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编【外国文学名词解释】考研资料-文学考研资料汇编(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04


4宪章派诗歌 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高涨时期出现的一种群众性的文艺现象。工人们以诗歌和歌曲等形式,配合他们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琼斯的《未来之歌》、林顿的《人民集会》和梅西的《红色共和党人抒情诗》等,都是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强烈的战斗性和鼓动性的著名诗篇。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工人的生活和情感,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宪章派诗歌不仅鼓舞了工人的斗志,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且为后来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5《安徒生童话》 丹麦作家安徒生写于19世纪中期。1835年,他发表第一个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每年发表一个集子,一生共发表168篇童话和故事,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丑小鸭》等。他的童话作品立足于现实,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又愤怒鞭挞残暴、贪婪、愚蠢的统治者和剥削者,批判社会的黑暗,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安徒生的童话大都取材于民间的故事、传说和歌谣,加上他独特的拟人化笔法,文字清新、朴素、流畅,以及强烈的乡土气息,使他作品中的许多人物、故事成为世界性的典故。
6《当代英雄》 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写于1840年。这部长篇小说由五个中篇构成,以主人公毕巧林的活动为主线连成一体。毕巧林既有贵族的恶习,又不随波逐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和自己;他渴望有意义的生活,又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的形象。小说描绘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否定性图画,表现了反农奴制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当代社会和那一代人的命运的看法。这是一部在社会内容和心理内容的描写上都十分出色的现实主义小说,它开了俄国小说心理描写的先河。
7奥勃洛摩夫性格 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在小说《奥勃洛摩夫》中,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奥勃洛摩夫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头脑聪明的贵族青年,但他优柔寡断,好空想而懒惰成性,没有实际活动的能力。他总是躺在床上或沙发里昏睡,甚至做梦也在睡觉,最后也在梦中死去。这个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特点被称为“奥勃洛摩夫性格”,它概括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停滞、落后和腐朽,说明贵族知识分子在50年代后的俄国已丧失了进步性,预示了俄国文学中“新人”的形象将取代“多余人”的形象。
8《巴马修道院》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斯丹达尔写于1838年。这部小说上卷主要写贵族少年法布利斯和他的姑母吉娜的经历,下卷主要写法布利斯和克莱莉娅的恋爱故事。小说通过错综复杂的斗争和一系列戏剧性冲突的描绘,生动地揭示了专制宫廷的残暴黑暗与荒淫无耻,并烘托出复辟时期意大利政治风云的变幻。巴马小朝廷里演出的一幕幕丑剧,实质上是王政复辟时代绝对君权国家各种典型特征的概括和写照。在艺术上,故事情节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心理描绘细致入微,批判精神锐利,显示了斯丹达尔小说创作的新成就。
9《红与黑》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斯丹达尔写于1830年,原名《于连》,副题是“一八三〇年纪事”。小说以于连的生活经历为经,写了他靠着野心、胆识和才能一步步爬向高等社会却最终成为牺牲品的悲剧;以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为纬,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复辟时期社会的生动画面。在艺术上,小说情节集中紧凑,结构明晰完整,语言精确;从现实生活中抓取典型材料,通过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成功塑造了于连这一性格复杂鲜明的小资产阶级的奋斗者形象;擅长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对人物灵魂深处进行探索。这部小说为称为19世纪现实主义的奠基作。
