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中外建筑历史专业课讲义(1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3-23
ps。以上是根据常青老师讲的课整理出的笔记以及我的一些想法。这些天整理了笔记,也想了很多。真后悔没能早点在网上碰到你,那样的话,这门课就不会考的那么差了~~伤心~~~。笔记中懂的记的比较顺,不懂的就只能听写了,比较散(第几讲是我按照老师每课讲课内容分的,与专题无关,每课内容长短参差不齐可能与幻灯的多少有关,也可能与个人的兴趣点有关)。关于笔记我只能提供你他讲的内容,也试着理出一条我认为重点的线,很多东西我还是模模糊糊的;想法比较片面。错误之处还望见谅。我不懂如何授课,只能提供你我们需要什么。
常青老师的课几乎场场爆满,除了我们应该上课的以外还有研究生以及想考研的人,每次上课都得提前抢位子,不然只怕是连该上课的也没位子坐了,所以就冲着这场面,有些平时从来不上课的同学都会去凑凑热闹。常青老师的课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我觉得除了他的名气外,关键在于他的讲课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不象以前我们上的历史课(老师泛泛而谈,就象在介绍旅游景点,对木构构造提的很少。因为觉得和设计不太搭边,不来上课同样也能通过考试,老师等于无意义,所以只是应付考试,记的快忘的也快,到大四基本还给老师)而常青老师能结合当今的建筑热点,发掘现象背后的成因,总结古今中外建筑的关系。这些都是与当今建筑设计有关的,是我们想知道的。唯一不足的是,常青老师以为我们大一学的历史课还扎实,所以只是总结特点,课本基本不讲,谁知大一的历史课我们早就忘的一干二净了。再加上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时间紧凑,每堂课的内容都满满的,老师讲的又快,来不及消化,所以,程度高的同学很感兴趣,程度较低的同学听的一头雾水而失去兴趣。那么,从我们大一的历史课和大四的历史理论课来看,我想问题应该是出在“脱节了”,甚至我想原本就应当是一门课的。你看,历史课在大一只罗列事实却不告诉我们学它为何,在大四理论狂轰乱炸却不允许我们有消化的时间。这样,理论如同空中楼阁而事实也缺乏了证明、帮助理解理论的意义了。还有一点,在听常青老师的课时,觉得他讲的很多,听课时很难理出头绪,笔记难免遗漏许多,在现在整理完笔记的时候才稍稍摸着个头,(唉,象这样有时间能静下来整理笔记写写想法的也只有寒暑假了)可能是我的理解力有限吧,难怪有些人会反复去听。建议你讲课的时候最好有清晰的板书,(但板书切记太细,因为学生好象比较瞧不起字多话少的老师,呵呵)这样即使课堂上听不懂的也能回去查资料,可以提高听课效率。你在网上曾问过我建筑历史作为专门一门学科与建筑结构,构造,力学等等的其他学科对于设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我想结构,构造,力学是设计的米饭,虽说乏味吧,至少能填饱肚子(虽然这些学科现在看来也濒临危险,因为完全与设计课脱节,又枯燥,要不是为了要通过考试,我想满座率肯定会下降好几成,迟早会要改革的。不过有一例外的就是刘昭如的构造课了,不知道你认不认识她,呵呵,既modern又lovely的“老太太”上课有说有笑,不但自己做powerpoint还会flash。我是想说一个性格开朗风趣又多才多艺的老师再乏味的课到了他手上也会活灵活现的。嗨,扯远了。);历史理论课就如同设计的菜肴,它不乏味,但这道菜受不受欢迎就看你怎么做了,好手艺的厨师能做出既有营养又美味还能填饱肚子的点心。说白了建筑历史课的课本给哪个不是学建筑的大学生都能看懂的,又何况是学建筑的。那历史课老师的存在与否就完全取决于那个老师本身的学术魅力和独到的建筑史观了。你何尝不可以尝试着将基础与理论结合起来把历史课和理论课变成一门课讲呢,蛋炒饭虽然普通,但即可口又能填饱肚子呀。
我觉得上历史课的关键要在第一堂课就让学生明白这门课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明白了学它的意义就有兴趣学下去了。恐怕你不会记得,你曾经在网上和我聊的时候有一句话一下子点通了我,那就是:“你想表达什么?”从此我每做一个设计就不仅仅是一次对一种类型的建筑手法的学习,更是一次对建筑所面临的问题、社会现象甚至是对人生的一次思考。不仅如此,我所选的每门课甚至我的每个兴趣爱好我都能找到与建筑的关系,可以变着角度理解建筑,很有意思。于是学习变成了兴趣,阅读变成了能量补充,所有知识结构就如同罗马拱券,而建筑就是其中那块券心石。(唉,至于这门课为什么考的这么差,可能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吧)所以,我想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更多的迷茫应该是来自于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而历史理论课确实是应当回答这个问题的。有些东西需要用一辈子来理解,而有些东西早些理解了就能决定今后几年学习建筑的命运。(呵呵,我觉得我很幸运,居然在大二就鬼使神差的碰到了你,在和你聊天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说来还真要感谢迈耶,嗨,又扯远了。)如果说结构、构造、力学课甚至是设计课是教你如何去当个称职的建筑师,那么历史理论课应当是教你如何去当一个有灵魂的建筑师。所以历史理论课上的好可以促进设计,甚至是带来所有的相关学科的学习动力;上的不好的话就如同胡椒粉:可加可不加,加多了还呛鼻。我想这就是历史理论课在所有专业课中的地位吧。
