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复习参考笔记(1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7-14


1985年发表的《井》,以井的意象象征男权社会势力和封建文化观念、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这样一口井吞噬了一个当代女性。陆文夫试图从社会政治和民族文化心理等多个角度考察女性命运,以女性的毁灭进行社会文化批判。

(二)创作特征
1.陆文夫小说有较强的社会文化批判力量。他善于以小见大,反映出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思想意蕴。
2.陆文夫的小说中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这表现在对苏州历史文化、风土人性的展示,和对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个性的描写。是文化味浓厚的小说。被认为是寻根文学在城市生活题材中的实践。
3.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感。陆文夫自称为“糖醋现实主义”。他善于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喜剧因素,却又开掘出悲剧意蕴,这是艺术表现上的个人风格。

四、高晓声
《李顺大造屋》和由《“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出国》等所组成的“陈奂生系列”小说是其创作中最有影响的作品。

(一)内容
反映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心理历程,有社会政治批判,也有对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等深层根源的揭示。其深刻之处在于,通过李顺大、陈奂生等一系列典型形象的塑造,深入探讨了“左”倾错误和封建残余得以蔓延的温床(即民族的“劣根性”),继续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对于“国民性”问题的探讨,从而,从鲁迅、赵树理而至高晓声,他们所塑造的农民形象,恰好构成了中国农民从民主革命到八十年代的命运变迁和灵魂的演进史。

(二)形象
高晓声塑造了一批被称为“中国农民的灵魂”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着中国农民善良、朴实忠厚的传统美德,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所积淀下来的民族“劣根性”。《李顺大造屋》中的李顺大,忠厚老实,坚韧顽强,也头脑简单;《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纯朴善良,又精明狭隘。
这些人物形象体现了社会政治和文化心理两个层面:
(1)政治和政策层面是80年代作家关注的重点,对十七年文学传统的继承,关注政策对农民生活和命运的影响:李顺大建国后三十年造屋一波三折的经历,是对极左政治的血泪控诉;陈奂生生活的改善、精神面貌的变化又证明了党的富民政策的英明。
(2)文化和心理层面,对国民性的探讨。

《陈奂生上城》(1980年)
反映时代变化的现实主义题材小说,小人物命运的悲喜剧
陈奂生的形象有着鲜明生动的性格特点和深厚的历史内涵。这个艺术形象深刻概括了新中国三十年农民的命运,特别是反映了农村改革全过程中农民心理变化的过程。陈奂生的形象最早出现于小说《“漏斗户”主》之中,这里的陈奂生,是一个象李顺大一样以满足一家人的基本生存即吃饱肚子作为自己最高愿望的底层农民,而其勤勉一生,却仍然食不裹腹,只是在实行了新的经济政策之后,他才摆脱了几十年的穷困与饥饿。陈奂生的性格特点在《陈奂生上城》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展示。小说在真实反映农民物质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极其敏锐地表现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改善之后精神面貌所发生的变化,提出了新时期农民应该有着怎样的精神生活、精神状态以至精神性格的重要问题。
陈奂生的形象映射出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民的身影。此时,中国的极左政治刚结束,改革开放刚启动。陈奂生上城的遭遇,使他受到心理震荡,凸显了他精神的两面性:勤劳而节俭,厚道而精明,善良而狭隘,有追求生活幸福的韧性,也有容易满足的浅薄、讲究实际,狭隘自私。长期的大锅饭式的农村经济体制使他的主人意识逐渐淡漠乃至消失,在生活中失去自己的位置。在时代变革关头又产生新的困惑和各种复杂心态,表现出历史性的心理变化。这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没有自主权的小生产者形象。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民的经济状况、政治待遇、社会地位、精神状态。
高晓声的写作是对“五四”启蒙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长期的小农经济生产生活方式和封建文化的影响,造成了李顺大和陈奂生们的思想弱点和性格缺陷,这种缺陷最为集中地表现为他们的“奴性”意识和“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三)艺术特征
1.创作手法主要是现实主义的,又借鉴西方小说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细致入微地绘写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历程。
2.善于通过个性化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善于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
3.语言富于幽默感,娴熟的白描技巧,构成独特的风格。

第三节  蒋子龙  张洁  谌容

一、蒋子龙
1979年发表成名作《乔厂长上任记》,此后沿着工业、城市题材创作思路,有《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拜年》、《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盆交响曲》、《燕赵悲歌》等优秀小说,成为“改革文学”的代表作家。

(一)内容
1.主要反映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关注工厂在管理上的革新,关注社会改革对传统的生产方式、人际关系和人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揭示现实问题如经济体制和干部制度的改革问题,权力与腐败问题,批判落后的思想观念。
主要成就是创造了“开拓者家族”系列人物形象。《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光朴,是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改革者形象。小说在多种冲突中展示乔光朴的思想性格,他的一身正气、光明磊落、英勇无畏、坚忍不拔,还有杰出的企业管理才能,几乎十全十美。小说也暗含英雄美人模式。乔光朴是新时期工业改革题材中较早出现的改革者形象,因其人格魅力而赢得读者共识,一时成为当代工业改革家的代名词。
乔光朴之后,又有《开拓者》中的车篷宽、《人事厂长》中的高盛五、《锅碗瓢盆交响曲》中的牛宏、《悲剧比没有剧要好》中的宫开宇、《燕赵悲歌》中的武耕新等同类文学形象,基本未脱离乔光朴模式,与乔光朴一起共同构成了蒋子龙作品中的“开拓者家族”人物形象系列。
2.1984年前后,蒋子龙的创作有所变异和发展。题材上曾转向乡村改革,《燕赵悲歌》表现农村改革,塑造了武耕新这个当代农民企业家的形象,有乔光朴气质的农民,不伦不类。《蛇神》塑造了“蛇神”邵南孙这个人物形象。文革前,他以善良者多情者形象出现,文革后,却表现出恶意报复与道德的沦丧。善与恶、美与丑集于一身,引来争议。后少有创作。

相关话题/中国当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