10人间喜剧 1841年,巴尔扎克受但丁《神曲》启发,采用《人间喜剧》这个总名,来称呼自己从《舒昂党人》以来创作的小说以及将要创作的作品。为此,他制定了庞大的创作计划,采用分类整理法,把《人间喜剧》分为三个研究(“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旅生活、乡村生活),共计90多部作品。这些小说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描写了一幕幕围绕争夺金钱展开的惨剧。在艺术上,作者运用人物再现法,塑造了十多个“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在心理描写、情节结构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成为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11《欧也妮•葛朗台》 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写于1833年,是他“最完美的绘写之一”。小说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典型。巴尔扎克把资产阶级嗜钱如命的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缺:小说梗概,人物性格)
12《高老头》 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写于1835年。小说以写高老头为两个女儿还债而被榨干,最终受女儿催逼而中风死去为主线,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深刻反映了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暴露了金钱统治与拜金主义的罪恶作用。在艺术上,作家详细逼真地描绘典型环境,再现了生活;提炼、扩大和夸张人物特征,采用“人物再现法”,使人物从肖像到性格都具有鲜明、突出的特点;此外,严谨的结构安排,个性化的语言,深刻的心理描写,都使作品达到了一个高度。
13《情感教育》 法国作家福楼拜写于1869年,副标题是“一个青年的故事”。小说写了莫罗无聊虚度的一生。他是七月王政时期中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是一个“集一切弱点之大成”的青年,意志薄弱,庸碌无为,而又耽于幻想。他时而想当文学家、画家、哲学家,时而又想当议员,终归一事无成。他追求过四个女性,但最终都遭遗弃。他不无浪漫幻想,但他实质上已是一个十足的庸人。庸俗混乱的时代孵育了庸碌无为的一代,他是时代的产物。该小说广泛地描写了1840年至1867年间的法国社会生活,展现出一幅幅错综复杂、瑰丽宏伟的社会画面。
14包法利主义 是指福楼拜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玛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性。“包法利主义”是平庸卑污的现实和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是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享乐生活盛行的恶浊风气孕育而成的。小说写到爱玛在同赖昂的通奸中感到腻味,一面仍把他当作理想伴侣,给他写情书,情愫十分低下,就是明显的一例。
15《包法利夫人》 法国作家福楼拜写于1856年,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力作。小说叙述了爱玛的悲剧命运。她嫁给平庸的丈夫包法利,移居到永镇后,这个小城同样庸俗不堪。她想入非非,郁郁不乐,先后同地主罗道耳弗和书记生赖昂通奸,均遭抛弃。她在偷情的生活中用尽家产,最终吞砒霜自尽。小说通过典型环境的描绘和典型环境人物的塑造,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基本特点,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它艺术上“清澈与完美”,故事完整,结构严密,描写准确而细腻,作者高度客观冷静的“科学”描写,使该小说成为当时的一部“新的艺术法典”。
16《匹克威克外传》 英国古典作家狄更斯写于1837年。小说写的是匹克威克先生和他的三个朋友坐四轮大马车从伦敦出发到外地旅行,向俱乐部其他成员报道旅途见闻。作者“信笔直书”,描绘了一个古老而快乐的英格兰,用幽默风趣的笔法,揭露了英国社会种种不合情理、荒诞可笑的现象。小说以它的乐观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对匹克威克以及他的仆人山姆•韦勒的出色描写,获得读者的热烈欢迎。
17《大卫•科波菲尔》 英国古典作家狄更斯写于1850年。这是一部近似自传体的小说,主人公大卫是个孤儿,在姨婆贝茜的抚养下长大成人,最后成为著名作家。小说主要描写大卫如何通过挫折与教训,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的过程。这是部典型的教育小说,通过大卫的辛酸苦难的经历,作者再次描写了他所熟悉的题材:英国社会中孤儿的悲惨命运,寄宿学校虐待儿童的制度,童工的境遇,负债人监狱,以及社会上的骗子等等。
