我之心知。声色臭味在物,理义在事。
以太:希腊文Ether的音译,源出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17世纪之后,被设想为一种物质性媒介,用以解释光、热传导以及电磁引力现象。以太说光绪年间传入中国,中国近代思想家各按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进行阐释和发挥,作为构置哲学体系的依据。谭嗣同认为,以太不仅是光热电的传播者,而且是“法界由是生,虚空由是立,众生由是出”的宇宙本源。它“成乎不生不灭,而所以成之微生灭”,具有永恒运动、不断转化的特征和作用。又用中国传统学说和佛教唯识宗观点附会“以太”概念,断言:“以太亦仁而已”,或称“兼爱”、“性海”、“灵魂”、“慈悲”以及“爱力”、“吸力”,所以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康有为认为以太即“不忍人之心”---仁:“不忍人之心,仁也,电也,以太。”章炳麟则认为以太的实质即“阿屯”(即原子,英文atom的音译),形虽极微,然其流动“而分迟速”,“则不得谓之无体”。孙中山则认为以太是宇宙万物的物质本原,说:“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于译以太)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
严复:
天演:严复对西文Evolution的意译,即进化。原指由达尔文发现的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规律。严复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一部分,题为《天演论》,介绍了这一自然规律,并依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把这一自然规律引入人类社会,“达尔文曰物各竞争,最宜者立,动植如是,政教亦如是也”,以此强调“自强保种”。又根据天演规律,反对社会“守旧不变,以古为宗”,主张“强立不反,出与力争”,反对“委天数而听天命”,认为中国“一弱于群强之间”,如能顺应天演规律,“淘洗改革”,“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则能由弱变强,不然则被淘汰,以此激励人们救亡图存,并为变法维新寻求理论根据。但他又认为“天演之自然”,“惟不可期之以骤”,主张渐进。
物竞天择:严复对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译语。其在为国人介绍《物种原始》(今译为《物种起源》)时,概括其意为物竞、天择,“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同时认为此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用以为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的理论根据。
质力相推:亦称质力杂糅。近代严复对于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哲学概括。质,即质点,指物质和“物体”,力,指排斥力和吸引力。他认为质和力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其运动形式为“翕以聚质”和“辟以散力”。宇宙万物甚至人的知觉思维都是如此,认为此是“天演最要之义”。
内籀:严复对于归纳(induction)的意译,与外籀相对,指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归纳推理。严复在《西学通门径动用说》中指出:西人“于格物穷理之用,其涂不过二端,一曰内籀,一曰外籀。”内籀是“推见至隐”之术:“察其曲而知其全也,执其微以会其通者也。”指考察事物各别以概括事物的共相,通过事物的各种现象抽象出事物的一般。
外籀:近代严复对“演绎”(deduction)的意译,于内籀相对,指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演绎推理。严复认为,外籀是“本隐之显”之术,“据公理以断众事者也,设定数以逆未然者也。”(《译<天演论>自序》)根据普遍公理以推断特殊事物,依据必然规律以推知事物的将来。
熊十力
性智:熊十力用来指人的“真的自己的觉悟”,与量智相对。它圆满无缺,独立无匹,虽不离感官经验又自在离系,寂寞无形却又包含万理,为一切知识的根据。具有性智的人才能自明自识以认识宇宙和人生的真源。性智和量智的区别在于:“性智是体,量智是用。”但量智虽本性智,却“缘一切日常经验而发展”,“迷以逐物,而妄见有外”,于是变遮蔽了“真的自己”,违背了性智。
心无自体:熊十力借佛教大乘空宗之说,用以指心(识)并不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心只似电光虚现其相,而非实有。心(识)的现起,虽有本身内在的自动力,但亦是众多的“缘”互相依持虚现为心的相状,“可见心,是没有自体的,并不是实在的,若是离开诸缘,便没有所谓心这个东西了。”“只有把他的本身的自动力推出来,而假说为因缘、除此外,无所谓因缘。”
俱分进化:章炳麟用语,认为阿赖耶识是世界万有的本原,由于熏习性或末那我执的作用,产生善恶苦乐作为进化的基础。进而断言:“若以道德言,则善亦进化,恶亦进化;若以生计言,则乐亦进化,苦亦进化。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景。”认为社会历史的进化,除善乐的发展外,还意味着罪恶和痛苦的加深,故主张“进化之实不可非,而进化之用不可取。”(《俱分进化论》)
孙中山:
分知分行:或称知行分工,孙中山语。认为“科学愈明,则一人之知行相去愈远,不独知者不必自行,行者不必自知,即同为一知一行,而以经济学分工专职之理施之,亦有分知分行者也”(《孙文学说》)。又按天赋的高低,将人分为创造发明的先知先觉者、仿效推行的后知后觉者、竭力乐成的不知不觉者三类,认为在科学发达时代,这三类人可以实行绝对的知行分工,但相互之间“相需为用”,通力协作,乃可促进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
生元说:生元,即细胞,“取生物原始之意”命名。孙中山认为“生物之元子”为“造成人类及动植物者”,“由生元之始生而至于成人,则为第二期进化。”而且,“生元之为物也,乃有知觉灵明者也,乃有动作思为者也,乃有主意计划者也”,视“人身构造之精妙神奇”,“人性之聪明知觉”,均系生元“为之”,“发之”,并把生元之知、生元之能等同于孟子的良知良能。另受微耳和“细胞国家论”的影响,认为“生元之构造屋宇、舟车、城市、桥梁等物”,认为有机体的构成是生元的简单聚合和机械总和。
知难行易:孙中山为破除“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这一革命的“心理之大敌”而提出。认为“天下事惟患于不能知耳”,强调“倘能由科学之理则,以求得真知,则行之决无难事。”认为人类知行关系具有“行其所不知以致其知”、“因其已知更进于行”的特点,肯定了行的作用和求得真知、指导行动的重要意义。对鼓舞当时的革命党的斗志有积极作用。
实验的方法:胡适提倡的实用主义的一种基本方法。这一方法“至少注重三件事”:一、从具体的事实与境地下手。二、一切学说思想,一切知识,都只是待证的假设,并非天经地义。三、一切学说与理想都须用实行试验过。(《杜威先生与中国》)后又把这种方法“应用到科学研究方面”,归结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52
提出这种方法不仅在于寻求某一事件的原因和整个历史背景,评判其历史地位与价值,更重要的是“拿一个学说或制度所发生的结果来评判他本身的价值。”(《杜威先生与中国》)
