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复习参考笔记(1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7-14



(二)艺术特征
艺术风格粗犷刚健,充满理想主义激情,具有阳刚之美。在叙述方法上,一般少作细描和心理活动刻画,而是设置剧烈矛盾冲突,将人物置身于激烈矛盾中,通过人物同外部世界的冲突表现人物,主要以人物行为和语言表现人物。   
不足主要在人物理想化、类型化,人物形象不够丰满,议论过多。

二、张洁
代表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祖母绿》等。这批作品注重探索知识分子尤其是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兼具理想主义气质、现实精神、女性意识。
《沉重的翅膀》是新时期第一部反映经济体制改革的长篇小说,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围绕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描写了1980年前后发生在高层(国务院一个部委)的一场复杂斗争。

三、谌容
1980年的《人到中年》,主要描写中年女医生陆文婷因长年超负荷工作导致心肌梗塞、差点死亡的悲剧。小说还描写了陆文婷周围一些处境相似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处境,陆文婷的丈夫傅家杰,不仅要做家务事,还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可他回到家里连一张可以写字的桌子也没有,只好在床板上写论文。陆文婷的同事刘学尧、姜亚芬夫妇,由于生活困难解决无望,专长得不到发挥,抱憾离开了祖国。小说反映了当时中国普遍的社会问题:中年问题、知识分子问题,是新时期小说题材和主题上的开拓。


第四节  汪曾祺  邓友梅  冯骥才

80年代文学的真正变革实际上是在主流的思潮背后悄悄进行的,它始自非常边缘化的“风俗小说”的出现。当1980年前后,邓友梅、汪曾祺、陆文夫等人的“京味小说”和“苏南风情小说”,稍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和冯骥才的“津味小说”等问世的时候,人们感到了它们的异类和新鲜,但对其出现的意义却并未真正意识到。它们是“寻根小说”的先声。

一、汪曾祺
汪曾祺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并未发表小说,1980年起发表《受戒》、《大淖纪事》、《异秉》、《岁寒三友》、《八千岁》等一系列有怀旧意味的短篇小说,多取材自故乡江苏高邮的生活,而且是作者早年所见的生活景象,有理想化色彩和美化倾向。
(一)内容:
汪曾祺避开了中国乡村的贫困、文明程度的低下等负面内容,放大真善美,透露出超凡脱俗、回归自然的审美态度和对自然、健康的人性的呼唤。其中隐约可见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世外桃源式的社会理想和人生境界。这些小说被称为“文化小说”。

(二)艺术特色
汪曾祺的小说淡化情节因素,细描风景画和风俗画,渲染人情美和人性美,营造诗意氛围,这些因素有机融合,形成一种闲适、散淡、优雅的审美情趣。总体风格上,汪曾祺的小说具有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诗化小说效果。
1.总体风格:超脱、通达、冲淡,闲适,富有诗意
2.乡土气息和地域风情,如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生活器具、民歌、对联、剪纸、绣花、上庙进香、受戒等,展示了一幅传统中国农业社会的文化图景。带有理想化特点。
3.淡化情节,重写氛围和情绪,风格近似随笔。
4.语言简洁质朴,纯净透明、生动传神。以叙述为主,既口语化又典雅脱俗,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
(1)简洁,多用短句,包括对话。明子受戒后小英子划船来接时的对话:

划了一气,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
“好,不当。”
“你也不要当沙弥尾!”
“好,不当。”
又划了一气,看见那片芦花荡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

(2)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感。
(3)幽默。
“牌客除了师兄弟三人,常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都是正经人。”“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
(4)白描。
“师父面前一本经,徒弟面前一本经,师父唱一句,徒弟跟着唱一句。是唱哎。舅舅一边唱,一边还用手在桌上拍板。”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是对建国以来单一的审美情趣和单一的小说形式技巧的一次冲击。汪曾祺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当代小说创作多元化趋势的开始。

二、邓友梅
邓友梅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双百”方针时期,以《在悬崖上》为代表作;第二阶段是文革结束初期,以《追赶队伍的女兵》为代表作;第三阶段主要创作北京民俗市井小说,以《那五》,《烟壶》等为代表作。
(一)内容:
从《话说陶然亭》、《寻访“画儿韩”》开始,邓友梅转向写北京市井风俗小说。中篇小说《那五》、《烟壶》、《“四海居”轶话》、《索七的后人》等,在新时期文学中开“市井小说”风气之先。这组中篇系列小说在写人物命运时融合进北京地方历史、风土人情、日常生活、自然风景,以丰厚的历史、 民俗和人性含量,构成当代小说中前所未见的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风俗画卷。
(二)艺术特色
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主要通过人物语言、行动以及细节描写刻划人物性格,讲究生动传神;叙事风格追随老舍,写人状物多用白描手法,又具有浓郁的“京味”,舒缓明朗而又幽默谐趣。

三、冯骥才
从1984年的《神鞭》起,冯骥材开始了“文化小说”的创作。“文化小说”系列“怪世奇谈”(《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是作者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探索,体现了一种文化反思,也是作者独特的表现方式。作者写“怪世奇谈”系列小说的目的,是想克服中国民族性格中的顽固惰性,从而冲出文化怪圈,再造民族性格,带有鲁迅式的文化批判意识。作品充满天津的市井风格情调,人称“津味小说”。

相关话题/中国当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