18《荒凉山庄》 英国古典作家狄更斯写于1853年。小说主要批判当时英国的法律机器与法律制度,著名的“爱迪斯控告贾迪斯”遗产诉讼案在大法庭审了几十年,多少人被它弄得倾家荡产、神智失常,最后案子还未得出结果,高达几万磅的遗产却被诉讼费弄得一干二净。另一条线索是关于贵族爵士德洛克夫妇的悲剧。小说中,凡是与法律有牵连的人都没有得到好结果,只有主人公之一的贾迪斯、埃丝特等明智地站在法律之外,因而没有受到伤害。
19《艰难时世》 英国古典作家狄更斯写于1854年。小说通过资本家庞得贝与罢工工人的冲突与对立,反映了当时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教育家”葛雷梗,这个退休的五金商人兼国会议员只相信事实,认为人生是隔着柜台的现金交易。他以这种“事实哲学”来教育学生和自己的儿女,结果儿子成为盗贼,女儿因内心空虚差点精神崩溃。通过这一情节,作者批判了当时弥漫整个英国的功利主义和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呼吁人性、情感、想象和对人的重视。此外,小说还通过工人斯蒂芬的悲惨遭遇呼吁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理解。
20《远大前程》 英国古典作家狄更斯写于1861年,是一出唤醒破灭的悲剧。主人公匹普不安心自己的铁匠生涯,一心想进入上流社会,娶富家养女艾斯黛拉为妻;幻想破灭后,才认识到自己原来鄙弃的下层社会的美德,走上新的生活道路。小说批判了对上流社会的迷恋,探索了在这种迷恋中人性的迷误,强调了正直、诚实的生活。
21《双城记》 英国古典作家狄更斯写于1859年。这部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小说由5个叙事单元组成:梅尼特一家的故事;得伐石夫妇的故事;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故事;卡尔登的生活与献身;克朗丘的生活与经历。作者肯定革命的必然性和正义性,又反对群众运动和革命暴力,宣扬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感化。在艺术上,小说采用典型的多元整一结构,严谨有序;灵活运用顺叙、插叙、倒叙等叙述方法;在幽默、讽刺、悬念、象征方面,也都十分出色。
22《简爱》 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夏洛蒂写于1847年,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杰出典范。小说写孤女简•爱自幼寄居舅母家,后被送入贫民寄宿学校,受尽虐待与摧残。长大后为追求独立生活,应聘去桑菲尔德庄园任家庭教师。她的自强自尊的性格博得了庄园主罗切斯特的爱情,几经周折终于结婚。作家用第一人称叙述,饱含着强烈情感,对孤女遭受摧残的心理状态的反映细腻真实;情节引人入胜,语言质朴无华,景物描写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该小说的女性主题对后世英美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23《呼啸山庄》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写于1847年。小说主要写呼啸山庄主人恩萧收养的弃儿希斯克利夫与恩萧之女凯瑟琳相爱,遭到凯瑟琳之兄辛德雷的仇视和阻挠。后因凯瑟琳接受阔少爷林敦的求婚,希斯克利夫愤然离去。三年后他致富归来,决意复仇。凯瑟琳病逝后,他变本加厉地报复恩萧和林敦两家,最后在对凯瑟琳的痛苦追思中死去。小说揭露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金钱关系和门第观念对善良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在艺术上,作品想象力丰富,情节结构复杂而独创;人物形象鲜明,善用生动的场景和自然环境来渲染营造气氛;语言具有个性化风格;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为一体;作家对男女主人公精神世界的深度发掘,赋予这部作品以现代特性。
24《卡斯特桥市长》 英国小说家哈代出版于1886年。这部小说描写的是打草人亨察尔同资产者伐尔伏雷在政治、商业的竞争中失败毁灭的悲剧。亨察尔是威塞克斯农民阶级的代表。是一个与家长统治的社会斩不断关系的家长式的典型,宗法制社会是他整个思想观念的基础。他在经历了人生巨大痛苦而出现的感情净化和升华,使他的毁灭具有动人心魄的悲剧力量。哈代把亨察尔的悲剧同重大的社会主题联系在一起,真实地再现了时代的悲剧冲突,对亨察尔所代表的英国南部农村社会做出了哲理的概括和悲剧性的结论。
25《德伯家的苔丝》 英国小说家哈代写于1891年。小说叙述了农家姑娘苔丝遭到富家子亚雷奸污,后在牛奶场当女工,与大学生克莱相爱。新婚之夜,她向克莱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却被遗弃。为生活所迫,她不得已与亚雷同居。不久,克莱悔悟,欲与她重归于好。苔丝于绝望中杀死亚雷,终被判处死刑。作家将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同人物的命运、小说的主题结合起来,对人物的精神世界、心灵的微妙变化揭示得十分出色。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写成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既代表着传统,又融合了现代的特点。小说以感人的悲剧力量,写了英国南部残存的宗法制农村社会被资本主义社会占领及农民破产的悲剧性。

相关话题/外国文学