至于你教的是刚入门的新生,常青的课可能有点深了,但是建筑历史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这一课题,我想无论是新生还是老生都是迫切想知道的吧。如果你能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建筑意匠,建筑史观结合的完美的话,我想常青的课的内容对刚入门的学生来说也是容易接受的,并且还能促进建筑设计。至于你不了解每个学生的程度,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写论文了,懂的多的学生自然乐意写,而程度较差的就只是应付而已了,相信你这个明眼人一看就能摸到底了。(不过千万不要在一开课就写,那样的老师是最讨人厌的了)。我班有一奇人,被尊为“大师”,平时少言寡语,只在老师讲到解构,类型什么的时候才蹦出几句冷门,和他交谈从来只能看到眼皮,眼睛只在上理论课的时候炯炯发光,原版哲学书是他的随身物,还能自学德语,写出的论文连常青也为之惊叹。我是想说,这等奇人在每个学校都会有的,对于这种“大师级”的学生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提供书目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嘛。生命力旺盛的种子就是扔在石头缝里也能生根找水源的,一块朽木就算你用药酒泡也不肯发芽的。至于那么多书要读没有时间这个问题嘛,我想时间不是问题,就怕有时间也不会去读。要读的学生就算学期中没时间读,利用寒暑假也会去读的。你能做的也就是尽量提供有价值的书目了。我想学习就象在织一张网,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就取决于这张网织的大不大,牢不牢了。特别是学建筑的,是要学的既博又专的,但时间是有限的,那么这博与专之间的权衡关系就要靠你老师来把握了。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这是事实,特别是建筑系里的学生就更是五花八门了,我想一个好老师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优奕的成绩,而是能将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到及至。记得我的一个老师曾说过:“我们这里不是培养工程师的地方,是培养大师的地方。”当初听听觉得那个老师很狂妄,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他的确说到建筑学教学的点子上了:每个建筑系学生的个性是最可贵的。那么历史理论课的任务并不只是告诉学生一个观点,一种思潮,而是能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潮。还有关于中建与外建史,较之于中国建筑历史,我们普遍都对外国的现代建筑历史感兴趣。(记得我们大一的建筑概论课主要介绍外国的现代建筑思潮及大师,虽然老师也是泛泛而谈啦,可是也场场爆满,还有回头客的,虽然听的晕乎但也有味道)我想,可能是因为外国的建筑理论比较完备,以及有一大批引领时代建筑潮流的建筑师可以崇拜,和我们现在的建筑设计比较贴近吧,而在中国这方面就欠缺了。所以建议你能够抛开课本目录的授课次序,或可以参考当前热门的建筑杂志中的别人的建筑史观以及当今中国新建筑和青年建筑师来给学生分析总结你自己的独到的建筑史观。最好每堂课都能以专题的形式,这样既体现了授课的重点也保持了课的新鲜感,因为据我看来,我们好象普遍热衷于讲座胜于上课。有些课还可以请著名的建筑师来讲,采取讨论的方式,据说常青老师以后可能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对了,还有一点我觉得我们学校做的比较成功的是讲座很多,很吸引人,特别是上学期办的《青年建筑师讲座》,每两周一次,讲座人都是我们学校的一些年纪较轻教建筑设计的老师,持续了大概大半学期吧,真的很棒。不知道你们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就觉得这次学校利用自己的资源还真是用到位了。我想我们爱听讲座胜过上课是因为讲座内容很新,形式比较自由的缘故吧。说到这里,记起来了:有一次讲座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发展》的,我也去听了,不错,一会儿整理一下也发给你参考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话题/建筑历史
东南大学2013建筑历史初试(回忆版)考研真题
2013建筑史 一、填空 1、举出唐、北宋、元、明、清各一个代表性的木构建筑 2、世贸中心重建的设计者?他的另一个代表作? 3、圣彼得大教堂早期由?主持建造,采用?的方案,其前面广场是?风格,设计者? 4、建筑漫游的提出者? 5、中山陵设计者?他还设计了广州的? 6、举出罗马称雄世界的两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6武汉理工大学《中外建筑历史》2003年考研复试试题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硕士研究生复试(同等学历) 中外建筑历史试卷 1. 论述中国传统建筑中所隐含的住居文化特征; 2. 论述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类型特征; 3. 浅谈对于乡土建筑,地方性建筑风格倾向的理解; 4. 比较分析中西方传统宗教建筑特征; 5. 比较分析中日园林艺术手法特征; 6. 浅谈对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4-28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招生单位
学科门类:08 工学一级学科:0813 建筑学专业名称: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北京: (10016)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82403)中国建 ...考研报考信息 考研论坛 免费考研论坛 201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