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科技史 第一讲 中国古代科技史发展概况(考研讲义)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1-03

第一讲 中国科技史发展概况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与奠基
一、 原始社会时期(远古到至今4000多年前)

社会发展概况:
3、4百万年前-4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阶段
劳动工具:打制石器、骨器,能够长期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火的使用意义重大,许多技术产生、发展都与火的利用密切相关)
社会制度:条件-工具落后,生产技术水平十分低下,组织能力薄弱
          “制度”-结成群体。几十人一伙,靠采集和渔猎维持生活,生活极端艰苦
10万年前-几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中期-早期智人 劳动工具:石器进步
1-几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期智人
劳动工具:石器进一步进步,已发明弓箭(石箭头),对渔猎生产发展重大
1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现代人
发展条件:晚期智人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智力进一步发展,劳动经验技能、制作工具技能显著提高
新突破:1)出现了形制准确合用和有锋利刃口的磨制石器
        2)开始烧制陶器
        3)产生了原始的畜牧业和种植业
        4)利用野生葛、麻等编制成织物
        5)建筑住房
        6)晚期开始掌握制造铜器的技术,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社会制度:由于生产工具进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制度高度发展,使人们有了比较牢固的结合,集团间有比较密切联系,保证了持续不断的生产生活和劳动经验的世代继承,为生活改善提高、生产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晚期技术发明使生产力大幅发展,社会面貌随之变化,社会物质财富开始有剩余,贫富差别产生,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走向崩溃,为阶级社会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科学技术概况:
1)科学技术史的开端就是人类历史(从制造工具开始,即开始有意识的生产生活)的开端。
2)只有技术,没有严格意义的科学。科学寓于技术之中。(选择石料、打制和使用石器-力学、矿物学、地质学;采集、狩猎、原始农牧业-植物学、动物学;火的使用、制陶、原始冶铜技术-化学;农牧业发展的需要促成了物候、天文学、数学萌芽)
3)由于没有严格意义的科学,技术、生产力一直整个社会发展缓慢,经历几百万年漫长岁月。
4)几项重大技术发明:石器的改进;弓箭的出现;火的使用;陶器的发明;农牧业的产生;蚕丝的利用。
Q1 为什么原始社会没有科学?
1)自然科学使人们关于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知识;2)只有当人们积累的对自然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程度,经过飞跃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在经过系统化,才成为科学。3)原始社会还没有达到这个条件。
Q2 原始社会科学萌芽有丰富内容,却又有很大局限性,体现在哪里?
1)丰富性:科学来源于生产技术,原始社会已有科学萌芽的土壤,如工具制造、火的使用、采集渔猎、农业畜牧业、建筑等,都包含科学知识。
2)局限性:1原始社会科学知识直接依赖物质的生产活动,具有生产经验的形态。2对于自然现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对自然的认识和神话、原始宗教紧密交织。

二、奴隶社会时期(夏c2000-c1500商c1500-c1000周c1000-c771)

社会发展概况:奴隶制度的出现
黄帝时代-尧舜禹-夏代前期 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条件:1)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畜牧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2)剩余产品和社会分工的出现,逐渐产生私有制和贫富差距
      3)部落战争的俘虏供首领奴役,产生了奴隶和奴隶主
禹死后,其子受新兴奴隶主贵族拥戴,继承职位。民主推举的“禅让制”变成家族的“世袭制”,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对奴隶制度的评价:
1)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剥削制度,粗暴野蛮
2)它的出现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进步现象
3)由于大规模的利用奴隶的简单劳动协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上有了一部分脱离生产专门管理国事的特权分子
Q3 简述三次社会大分工及其意义。
第一次:农业和畜牧业
原始社会同一氏族部落女人和男人间采集和渔猎的简单分工发展为不同部落间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同部落出现产品交换,促进了奴隶制的出现。
第二次:农业和手工业
原始社会瓦解时期,出现手工业和农业分离;进入奴隶社会,分工规模加大。(由于技术和奴隶,比较多的剩余粮食)
具体表现:商:青铜业(管办)、制陶业、骨器业
          周:对手工业者非常重视。这种重视专门技术的风气延续到春秋战国
第三次:出现商业
商代出现不从事生产,专门经营买卖的商人阶级。
条件:产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市场的扩大


科学技术概况:
奴隶社会以青铜(含有锡铅的铜的合金)器的制造和发展作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Q4 为什么说奴隶制为科学从技术中分化出来创造了条件?
1)主要条件:奴隶制下的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大规模分工。有助于生产力提高、产品交换的扩大、国家法律的发展、艺术科学的创立。
2)直接条件:脑力劳动者从体力劳动者中分化出来。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以及某些书写符号才有可能被整理发展为文字。
   分化原因:1可行性-生产力提高,社会物质财富增长,使社会有可能供养一批脑力劳动者。
             2必要性-生产本身提出比以前复杂得多的组织管理以及交流、整理、提高技术经验等种种问题,这就使供养一批脑力劳动者成为社会的必需。


相关话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