实验的方法:胡适提倡的实用主义的一种基本方法。这一方法“至少注重三件事”:一、从具体的事实与境地下手。二、一切学说思想,一切知识,都只是待证的假设,并非天经地义。三、一切学说与理想都须用实行试验过。(《杜威先生与中国》)后又把这种方法“应用到科学研究方面”,归结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止观:佛教用语,禅定和智慧的并称。止,亦译为止寂或禅定,观,意为智慧。《维摩诘经》卷五僧肇注:“系心于缘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止”是使所观察的对象“住心于内”,不分散注意力;观是在“止”的基础上,集中观察和思维预定的对象,得出佛教的观点、智慧或功德。天台宗主张“止观双修”,作为一切修习方法的概括,但不限于传统的静坐默想,主张在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要有“止”有“观”,使思想认识契合佛教教义的要求。禅宗将二者作为体用关系,构成自己理论认识和宗教实践的基础。
六家七宗:东晋时期佛教般若学派别。魏晋时期,佛教学者用玄学观点理解和论释《般若经》,对经中“空”的意义理解发生歧异,形成许多派别。据南朝宋昙济《六家七宗论》(原书轶,梁宝唱《续法论》曾引用)、隋吉藏《中论疏》、唐元康《肇论疏》等,一般认为六家七宗及其代表为:本无(道安)、即色(支道林)、识含(于法开)、幻化(道壹)、缘会(于道邃)、心无(支愍度);加上本无宗的分派本无异(竺法深、竺法汰)为七宗。一般认为本无、即色、心无三家最能概括当时的佛教主张。
相关话题/哲学
武汉大学西方哲学考研名词解释
数是万物的始基 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作为万物的始基或本原。他们说,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原型,万物都是模仿数的,是数的摹本,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从一中产生出二,二是从属于一的不定的质料,一则是原因。从完满的一与不定的二中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体;从体产生出感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282015大学研究生院哲学A++级一级学科排行榜
武书连2015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哲学A++级一级学科排行榜 哲学只有哲学1个一级学科。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2013年授予的哲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1.35%,授予的哲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0.84%。 另对中国大学公布的2007~2012年招生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哲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1.60%,哲学是较小的学科。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8武书连2015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哲学40强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2013年授予的哲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1.35%,授予的哲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0.84%。 另对中国大学公布的2007~2012年招生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哲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1.60%,哲学是较小的学科。 2015年,有权授予哲学博士学位的大学有45所,有权授予哲学硕士学位的大学共174所。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04四川大学考研真题—中国哲学史-2006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2015年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真题
北京大学西方哲学专业现代与中哲真题 现代部分 简答 1、本体论承诺 2、范式 3、在世之在 4、逻各斯中心主义 5、公平与正义 论述 1、尼采的永恒轮回说 2、胡塞尔的生活的世界 3、分析卡尔普纳一段话,大概内容是证实程度及对形而上学态度。 中哲部分 1、荀子正名学说 2、张载太和及诚明学说 西方哲学史二 简答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北京大学 2015-10-06南京大学外国哲学历年真题
南京大学外国哲学历年真题 2000年哲学综合 B卷(限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专业考生做)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要说明你对哲学党性原则的理解。 2、你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范畴有几种含义?这些含义之间有何联系? 3、简析社会意识rdq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9-10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
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 【哲学综合一】 名词解释: 反思、不可知论、矛盾、民族精神 举例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举例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为什么说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以人为本 选做题 分析:举例说明历史、逻辑相统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从工业革命时期的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07-132009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研试题
2009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言立三表 2.辩无胜 3.静因之道 4.人副天数 5.物不迁 6.言尽意 7.神灭论 8.一物两体 9.理一分殊 10.淮南格物 二、简答题(共1题,10分) 试析韩非子对早期法家思想的综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07-09西方哲学考研分类总结
名词解释 古希腊部分 范畴(亚里士多德)1 洞穴说2 四因说18 产婆术9 实体(亚里士多德)6 智者与智者运动2 伊壁鸠鲁的快乐论伦理学2 理念说10 中道1 知识即美德5 认识你自己1 理想国3 数(毕达哥拉斯)3 存在(巴门尼德)7 实践智慧(亚里士多德)2 太一(普罗提诺)5 哲学源于诧异1 属性和样式1 无定(阿那克西曼德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07-082014年清华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4年清华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名解7*10 1.善不受报 2.太极图说 3.心即理(还给个提示,陆九渊) 4.大同书 哎呀,忘了忘了,总之都是灰常常规的,难度跟心即理一个档次的,可能善不受报比较细。 简答题2*20 1.孟子论王霸之异,当然完整版是,孟子是如何分辨王道与霸道。 2.夫圣心冥寂。理极同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